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灑紅節因宗教衍生而被賦予了更多祈盼的含義,因新印度年曆的春分日,也就是灑紅節的日子,恰好處於“冬去春來”時節,也被意喻了萬物復甦的春天來臨。因此,這個節日期間哪怕是印度種姓制度森嚴,也會被默認忽略階級的差異,類似全民狂歡般的熱鬧異常。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灑紅節前幾天,幾乎全國上下都在為過年開始做準備:大量各種天然顏料,用於篝火的木材,食物飲料和糖果等等。節日前一天夜裡聚集在寺廟或公園廣場點燃篝火,代表著戰勝邪惡後,大量民眾會圍著篝火唱歌跳舞慶祝一番。第二天早上再將供奉的“神靈”或扮演的角色進行遊街,結束後開始整個節日的重頭戲:灑紅節。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在灑紅節當天,當地人會在街頭巷尾用顏料灑向路過的人,小孩們也會用水槍裝滿顏料水對著行人一頓掃射。灑紅節也被人們看作是是用來解決衝突,化解並促進和諧關係的節日,這一天被灑的顏料粉越多,代表著這個人越受歡迎。就好像是傣族的潑水節一樣。尼泊爾某些城市和鄉鎮都會選出一兩個最受歡迎的“女神”,聯合了一大堆人向“女神”身上塗抹顏料。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無憂無慮的孩子們是歡度灑紅節的主力,他們把各種彩色顏料的粉末灌進噴水槍或者氣球裡面,再裝滿水做成灑紅節的特殊“武器”,互相噴射和拋灑。渾身五顏六色溼漉漉的孩子們笑著、鬧著、跑著,“戰場”上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灑紅節的顏料有紅色、橙色、黃色、藍色、綠色等七種色彩,這些顏料由花粉和硃砂粉等原材料製成,儘管沒有化學成分,但是不可以食用。雖然看上去花花綠綠,但是這些顏料很容易清洗,不會對皮膚和衣服造成損傷。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街上的陌生人向你潑灑彩色粉末,這裡的新年沒有煙火,但同樣繽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