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次抱著就不哭並且睡的很香,放下來幾分鐘就醒了並且哭鬧,這是爲什麼?

紫瑤瘋


這個問題很有普遍性,基本上每一位新手媽媽都遇到過,包括我。為什麼寶寶抱著睡很安穩,一放下就醒或者哭鬧呢?大致原因歸納為如下3點:

原因1: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對寶寶的作用,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與寶寶缺鈣聯繫到一起。沒錯,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對鈣的吸收,容易造成兒童佝僂病或軟骨病。

實際上寶寶1歲之前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維生素d。因為從母乳當中無法獲取到,奶粉當中的含量也非常低,所以新生兒出生數天之後就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除了協調鈣和磷的關係,促進對鈣的吸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寶寶在神經發育過程中提供穩定性。比如說,讓寶寶驚跳反射減少,讓寶寶睡眠更踏實。


原因2:淺睡眠狀態下的誤解

低月齡寶寶的睡眠,淺睡和熟睡各佔50%左右。每個睡眠週期在淺睡和熟睡之間轉換,時間大概50分鐘左右。寶寶大腦發育不完善,淺睡時大腦皮層仍然維持在興奮狀態,因此寶寶在淺睡時常表現出:吮吸、吃手指、做鬼臉、難過、委屈、假哭等等的表情。

但是這並不表示寶寶已經驚醒,或者餓了。不是!而是寶寶由淺睡到熟睡的導睡過程。

很多媽媽誤解寶寶這種淺睡眠是寶寶還沒有睡,就急於抱起來,造成寶寶真的醒來了。但是寶寶又想睡覺,所以媽媽一抱很快就安心地睡著了,並且非常香。常表現出會心的微笑。

所以,寶寶睡眠包括淺睡和熟睡兩個狀態。淺睡是寶寶睡眠的重要組成部分,寶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正是在淺睡狀態下完成的。因此,當寶寶表現出淺睡特徵時,一定不要去抱他。一般經歷20分鐘之後,就會進入熟睡狀態。


原因3:安全感不足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羊水包裹的環境,溫暖而安逸。寶寶出生後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唯一能依賴的就是媽媽的安全感。媽媽的氣味、聲音、撫觸等等。

所以,如果寶寶易醒實際上是寶寶安全感不夠的表現。怎麼辦呢?媽做到以下幾點:①堅持母乳餵養;②經常和寶寶說話;③睡前撫觸;④陪睡;⑤如果不能陪睡時放一件帶有媽媽體味的衣服放在寶寶身邊。

寶寶安全感不足時,媽媽儘量遲一點再去上班,爭取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幾乎是天性,爸爸很難替代。


原因4:寶寶腸脹氣

腸脹氣,一般發生在月齡4個月之前的寶寶身上非常普遍。腸脹氣的寶寶很難哄睡,即使睡眠狀態下經常表現出哼哼唧唧、雙手握拳、蹬腿踢腿、臉紅足涼、身體扭來扭去、腹部隆起、哭鬧不止等症狀。

寶寶腸脹氣一般與餵養時吸入空氣、消化不良和肚臍著涼有關。當媽媽將寶寶抱起來後,原來水平狀態的腸胃張變成垂直狀態,或者用飛機抱時腸絞痛會得到改善。因此,寶寶一抱起來就舒服了容易入睡,放下後又開始哭了,這都是正常的表現。

寶寶腸脹氣,可以通過餵奶後拍嗝、腹部按摩、飛機抱、喂點溫開水來緩解症狀。

總之:寶寶抱著能睡好,放下就醒就哭鬧,媽媽要仔細觀察寶寶這麼做的原因,並釆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不要一味地抱著,否則媽咪整夜整夜地抱著身體也吃不消!


