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更換11個保姆,失能老人如何得到專業護理?

一年更换11个保姆,失能老人如何得到专业护理?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上海報道

早上7:50分,上班的人陸續走了,位於上海浦東花木牡丹路上的金桂小區一下子安靜了,老人陸續出來下棋或者到附近的櫻花菜市場買菜,甚至有的老人騎著摩托車到附近的世紀公園地鐵站拉點私活。

“來來來,後座都可以擠兩個人,你一個人肯定沒有問題的啦。”年近70歲劉大爺是個地道的上海人,退休金有6000多元,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騎摩托,後來發現了從地鐵口到附近小區這“最後一公里”的生意,娛樂賺錢兩不誤,不過,自從有了共享單車後,這生意就不好乾了。

劉大爺表示,單單他們小區的老人就至少上千,大部分屬於居家養老,即便有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人,也大都是請保姆在家照顧,不過,這類保姆並沒有醫療方面的知識,二者的契合度都很低,有的家庭為此一年更換了11個保姆。

據記者瞭解,上海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為此,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斷加大養老方面的投入,但是,針對老年人的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依然是個短板。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老年人的需求層次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需求結構從生存型變化為發展型,同時,服務需求從簡單的生活照料發展成多層次、多樣化,只有更精準的瞭解需求,才能更好的滿足、創造和引導需求,這其中,關鍵是要不斷的提高為老人服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6月13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尹弘在“2018中國國際老齡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專業化護工的短缺,嚴重製約著上海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中國“最老”的城市

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4億,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58億,分別佔總人口的17.3%和11.4%,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還在加速老齡化。其中,就上海而言,在戶籍人口中,目前60歲以上人口占33.2%,達到483.6萬,預計2020年將增長到530萬,同時,由於421倒金字塔型家庭結構帶來的少子老齡化和多老老齡化交織,整個社會撫養比項不斷創新高,由此帶來的社會化養老需求十分強烈。

隨著老人佔比的增加,人口預期壽命也在繼續攀升。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口預期壽命為83.37歲,隨之而來的就是老年人口撫養係數再創新高。據記者瞭解,上海市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負擔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撫養係數2017年達到了58.8%,比2016年增加了4.7個百分點;從總撫養係數來看,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77.1%,即每1.29個15-59歲勞動力要負擔1個60歲及以上或0-14歲人口。

“今天,中國已經走入了老齡社會,而上海更是提前跑著進了老年社會,33%老年人的比例,已經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非常窘迫的景象。”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鋼稱。

就此,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在切實履行政府託底保障責任的基礎上,著力推動老年人大部分需求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養老機構共計703家,床位數共計14.04萬張、比上年增加5.7%;養老機構中,內部設立醫療機構數共計283家;與醫療機構簽約數536家。上海市共建設老年教育機構292個,參加各類老年學校學習的老年學員36.69萬人;上海市共有標準化老年活動室5667家,日均活動人數26.59萬人。

不過,隨著老年人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更新和迭代,伴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老年人對於為老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領域越來越多,層次也越來越高。

“老年群眾對於高品質的生活為老齡產業的發展集聚了消費潛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老年人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居民家庭收入的持續增長,老年人的經濟實力和消費實力消費意願顯著增強。”尹弘表示,老年人對於為老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拉動了老齡醫療保健、器械用品、家政服務、飲食文化、休閒娛樂等細分產業,催生了老齡科技、老齡金融、老齡智能穿戴、養老房地產等新興養老產業及其衍生品,老齡產業前景廣闊。

專業人員缺口千萬

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和減弱的家庭養老功能,為老齡產業帶來了巨大需求。

“目前的養老服務,大都是以健康老人為主,但是,老人需要面臨更多是疾病,面臨的是疾病該到什麼地方去診治,在有病痛的情況下誰來關心和照顧。”黃鋼表示,根據數據統計,全國養老機構的空床率至少在45%-47%左右,其中,上海也有超過43%的空床率。人們總是覺得床位緊張,希望增加床位,但實際情況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但是,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10%以上,其中需要護理的老人約有4000萬,這個概念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按照四比一的配比,至少需要千萬或者更多的人來完成這個護理工作。

但是,我國又有多少學校在培養這樣的人?有多少的從業人員具備這樣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人文關懷及相應思維的處理能力?

“我們今天培養的人,遠遠無法滿足我們快速進入老齡社會的急迫需要。人才短缺已成為我們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黃鋼稱,養老護理人員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老人生活的質量。

不過,這個問題並非中國特有,其實,我們一直寄希望於借鑑和學習的美國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不過,我們的人口也在增長,不僅是平均人口在增長,老年人口數量也在上漲,與中國的狀況相似,我們也有幾百萬美國老人像中國老人一樣需要養老服務。”美國健康護理協會、美國國家協助護理中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k Parkinson將美國對老年人護理服務分為三類,一類是居家不需要護理的,只需要提供社交活動。第二類是輔助護理,就是協助居家老人用藥等方面的服務。第三類就是需要在醫院進行的護理的老人,這部分成本非常昂貴,單人間每個月的平均費用為8121美元。

不過,根據中國的生活習慣以及傳統觀念,Mark Parkinson希望中國更加專注於居家護理,而非機械的借鑑美國。

就此,尹弘表示,當前我國的老齡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少市場主體規模小,服務水平不夠高,新產品開發不足,迫切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要更加精準化,產品要更加智能化,科技的進步帶來生活的智能化,智能化養老設備,越來越多的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智能化手段,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從而使得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這都需要有專業的服務供給來保障。

據記者瞭解,上海市政府在三年以前開始啟動了“長者照護之家”,也就是面向社區內失能、高齡獨居等類型的老年人,為他們提供短期住養服務,目的就是為了讓他能夠繼續在家裡,今年是第四年,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在家裡、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