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僞善

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 ——《三體》

1

先來理清一下事情的脈絡:

2010年,因為一篇《蘇州最年輕殺魚弟!絕對震撼你的視網膜神經》的帖子,殺魚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偽善

伴隨著這帖子和照片的傳播,圖片中的殺魚弟也成了網紅,大家知道了他的故事:

他10歲,是六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早早輟學,在父母的水產鋪上幫忙殺魚,已工作兩年有餘。

目前的公開資料顯示,他叫:孟凡森。

之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返回學校讀書,不過沒多久,因為跟不上學校節奏,“殺魚弟”又回來操起了舊業。

2

2013年,又有媒體爆料說,孟凡森被脾氣暴躁的父親痛打,差點要摘掉眼球,又讓他再一次走進大眾的視野。

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偽善

但他闢謠說是因為自己貪玩,放爆竹玩,以為沒點著,跑過去看,被已點著的爆竹炸傷了眼睛。

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我們也無從去證偽了。

2018年,他再一次被關注,可惜是以一種更加絕望的方式。

因為和父親的一次小爭吵,他喝下了提前一個月就買好的農藥——百草枯。

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偽善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百枯草無藥可解,喝了百枯草,神仙也難救。

他偏偏用這種最決絕最殘忍的方式,讓大眾再一次痛惜他的遭遇。

這次,大眾就憤怒了,並且用自己的憤怒拼湊了一個又一個的“真相”

1:父親暴虐,毒打孩子

2:多子多難的原生態家庭:

3:不被愛的孩子命如草芥

4:……

於是,群情激奮的網友們,將矛頭一致對準了孟凡森的父親,覺得他不配為人,更不配為人父。

悲劇的發生,一定有他該承擔的對象。但是,這起悲劇的撻伐對象,就全部是他的父親嗎?

群體性地撻伐個人,真的是理性的嗎?

那些罵孟凡森父親的人,也許電腦一關,就開始想晚上吃什麼,看什麼電影,玩什麼遊戲,和什麼人約著去玩了。

而他,卻只能守在親兒子病床前,接受內心的自責,接受網絡上的辱罵,接受自己兒子可能很難救回來的悲劇。

也許到現在,他心裡還是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怎麼就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了呢?

別人家也打小孩啊,別人家小孩也輟學啊,怎麼偏偏就我們家變成這樣呢”。

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偽善

3

有時候,貧窮會限制人的想象力,富裕也會。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主角王多魚被要求一個月花掉10億,才能有資格繼承300億的資產。

不知如何著手的他,開始胡吃海喝,帶著以前的窮朋友,吃大龍蝦,不點主食。

不知道誰點了主食,說:這個惡習趕緊改掉,吃龍蝦也能吃飽。

因為,在他們眼裡,龍蝦就是最好的了,而且嚐嚐就好,怎能靠龍蝦吃飽呢。

為了花光10億元,絞盡腦汁。

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聽都沒聽過的東西。

他們不知道,一個小小的魚子醬巧克力布丁價格就高達35000美元。

一條貴族藍鰭金槍魚要賣736000美元。

一瓶Isabella Islay洋酒,就高達620萬美元。

來個十瓶,十億人民幣就差不多沒了一半。

這十個億,不要動太多腦子,吃喝玩樂就能給他解決了。

因為,你的生活,會限制你的想象!

當你身處優越中,就不能理解身處絕望中人的吶喊,更何況,他們還不會吶喊,只會、只能沉默!

當我們對著這樣貧困的家庭喊著所謂的:原生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談著溫暖和愛、談著教育的重要性的時候,卻不知道,他們連溫飽都可能解決不了。

他們的生活裡,只有日復一日的冷水,死魚、討價還價。

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偽善

孟凡森的父親不知道,好的家庭,對待孩子的生存和教育,是怎樣的,他只知道,家裡六個孩子,吃吃喝喝就能耗光他的所有——愛和經濟!

你也許又要說,既然沒錢,那就不要生這麼多孩子。

這又回到了邏輯原點,他未必知道多生孩子,就一定意味著貧窮。

就像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溫暖的,正常的家庭,最起碼是經濟相對正常的家庭,我們就很難理解,在這個年代,竟然還有小學沒讀完就輟學的孩子,竟然還真的有人窮得吃不起飯!

我們不知道一個賣魚的家庭需要養活六個小孩應該怎麼做,怎麼去生活,需要付出什麼。

世界上不僅有雞湯,還有真實的殘酷。

生存本就難,貧窮的人,生存更難,不是都像偶像劇裡演的那般夢幻,不是都是新聞裡報的那樣美好。

當你無解著為什麼能讓自己的親兒子這麼小就輟學,怎麼不關注他的教育,他的身心的時候。

我其實很想替他們反問一句:吃飯都沒解決,談其他是不是太抽象太遙不可及了?

於是,沒有想象力的孟凡森父親,被沒有同理心的我們批判著。

網紅“殺魚弟”喝農藥自殺:當貧窮無藥可救,談道德是否太偽善

4

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原始的、只帶著情緒色彩的善意。

缺的是透過理性的瞳孔,繼續保持的善意。

如果善意是靠著群體集中批判一個人來展現的,那麼這種善意本身,就很值得懷疑。

更何況,攻擊的是這樣一個已經痛苦不堪,甚至被生活羞辱到麻木的人!

當我們都只是從自己的角度評價別人時,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剛新聞上說,孟凡森已經可以進食流動食物了,願他能脫離危險,願有奇蹟發生,也願我們,善意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