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擁有一顆善良之心

摘要:善良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對自己的善待。善良能使人美麗,美好的品行能幫你塑造美好的外貌。

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是好的有益社會的,稱“善良”,而其中的過程需要三思與淵博的知識以及靈活運用,結合實際的做法實用又有效,稱“智慧”,組合在一起,稱“善良又智慧。

善良是那些有能力的人通過思考後,將錯誤的做法糾正過來,使一切變得美好和諧的過程。善良是良知,善良是正義,是創造和發展有益社會能量的動力,善良是生命之源,唯有善用優良品質的人,能通達理想之門。

善良是生命的黃金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善良。

確實,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我總感到: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傑,但善是本意,良是品行。所以,有善良仁慈之德,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記得孔子在《論語。憲問》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如果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胸懷,他才能真正做到內心的坦然和平靜,這樣的人就算仁者吧。

「勵志文章」擁有一顆善良之心

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善良是包容,善良是愛,善良是關懷,善良是單純的人生觀。

那麼,做人應該具有一顆善良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七點:

善良是一種高貴的氣質。它可以令你在人群中發出非凡的光芒。善良同忠厚一樣,人與人之間充滿善意與親和,是激勵人們奉獻愛心,善良的人是不糊塗的,他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善良是幸福之源,善良才能天下太平,善良的人是低調的。

善良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對自己的善待。善良能使人美麗,美好的品行能幫你塑造美好的外貌。一個人,只要有善心就會變得有修養,有品位,他(她)會魅力一生的。善良的人懂得同情別人,理解別人,善良的人有顆寬宏大量的胸懷,善良的人懂得原諒別人,包容別人,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心存仁愛,待人真誠,我們的人生道路就會永遠有和煦的春風,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安定、和諧。

善良是一種人生的品德。一個人擁有一顆善良之心,就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世間的每一個人和事,就會發自內心地珍愛世間萬物。充滿善良之心的人,心是細膩的,無論別人如何左右於他、左右於周圍,都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去為別人思考,從中更多地體會到生活中諸多微不足道的美,並以一顆感恩的心去享受生活的快樂。

善良是一種潛移的默化。只有學會了善良,人生的生活才能處處激盪著感人的情愫,人生的世界才能洋溢著人性的溫馨。做人應要告誡自己,無論命運怎麼安排,無論前路如何坎坷,無論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都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和善良的心,不怨天,不怨地,不消沉,不放棄;關懷,鼓勵,安慰,激勵,將使我們的人生更美麗!

善良是一種友誼的橋樑。善良的人都有一顆理解別人的心,能讓人通過平等的溝通打開彼此誤會的心靈,拉近彼此的心的距離,消除了隔閡,掃清了障礙,增進了感情。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處,善良才能擺脫沒完沒了的惡鬥與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實現健康的起碼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有時,它是風雨中悄然為你撐開的一把傘;有時,它是黑暗中為你倏然點亮的一盞燈;有時,它是寒冬裡為你燃起的一盆火。更多的時候,善良是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善意的微笑,一聲真誠的祝福。

善良是一種寬容的情操。“做善良的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善良是基本的善意情感,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對我們並不難做到,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走出困境。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所以,做人得要問問你想不想善良。人生期待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良的回報。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們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所提倡和弘揚的。

如果您喜歡《擁有一顆善良之心》記得點擊分享給更多好友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