爸爸不講理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發現小嬰兒剛出生不久,睡覺都特別不安穩,本來抱著睡得好好的,一放到床上,她就自己扭動幾下就醒了,甚至會哭鬧起來,原有的睡眠也被打亂了。其實小嬰兒在頭幾個月是變化特別快的,可能所有嬰兒的狀態也不能這麼一概而論,通常來說,嬰兒在一個月之內,睡眠還是相對來說安穩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嬰兒攝影都是安排在最早期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睡覺起來對外界的干擾和噪音並不是那麼的敏感。這麼大的嬰兒,如果把它放在襁褓裡,或者放在嬰兒背袋裡面,放在身上揹著帶出去是非常容易的,基本上外界的喧鬧也不會讓他們容易驚醒。但是從嬰兒從三個星期左右開始就變得對外界的噪音特別敏感了。媽媽通常也會發現,大概從這個時候開始,嬰兒就不太容易睡整覺了,一般來說小嬰兒的睡眠週期是30-45分鐘,整個睡眠週期指的是從淺睡眠到深睡眠,再到淺睡眠再醒來的過程,基本上他睡這麼長時間總是會自己醒來,如果大人不幫著她接覺,或者繼續把他抱起來哄睡的話,那麼可能這一覺就到此為止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嬰兒三個星期到兩個月到三個月,這段時間幫他養成好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具體的做法呢就是這段時間,大人就肯定要辛苦一點,基本上小嬰兒睡覺,你不能離開他太遠,在旁邊要看著,如果他的身體出現晃動,得拿手去按一下,讓她產生安全感,然後如果她快要醒來,可以嘗試著一邊輕輕地拍他的背部,一邊嘴裡發出噓噓的聲音,暗示他要繼續睡下去,如果他真的完全醒過來了,甚至要把她抱起來,重新開始哄睡的流程。另外幼兒這個階段由於還是有驚跳反射,也就是說在睡覺的時候會手腳突然晃動,然後經常會把自己晃醒,所以建議在這個階段的嬰兒睡覺都給它穿上特製的睡袋,也就是說需要把手固定在身體兩側。這些特別好用的工具都能夠幫助小孩睡覺。另外有了接覺的方法以後,也要持之以恆,因為並不可能今天家長用這些方法,明天小嬰兒就會學會自己接著睡覺了。嬰兒建立長期的睡眠,也就是一次睡兩個小時左右,一是隨著他們長大,可能睡覺會越來越安穩,第二是在嬰兒比較小月齡的時候要有比較好的睡眠習慣。


桔子幫小幫主


寶寶習慣了爸媽抱著睡,又溫暖,又舒服,還有安全感。如果爸媽在寶寶還沒進入深睡眠的時候放下,寶寶很容易就醒了,而且會通過哭鬧錶達自己的不滿!

寶寶為什麼更喜歡讓大人抱著睡?

因為舒服,因為有安全感!

寶寶從母體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他們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唯一讓他們有熟悉感的,就是媽媽的味道、媽媽的聲音、媽媽的心跳。所以,在媽媽的懷抱裡,寶寶會感到很舒服,很有安全感。他們睡得就更安心!

很多爸媽會有這樣的經歷,寶寶除了讓媽媽抱,甚至都不願意讓爸爸和爺爺奶奶抱。習慣了媽媽的懷抱,其他人的抱法、味道,會讓寶寶感到不習慣、不舒服。

寶寶抱著睡著以後,怎樣順利放到床上?

喜歡抱睡的寶寶缺乏安全感。媽媽抱著寶寶睡著以後,不要直接放床上。確定寶寶進入深度睡眠以後,慢慢的把寶寶上半身先放下,腿可以先搭在媽媽腿上。媽媽繼續輕輕拍拍寶寶,輕輕哼著兒歌,讓寶寶感覺媽媽的存在。

這樣,寶寶會慢慢睡得更熟,過一會,媽媽再輕輕的把腿抽出來。然後,躺寶寶旁邊,繼續輕輕拍打寶寶,哼著兒歌。寶寶基本上可以安心的睡兩三個小時了。

建議:

1、最好是讓寶寶睡自己的嬰兒床,床墊最好稍微硬一點。大人的床可能更軟乎,更舒服,但是對於寶寶的骨骼發育並不好。

2、既然已經抱著睡了,就不要著急著放下。一旦寶寶因為放下,生氣哭鬧,以後,他們睡覺會更困難,放到床上,更容易醒來!

