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的真實意圖——令人驚悚的張學良

我們無論在書本上還是電視上,看到的張學良都是一個愛國人士,他為了讓國共一起聯合抗日,發動了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但隨著網絡的興起,人們瞭解到的資料也越來越多,漸漸的出現了另一種對張學良的看法,那就是張學良脅迫蔣介石連共抗日到底是真心為了民族大義,亦或是為了自己東北軍利益的考量?

張學良作為民國四公子之一,雖然文質彬彬,但在早期就跟著其父張作霖南征北戰,見證了張作霖登上中華民國的最高統治,而且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張學良都有參與其中。所以說張學良跟那些所謂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可不一樣。

西安事變的真實意圖——令人驚悚的張學良

張學良和楊虎城

但是1928年發生皇姑屯事件,其父張作霖被日本軍方炸死,整個東三省似乎亂了套。這時候的張學良才二十多歲,雖然稍有戰功,但想要駕馭自己父親的那幫老部下,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個不小心,分分鐘可能會發生兵變。那時東三省恐怕就會被分割吞食,這時的張學良下了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改旗易幟”。什麼是“改旗易幟”呢?又是改到何人之下呢?答案很簡單,張學良的選擇肯定是當時的南京政府,畢竟南京政府實力雄厚,又是公認的國民政府。宣佈東三省從屬於南京政府有什麼作用呢?正所謂“樹大好乘涼”,張學良投靠南京政府,就是想依靠南京政府這棵大樹,就算你底下的人想反我張學良,那也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承受南京政府的怒火。而事實證明這是對的,隨後發生的中東路事件更是驗證了張學良的想法。

西安事變的真實意圖——令人驚悚的張學良

張學良和蔣介石

沒過多久,南京政府遇到了極大的挑戰,那就是中原大戰。這時候的張學良在幹嘛呢?他在坐山觀虎鬥,中原大戰爆發,各方勢力都極力想拉攏張學良。而張學良給各方勢力都賣出軍火器械,大賺戰爭財。等到大戰快結束,格局出現時,張學良選擇了勝方的蔣介石。在這場中原大戰裡,張學良大賺軍火錢,又得到了蔣介石許諾的土地,並讓自己的許多手下都入仕南京政府,一時間風光無兩,成為蔣介石之下的第一人。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獲得如此之高的身份和地位,自是有些飄飄然。沒過幾年,日本軍方開始入侵東北,這時候的張學良不僅不傾力抵抗日本的入侵,而且下令不許與日本軍方軍隊衝突。外族入侵,放棄抵抗,眼睜睜的看著父輩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送人,到底張學良在想什麼呢?

西安事變的真實意圖——令人驚悚的張學良

張學良和蔣介石

嚐到了中原大戰的好處,張學良想到的是讓南京國民政府替自己出兵抵抗日本的入侵,而自己再一次坐收漁人之利,到時候問主中原將不再是夢,自己沒準能超過老爸張作霖的成就。

可是這一次卻出乎張學良的預料,南京政府並沒有因為張學良的不抵抗而出兵,也許張學良的花花腸子並沒有逃過蔣介石的眼睛。雙方都在等,等誰先忍不住。結果不用說,東三省本就是張學良的根據地,失去了根據地,連軍隊的供給都無法滿足。可惜這時候的張學良想要反抗卻已經來不及了。

西安事變的真實意圖——令人驚悚的張學良

張學良

那要怎麼挽回自己的敗局呢?以蔣介石的思路,必將先消滅共產黨,然後收拾自己,最後再全力對抗日本入侵者。而一旦共產黨被蔣介石打敗,自己又將何存?於是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將蔣介石軟禁了起來,逼迫蔣介石聯合共產黨抗日。那這對張學良有什麼好處呢?很簡單,只要將日本趕出東三省,那麼國共必將再起爭執,而自己又可以趁亂收回根據地,沒準可以再次在國共之戰中做扮演個漁人的角色。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經不起推敲,褪去華麗的外衣後殘留的只剩權力和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