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今年6月,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隆重举办了自己的千期盛典。这场晚会取名“千期梨园正青春”。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戏曲栏目,《梨园春》走过的24年,应该说成果丰硕的。

1999年我9岁,梨园春5岁。那年梨园春改版,推出戏迷擂台赛,并从此大火。我作为一个小戏迷从那年就开始看这个节目。想当年,我们家电视是天线收台,接收到河南卫视的信号都困难,只能看某县级频道的转播(是转播还是重播现在说不清楚了,当时啥也不懂)。这个节目也是我们全家老小都关注的节目,用现在话说,尬聊也会聊到它。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熟悉的标志,亲切的栏目

从某个时候开始,梨园春换了豪华的8号演播大厅,换了年轻主持人,换了节目结构,甚至换了前奏曲和尾奏曲。恕我直言,我仍然是个戏迷,但跟梨园春的距离越来越远。是的,我有点看不上她了。我看过很多网友评论,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们觉得梨园春不复当年,愈加沉沦。梨园春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豪华舞台,千期盛典

(一)媚俗,不自信

先扣个帽子,我觉得现在的梨园春栏目组价值观不端正。栏目组对戏曲缺乏基本的自信,为了迎合所谓的“青春”,添加了大量又俗又烂的元素。

以前的舞台背景有对联、有书法、有窗棂,古色古香。现在的梨园春舞台星光四射,亮蓝背景晃瞎眼,而且把演员衬得十分渺小。

以前的评委是朱超伦、齐飞这样土生土长的戏曲评论家,现在的评委是小香玉、刘桂娟、何赛飞甚至周炜、何云伟这样的“名流”。

以前的节目是唱戏为主,现在的节目以闹剧为主。每个选手最多唱两分钟,其余时间都是讲故事、说闲话,“我也是个苦孩子”“我是个大学生”等等不一而足;更有人做各种才艺表演,街舞、嗨歌、拿大顶;或者跟不靠谱的评委插科打诨,讲根本不好笑的笑话。说句实话,弄巧成拙!

我的直觉是,栏目组认为只唱戏观众少,用其他元素把戏曲给包装起来,搞一个时尚的皮,可以有更多受众。真如此的话,麻烦看一下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如此包装》,六月六啊六月六,“我们这些好玩意儿都让你们糟蹋没了”!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经典布景-名家名段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经典布景-戏迷擂台

(二)造假,瞎折腾

早期的梨园春节目十分接地气,观众镜头的掌声、笑声都是真情流露,很亲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梨园春开始用后期剪辑配掌声配笑声了,那叫一个难听。而令人发指的事情还在后面,连掌声的画面都要配,这也是没谁了。作为一个资深观众,我负责任地说,图里这个画面连续出过多次。小人愚见,这原本是一个连续的镜头,镜头里连续叫了几声好;后期编辑的时候给拆开了,李春景表演的时候拨了一段,赵金印表演的时候又播了一段。印象中还有别的,懒得找了。虽然这位C位小哥笑得很嗨,你也不能老用这个镜头啊,而且你加的掌声位置都不对好吗?欢呼的笑、称赞的笑、被逗乐的笑,难道都一样吗?哪个是做后期的,麻烦你出来走两步,解释解释。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C位小哥镜头1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C位小哥镜头2

(三)门户主义

栏目组特别尊重“五大名旦”等老一辈艺术家,特别尊重省一二三团,特别尊重各种梅花奖,注意这俩字:特别。

尊重是对的,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特别”,太酸了、太官僚了。老一辈艺术家都是心胸宽广,你们计较什么劲啊,真是搞不懂。今天夸了豫东调,明天一定要找补回来夸夸豫西调;上次宣传了甲团长,下次肯定要照顾乙团长。再有就是引导不同表演风格的名家互吹,互唱对方的戏,真的好听吗?试想想,贾文龙老师唱豫东调,那么别扭,不觉得被黑吗?

个人愚见,不要人为地再分这些门户、或者强化这些门户了:只是表演风格不同,从艺术的角度讲怎么合适怎么唱,为何搞得像对台呢?

试看马金凤老师50年代的穆桂英挂帅,试看张新芳老师50年代的陈三两,试看申凤梅老师50年代的收姜维。非常明显,她们年轻的时候演唱风格跟后来是有所区别的,但仍然非常经典、非常好听。她们成为大师,并不是只因为她们定型以后的那种表演风格,更多的是由于她们始终处于对艺术的探索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漂亮。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当年的大戏 红红火火

(四)面对人才凋零,手足无措

坦白说,这个问题怪不得梨园春,整个戏曲界的问题。2004年以来,常香玉、张新芳、海连池等老一辈艺术家故去,健在的几位也是耄耋之年不好登台了。(三)中也提到了,后辈们门户之见太重,继承乏力、创新更无!梨园春栏目属于被误伤。

不过,梨园春在选主持人的时候,真的是毫无眼光,戏曲主持人真的要懂戏,这是硬指标啊。坦白说,倪宝铎老师莫名离开以后,后面有点无厘头了,说白了就是不懂戏,说话有时候说不到点上。我对程诚的风格也还认可,滑是滑了点,但科班出身也是个戏迷。当年梨园春发现了范军这样的神人,没留下当台柱子太可惜了。浅池子栖不住蛟龙,不细说了。

侃戏——《梨园春》在沉沦?

当今的闹剧,尴尬无比

话有冒犯,但我是为栏目好。

也是老戏迷了,不吐不快,如鲠在喉。希望梨园春认真做艺术,真正地焕发青春。

#给自己发个任务卡1#改天聊聊,地方戏的受众到底是谁,唱响美国百老汇价值几何

#给自己发个任务卡2#改天聊聊,戏曲大师艺术风格简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