很多人說抱睡對寶寶不好,其實除了媽媽受累點,其他並沒什麼不好,反而可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更快速的適應這個世界。還有利於母嬰交流。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我們家孩子在一個多月的時候也曾出現過這種情況,無論是白天醒著的時候還是小睡都要人抱著,一放下就哭鬧,只有夜晚進入深度睡眠才能脫的了手,回想那段時間,一家人真是筋疲力盡啊!

經過我多方排查、諮詢、學習,摸索總結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安全感。小寶寶從溫暖的子宮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不免有些無所適從。建議爸爸媽媽多擁抱孩子,用背巾輔助背孩子,晚上睡覺藉助襁褓巾包裹小寶寶,讓他有種回到子宮的感覺,從而獲得安全感。

2、肚子脹氣了。小寶寶希望通過父母的懷抱和搖晃來減輕不適,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建議每次喂完奶,爸爸媽媽幫助小寶寶拍拍奶嗝,有效預防脹氣的產生,寶寶舒舒服服的才會不哭不鬧,安安靜靜睡覺。

3、缺鈣。寶寶缺鈣,會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寶寶處於精神亢奮狀態,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或者睡不安穩、容易驚醒,從而影響寶寶健康成長。建議家長朋友們要堅持給孩子補充魚肝油,促進鈣的吸收。

4、有依賴感。一般出現在三個月以上的寶寶,沒有任何原由,就是想要“賴”在家人的懷抱裡,對於這類情況,爸爸媽媽們可不能縱容他們的這個壞習慣,不僅影響睡眠也不利於孩子的骨骼生長。家長朋友們可以藉助嬰兒床、嬰兒搖搖椅等幫助孩子過度到床上躺著。

希望我的回覆對您有用!


親子溝通如何說


寶寶抱著已經睡著了,放下就醒然後哭,這是典型的落地醒。有的寶寶1歲多了,依然需要媽媽抱著,並且是整晚不能放下,媽媽的辛苦可想而知。

應對寶寶一放就醒,第一個對策——神奇的九步法

  1. 放寶寶到床上的時候,先放腳

  2. 寶寶的小屁股著床

  3. 寶寶的背部著床

  4. 寶寶的頭部著床,注意媽媽的手不要急著抽出來

  5. 用騰出來的那隻手固定住寶寶身體的一側和頭部

  6. 當寶寶呼吸平穩均勻,抽出另一隻手

  7. 輕撫寶寶手臂或身體,呼吸依然平穩均勻,你成功一半了

  8. 輕輕離開,不要快速

  9. 離開寶寶

讓寶寶睡好整夜覺,媽媽需要——發展寶寶的睡眠能力

  1. 感官能力,包括觸覺、聽覺、視覺、內爾前庭等感官發展

  2. 身體控制能力,新生兒仰睡易醒、趴過去就抬頭、翻身就醒,這些都是身體控制能力不足

  3. 自我安撫能力,是寶寶自行入睡的重要基礎

為什麼你的寶寶一放就醒

  1. 內耳前庭發育滯後

  2. 原始反射還沒有消退或抑制

  3. 身體緊張

  4. 觸覺和空間感影響寶寶睡眠


睡眠是個大的話題,聊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泡泡育樂園傳播正確的育兒知識,幫助媽媽給嬰幼兒睡眠與運動方面的提高。讓寶寶吃好、玩好、睡好。如果你的寶寶有睡眠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或發信息給我。

“泡泡育樂園”有很多的育兒知識與大家分享,同時有專業的睡眠顧問和心理諮詢師可以給媽媽提供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關注公號留言,泡泡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嬰兒一放下就哭是許多媽媽都非常頭疼的事情,小寶寶們固執的非要抱著睡,一放下就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好的對策嗎?月嫂育嬰師劉美玉幫您找原因。

原因一:沒吃飽

新生寶寶嘴巴的吸力比較小,尤其是吃母乳會比較費勁兒,吃著吃著就會睡著,但是這種睡不是真的睡了,而只是吃累了,一旦放下,寶寶就會發現自己還餓,於是哭著表示還要吃,一吃又睡著,這樣反覆下去,寶寶沒吃好也沒睡好。所以,吃母乳時寶寶最好是清醒的。


很多新媽媽把吃奶當成哄睡的手段,總是把寶寶“喂睡”,然後抱怨寶寶放下就醒來哭這是肯定。

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瓶,寶寶都會吞下一些氣體,在肚子裡會非常不舒服,你抱著的時候身體蜷縮著還好,一放下躺平就難受了,肯定要醒的。

原因二:拍嗝

不要偷懶,不要“奶睡”,吃飽了一定要豎起來把嗝拍出來,寶寶才能舒舒服服的踏實睡。要不肚子脹氣不舒服也容易哭。

原因三:驚跳

學名叫做“莫羅氏反射”,指的是在“突然的聲音”和“感覺到下墜”這兩種情況下,嬰兒會像受驚了一樣,兩隻手突然抬起,把自己弄醒。

這個反射最晚到四五個月才會消失,很多老人說孩子被嚇到了,其實不是,是所有新生兒都會有的神經反射,很正常的。

而這兩種引起莫羅反射的因素都是有應對辦法的。

1、突然的聲音

越安靜,細小的聲音就會越突兀。而絕對的安靜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對付“突然的聲音”的辦法,不是保持安靜,而是保持“嘈雜”,給寶寶放白噪音,音樂等,讓環境一直有聲音,寶寶就不會因為“突然的聲音”被嚇到了。

不要擔心什麼白噪音影響聽力,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聽了好幾個月了。你可能忘了,媽媽肚子裡是很吵的。

2、下墜的感覺

如果你是將寶寶哄睡了,再放下,寶寶多半會因為下墜的感覺驚醒,所以,怎麼“放下”還是有些講究的:

第一注意不要讓寶寶的頭先著床;第二最好是側著放下,再躺平;第三大家都懂,放得慢一點。

當然,最好是不要睡著了放下,讓寶寶慢慢習慣放在床上哄睡,你就不用發明一千零一種“放下寶寶”的方法了。也不會嚇哭了。

原因四:缺乏安全感

什麼叫做缺乏安全感,就是對於“突然的改變”不適應,害怕,恐懼。

譬如說,我原來在媽媽肚子裡被緊緊束縛著,怎麼突然不被束縛了?譬如說,我睡著的時候是被抱著的啊,怎麼突然沒人抱了?

試問,你睡著的時候在床上,醒了的時候發現在廚房的地板上了,你會不會發飆呢!

所以呢,打包裹是很重要的,已經很多媽媽表示,寶寶不包裹就放下醒,包裹了放在床上一睡兩個小時。

如果寶寶十分抗拒打包裹,那可以試試看用個枕頭夾著他的身體,或者用小米或者豆子縫個口袋壓住胳膊。

所以呢,讓寶寶練習在床上躺著是很重要的,哪怕他一時練不會,但是請不要放棄努力,事實證明抱著哄是長久不了的。

還有一個讓寶寶保持安全感的好辦法,就是培養一個安慰物,這對寶寶以後形成自我入睡的能力也是有大大的好處的。聽聽小海馬或胎教音樂,從小培養寶寶好性格,減少哭鬧。

原因五:脹氣

脹氣的寶寶多半會有種表現,就是“躺平了就難受”,就是喜歡抱著。

脹氣寶寶分兩種情況,一個是胃裡有氣,拍嗝可以解決,一種是腸子裡有氣,這個就有點難辦了。

如果你的寶寶一躺平了就哼哼唧唧,滿臉通紅亂使勁兒,那就是脹氣了。

就算是寶寶脹氣,我也是建議,能放下就放下,抻來抻去哼哼唧唧沒關係,只要不醒就不用理,實在是難受得睡不著了,再抱起來。

脹氣是一陣一陣的,這陣拉了粑粑放了屁,把氣排出去了,可以舒服一陣,舒服的時候還是儘量別抱著,不要因為害怕寶寶哭而總是抱著。

原因六:壞習慣

這個問題主要針對於三個月以上的大齡寶寶。

小寶寶剛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缺乏安全感,肚子不舒服,喜歡抱著也算正常。

小寶寶多抱抱可以,但是不能無節制的抱,要慢慢讓寶寶適應在床上躺著,堅持下去會有效。



各位寶媽您覺得我分析的對嗎?


月嫂36220061


小孩兒抱著不哭,放下來就哭,我們應該最先要考慮的的是嬰兒現在是不是有什麼不適,幫孩子解決問題,才能達到讓嬰兒不在哭鬧的結果,而不是隻要單純的讓他不哭就好了。這裡面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一天到晚都要抱,一放床就哭”。如果這個描述不誇張的話,個人認為孩子一定是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你把寶寶抱在懷裡,他會比較有安全感,從而能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但是沒有解決他真正的問題。

孩子哭鬧是他表達自己真實需求的一種方式。所以如果放下他了,他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適感了。

對於有一些孩子可能是溫度敏感導致的。 因為抱著哄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的體溫,是很溫暖的,但床鋪卻是涼的,孩子驟然從溫暖的地方轉移到了冰涼的地方,因為不適就大哭了起來。這種狀況可能持續時間並不長。。。。

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對孩子的哭鬧及時做出反應,確定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哭鬧的。孩子會通過家長行為來認識自己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所以確定孩子哭鬧原因之後給出一些反應,比如撫摸孩子、和他說說話什麼的,消除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一些原因,讓孩子感受到他的需求第一時間被滿足,這樣會慢慢增加對爸爸媽媽的信任感。及時反應並不是說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哭鬧之後的幾秒鐘之內馬上做出反應,只要是長久穩定、規律的就可以了。


父母世界


小寶寶特別是初生嬰兒,抱著很容易就哄睡,放床上又醒,這是很多新媽媽都遇見過。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小寶寶還是胎寶寶時蜷縮在媽媽肚子裡,被羊水緊緊包裹著,懷胎十個月,寶寶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和血流的聲音慢慢長大。等到出生後,適應新環境,寶寶缺乏安全感,會不由自主的想媽媽抱。寶寶哭鬧不止時,靠媽媽心臟斜抱會很好的止住寶寶哭鬧。因為靠在媽媽懷裡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寶寶會很安心,也很熟悉媽媽的氣息。

那要怎麼做才能改善寶寶這種習慣呢?畢竟寶寶小,經常抱睡對寶寶的骨骼發育不好。

第一,哄睡後,可採取讓寶寶側身睡,用包裹裹上寶寶,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模擬媽媽子宮的形狀--側身蜷縮,羊水緊緊包圍。

第二,環境不要太安靜,可以錄製一些白噪音放給寶寶聽,模擬子官環境。這個可以買個安撫海馬試試。

第三,抱著哄睡後,放下時動作輕柔,讓寶寶側身睡,輕拍寶寶後背或屁股,直到寶寶呼吸均勻後離開。呼吸均勻代表寶寶已熟睡。

第四,放幾件媽媽的衣服在寶寶周圍,讓寶寶時刻感受到媽媽的氣息。

寶寶良好的作息習慣由大人養成的,堅持寶寶一定能養成比較好的睡眠習慣。


雙雙媽帶雙雙


吖吖說

最浪漫的模樣是

你在鬧他在笑

最幸福的模樣是

你看著寶寶健康成長

最崩潰的模樣是

寶寶在哭你在咆哮

耳邊經常會有一些

童謠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夜郎

過往君子念一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天黃地綠女兒睡哭,君子念過睡到日出。

……

還記得這些源遠流長的童謠嗎?可見,哭鬧寶寶的煩惱幾乎是家家戶戶、從古到今…… 特別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在寶寶啼哭時往往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寶寶到底怎麼了。有時越哄孩子哭得越兇。

在科學育兒的今天,我們知道了貼一張招貼不能止住孩子的哭泣,更知道了,嬰幼兒哭鬧是正常現象,是生活必須,更是和父母交流的主要方式。

美國兒科協會(AAP)統計,新生兒每天都有1到3小時的哭鬧時間,這是他們表達想法的主要方式,隨著嬰幼兒發育,寶寶自然就會減少哭的次數,改用眼神、微笑、牙牙學語等方式和爸媽交流。


那麼,怎樣從寶寶的哭聲中讀懂其中的含義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種方法,美國超級育嬰師特蕾西·霍格在《嬰語的秘密》中提出的,面對寶寶哭鬧時的SLOW技巧。

特蕾西·霍格是誰?


特蕾西·霍格(Tracy Hogg)是世界聞名的實戰型育兒專家。她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大家庭,其祖父為一家精神問題治療中心的主任護士。霍格7歲時祖父帶她到中心的兒童部,發現她對護理工作充滿興趣,便鼓勵她長大以後成為一名註冊護士。18歲那年,霍格接受祖父建議,在英國攻讀護士專業,5年半後成為一名註冊護士和保姆。1992年,霍格搬到美國加利福尼亞,為美國家庭提供專業服務。1997年,她成立了一家專業新生兒護理諮詢服務公司。2014年因黑色素瘤去世。她所著的《嬰語的秘密》《實用程序育兒法》一上市便成為暢銷書,一直在歐美世界中被認為是新生兒父母養育寶貝的必備書。

20多年裡,她護理了5000多名嬰兒,曾經為眾多好萊塢家庭和慈善機構提供專業服務,被稱為“好萊塢超級保姆”“寶寶耳語專家”,被評價為“具有不可思議的能讓寶寶平靜下來的力量”。客戶對象包括喬迪·福斯特、辛迪·克勞馥等人。其電話諮詢服務費為每小時200美元,家庭育嬰服務為每日1000美元。


SLOW技巧是什麼?

特蕾西·霍格認為,面對哭鬧寶寶,父母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出原因”。她最反對的是“每次孩子發出咯咯吱吱的聲音,他們立馬作出反應,不會等一下看看是否只是嬰兒的正常聲音,還是孩子感覺不舒服了。”

那麼這位超級厲害的特蕾西·霍格阿姨在《嬰語的秘密》中推薦的SLOW技巧是什麼呢?



Stop

聽到哭聲,後退一步並且讓心跳平復下來。


聽一聽(Listen)

聽一聽哭聲的特點,聽聽他們在說什麼 。


看一看(Observe)

看一看他們的肢體語言和周圍環境發生了什麼


出什麼事了(What's up?)

整合一切所見所聞,找出哭聲的原因

SLOW裡的S主要是為了讓爸爸媽媽冷靜,L和O主要是觀察孩子哭鬧的特點。需要通過孩子哭鬧的聲音和樣子來判斷屬於以下哪一類哭泣:

生理性原因;

病理性原因;

心理性原因。

下面我們就逐一列出三類原因中,最常見的寶寶哭泣特點,幫助大家更好地Listen 和 Observe。


生理性原因

1.飢餓性啼哭:哭聲帶有乞求感,聲音由小到大,很有節奏;只要用手觸及寶寶面頰或嘴邊,他會馬上扭轉頭,張開小嘴做出找東西吃的樣子,並有吸吮動作;如果媽媽把手拿開,沒有給餵奶,寶寶會哭得更厲害。

表達意思:我餓了,快給我餵奶!

媽媽應趕緊給寶寶餵奶。只要一給奶吃,哭聲立即停止。

2.口渴性啼哭:寶寶嘴唇發乾,時不時地小舌頭舔嘴唇,而且顯得很煩躁。

表達意思:我渴了,快給我喝點水!

媽媽要馬上給寶寶喂水,餵了水後立刻就不哭了。

3.過飽啼哭:大多發生在餵奶後,寶寶哭聲尖,同時亂蹬兩條小腿,如果媽媽貼著他的小肚子抱起,寶寶會哭得更厲害,嘴裡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現嘔吐。

表達意思:給我喂得太多了,我的小肚肚好脹啊!

媽媽這時不必哄寶寶,哭可促進寶寶消化。

4.尿布溼了啼哭:哭聲不太大,且哭時沒有眼淚,兩條小腿一個勁地蹬被,大多發生在睡醒或吃奶後。

表達意思:我尿溼了,好不舒服呦,快給我換換!

媽媽若是給換了乾淨的尿布寶寶就不哭了。

5.身體冷了啼哭:哭聲不太響,較低沉擔但有節奏,寶寶哭時不怎麼動身體,小手小腳摸上去有些涼嘴唇有些發癢。

表達意思:太冷了,再給我多蓋點被子!當媽媽給寶寶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時,寶寶不再哭泣。

6.身體熱了啼哭:寶寶哭聲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脖子上有很多汗。

表達意思:熱死我了,快給我少蓋點!

媽媽給寶寶減掉衣或被,安放在涼爽之處,寶寶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7.睏倦啼哭:寶寶一陣一陣地發出不耐煩的號叫,眼睛無神,眼睛也不太愛睜開,多發生在人多嘈雜、空氣汙濁或太熱的時候。

表達意思:我累了,快讓我睡覺吧!

當媽媽把寶寶放在一個安靜清爽的地方,寶寶即可安靜下來,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8.要媽媽抱啼哭:哭昇平和,帶有顫音,很有節奏感,寶寶的頭不停地轉動,一幅“左顧右盼”樣子,若媽媽走到跟前,對媽媽流露出企盼的神色,雖然哭聲變小,但仍然哼哼唧唧地叫個不停。

表達意思:媽媽,快抱抱我吧!

9.因疼痛啼哭:本來好好的寶寶,突然發生尖利的哭聲。

表達意思:什麼東西在扎我!

  這多是由於被異物刺痛、蟲咬,或硬東西壓在寶寶身上,媽媽應仔細檢查寶寶的被褥和衣物有無異物,皮膚上有無蟲咬傷。

病理性啼哭

1.鼻塞啼哭。吃奶時因鼻塞而影響呼吸,必需停止吸吮,又因吃不到奶而哭鬧,形成哭哭吃吃,吃吃哭哭的局面。

表達意思:我鼻子不通氣!

比較小的寶寶可以用滴鼻劑為寶寶沖洗、通暢鼻腔。

2. 耳朵疾病啼哭。

啼哭伴抓耳撓腮:寶寶哭聲大而高,在夜間更甚,哭時總晃動著頭,或抓耳撓腮。吃奶時當耳朵貼到母親身體時或者牽拉嬰兒耳朵時出現哭鬧。

表達意思:我的耳朵太疼了!

可能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癤腫,如果耳道里膿性分泌五留出更證實患有此病,需要馬上找醫生治療。

3. 口腔疾病啼哭。寶寶開始流涎,或比原先流涎大為增加,並一給喂東西吃就哭鬧不已。

表達意思:我的嘴裡好疼啊!

媽媽檢查一下寶寶的口腔,可能黏膜上有潰瘍、皰疹。

4. 啼哭伴咳喘。寶寶連續短促的急哭,並口唇發紫,出氣很費勁,有時還伴有發燒。

表達意思:真難受,我喘不上來氣!

5. 腹痛啼哭。腹痛原因多樣。腸套疊哭鬧為陣發性,同時出現面色蒼白, 表情痛苦,呈屈腿臥位,嘔吐,排出的大便像果醬樣。急性闌尾炎為持續性哭吵。腹股溝疝因疝嵌住劇痛而哭,同時用手撫摸嵌頓的部位。腸痙攣引起的腹痛哭聲尖,時間可長可短,哭時兩腿屈曲。

6.腦部疾病啼哭。突發尖叫啼哭,寶寶發出尖叫般的哭聲,臉陣陣青紫、四肢肌肉抖動。多有出生時窒息史或產傷。

表達意思:我的頭太脹、太疼了!

可能有腦出血或缺血性腦病,趕快去醫院。

心理性原因啼哭。

1. 缺少安全感。如睡醒後發現周圍無人、到陌生地方等。

2. 過度興奮。如玩鬧、逗弄時間過長,可能會緊張易怒。

3. 需要安撫。會出現無原因的煩躁不安。

心理性原因的啼哭一般哭聲抑揚頓挫,很響亮,並有節奏感,多數哭而無淚,進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及時安撫後會止住哭泣。

SLOW技巧的目的——找出哭鬧的原因

  

可以通過寶寶啼哭的聲音和樣子,首先觀察是否屬於生理性原因。逐一排除是否為餓、熱、冷、困、便等。

再觀察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除前述的常見病外,還需要根據自己寶寶的具體情況進行觀察。

在排除生理和病理原因的基礎上,對寶寶進行安撫

SLOW並不是對寶寶的哭泣視而不見,而是反對不顧原因過於著急的應對反應。比如很多媽媽一聽見寶寶哭,馬上就給餵奶,或採取其他辦法止住啼哭。其實寶寶啼哭是表達自己需求的方式,也是與人進行感情交流的方法。如果總是阻斷這種交流,會是的寶寶的需求和感情的表達失去了鍛鍊機會,還可能有礙於智力發展呢。

SLOW---技巧美國超級育嬰師特雷西·霍格教你讀懂寶寶每天在哭什麼


寶貝吖Babyard


這種情況主要在小孩入睡的時候發生,讓很多媽媽苦惱,但是如果利用好小孩這一點也會減輕很多媽媽的負擔,接下來我詳細說一下。


一、怎麼做才能讓媽媽將睡著的寶寶放下。

小孩子願意被媽媽抱著,主要是身體接觸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安全感,所以剛出生的嬰兒都會被建議做撫觸。據說對孩子的情緒會產生積極影響。


小孩的睡眠分為深睡眠,淺睡眠,淺睡眠一般就二十分鐘,所以如果媽媽們採用抱睡的方式。最好是堅持多抱一會兒,很小的寶寶也可以在媽媽將其放下的時候抓住他雙手,這樣也會給孩子應有的安全感,避免媽媽放不下睡著的寶寶。

二、怎麼做才能避免寶寶無端哭鬧。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一種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耍脾氣,譬如因為想買一件玩具而家長不給其買,抱起小孩子可能就會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會繼續哭鬧了。

除了抱起孩子,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很多,譬如上次我家小寶去打疫苗,打完後嗷嗷哭,我發現疫苗室的外牆壁上是很多故事畫,我把小寶帶過去,沒用抱,小寶也很快平靜下來了。

三、其實不止寶寶,很多大人也喜歡被擁抱。

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擁抱可以調解人體荷爾蒙的分泌,從而達到調解人情緒的目的。


所以與其煩惱,寶寶為什麼放下來就哭,不如積極利用這一點,如果寶寶一直哭鬧,不如多抱抱他。


我們抱寶寶的也就那麼幾年,所以多抱抱又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