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恩澤清補活血法辨治IgA腎病

曹恩澤清補活血法辨治IgA腎病

曹恩澤,安徽歙縣人,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師承博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首屆名中醫和國醫名師,第三批和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

原發性腎小球腎病(簡稱IgA腎病),指腎病理免疫熒光檢查有大量IgA或以IgA為主的免疫複合物顆粒沉積於腎小球系膜區,臨床上以血尿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腎小球疾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約佔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三分之一,西醫對本病治療並無確定性方法。曹恩澤教授認為,本病依據其臨床證候可歸屬於中醫“尿血”“尿濁”等範疇,其病機以脾腎氣陰虧虛為本,熱瘀內蘊為標,中醫藥辨治本病可緩解其病情。茲就跟師曹恩澤對以血尿為主之IgA的辨治經驗,總結簡述如下。

有病無證 謹守機宜而治

IgA腎病常以肉眼血尿或持續鏡下血尿為主症,屬中醫尿血範疇。臨證時常常有病無證,因而在辨治時應謹守機宜。本病多因先天不足、飲食失常、七情內傷等多種因素,耗傷正氣,損傷脾腎,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所致。每因感受外邪而致血尿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曹恩澤強調辨治時應緊扣其熱、瘀、虛之病機,治當扶正祛邪,確立“清補活血”大法。清法,即祛邪之法,或疏風清熱,或清熱涼血,或清熱利溼;補法,即扶正之法,總以補益脾腎為主,或滋腎養陰,或健脾益氣;活血法即活血化瘀通絡法。臨證之時,當據病情之主次而有所側重。

補益脾腎,扶正治本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從虛入,熱毒客咽或溼熱侵腸易誘發此病,故正氣強弱是本病發展和轉化的關鍵。正虛以氣虛、陰虛或氣陰兩虛最為常見,病位在脾腎。氣虛則腎絡失充,血失固攝而滲於尿中;陰虛則虛火灼絡,血溢脈外而隨尿出,故治當顧護脾腎之氣陰。根據曹恩澤經驗,健脾益氣常用生黃芪、白朮、太子參、薏苡仁、茯苓等。重用生黃芪以補氣,其性甘微溫,益氣生津,既能達表固衛,又能充絡攝血,且生品入藥更無生熱傷絡之虞。少用人參、黨參,此兩者藥性峻烈,用後反可阻滯氣機運行,不如太子參性平清淡,且氣陰雙補。補腎養陰多選金毛狗脊、菟絲子、旱蓮草、女貞子、甘枸杞、生地等。血尿病程較長,投藥切勿峻猛性烈。補腎藥物避免辛燥之品,如附子、肉桂等辛燥傷陰動血,多用狗脊、菟絲子、仙靈脾、肉蓯蓉等平補之藥。

清熱涼血,祛邪治標

本病血尿發作之前,常伴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究其病因,總為風熱外邪或溼熱下注所致。風熱之邪首先犯肺,母病及子,邪熱入腎;溼熱之邪,留注下焦,內舍於腎,灼傷腎絡,迫血外溢,而致血尿諸證。熱毒久羈傷津,損傷營血,虛火熾燔,灼傷腎絡而見尿血。曹恩澤指出該病治療上應注重清熱息火;風熱外侵者,多用入上焦肺經之品以疏風宣肺,常用金銀花、連翹、蟬蛻、黃芩、防風、荊芥等以辛涼宣散,取“治上焦如羽”“火鬱發之”之意;火入營血者,治宜清熱涼血,藥用生石膏、丹皮、赤芍、大小薊、地榆等寒涼之品;溼熱下注者,多選用入下焦膀胱之品以清熱利溼,藥用白花蛇舌草、淡竹葉、車前草、石韋、萹蓄、白茅根等;溼重者,常加藿香、佩蘭、白蔻仁、砂仁、蒼朮等芳香宣化之品,取其溼去熱孤,孤熱易除之意。臨床多投以金銀花、連翹、淡竹葉等輕靈透達之品,既可清心經之火,又可使入營之熱透營轉氣而解。邪熱傷陰,虛火灼絡者,則加黃柏、知母、丹皮、玄參、生地等品以滋陰清熱。

化瘀通絡,止血治病

IgA腎病病程冗長,誠如葉天士所謂“久病入絡”,曹恩澤指出腎絡瘀阻是其病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證之臨床,絡脈瘀阻有因實致瘀和因虛致瘀之異,前者是以熱毒竭津灼液,燒煉其血,導致絡中之血黏、濃、凝、聚;或溼熱壅滯氣機,障礙血行。因虛致瘀者,或因陰虛血少脈澀,或因氣虛血緩脈滯,或因陽虛血寒脈凝。瘀血阻絡,血不循經則尿血不止;或瘀血阻滯脈絡,致腰府失於濡養,而發生腰痛。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排出或邪熱虛火耗津煉液均可導致瘀血內停。瘀血與溼熱毒邪交織為患則使病勢加重,病情纏綿。瘀血既是IgA腎病的病理產物,又可成為新的致病因素。臨床上常可見患者面色晦暗、肢體麻木、腰痛固定、脈澀、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等血瘀證的表現。選用丹參、丹皮、赤芍、琥珀粉等涼血化瘀;三七粉、莪術、蒲黃、茜草等化瘀止血,且有止血不留瘀之功;少量應用通絡藥,如地龍、全蠍、殭蠶、水蛭等,起到增強化瘀通絡、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

 康腎止血沖劑 治療IgA腎病的臨床應用

曹恩澤提出IgA腎病病因與氣虛、血熱、瘀血有關,以脾腎氣陰虧虛,熱瘀內蘊為基本病機,當以益氣通絡、清熱涼血為治療關鍵。擬以清補活血法為組方依據,組成康腎止血沖劑(院內製劑)辨治IgA腎病,臨床療效顯著。該方主要由太子參、赤芍、丹皮、茜草、連翹、三七粉、大薊、小薊、白茅根等組成。方中太子參性平偏涼,益氣生津,既補氣攝血,又防火熱傷陰;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祛瘀,配伍赤芍更添涼血消瘀之力。茜草味苦氣寒,善走血分,涼血以和陰,瀉火以制陽,既能清血中之熱以止血,又能消癥積之瘀以行血,配伍三七,更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功效;連翹清熱解毒又兼利尿,使血分之熱透出氣分而解;大小薊涼血止血,合以白茅根清熱利尿,使火熱之邪從下而走。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通絡、清熱涼血之效。本方涼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清補,乃祛邪兼以扶正,達到正充邪退之目的。大量臨床醫案也驗證了康腎止血沖劑對IgA腎病血尿有肯定的療效。

驗案

李某,女,31歲,2012年6月7日初診。體檢發現尿中紅細胞增多3月。患者3月前體檢尿常規示:尿蛋白(-),紅細胞(+++),此後反覆複查2次,尿中紅細胞均超出正常。於外院做腎活檢,診斷為輕度系膜增生型IgA腎病。刻下:易感疲勞,口乾喜飲,舌質紅,苔薄,脈細弱,未見肉眼血尿。

診斷:(氣陰兩虛型)尿血(西醫稱為IgA腎病)。

治則:益氣養陰,化瘀止血。

方藥:生黃芪30克,白朮10克,生地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丹皮10克,茜草15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參15克,澤蘭10克,地榆15克,三七粉(吞服)4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012年6月30日二診:口乾喜飲症狀緩解,尿常規示尿蛋白(-),紅細胞(++),舌尖偏紅,苔薄,脈細。上方去丹皮、白芍,加藕節炭30克。

2012年8月5日三診:疲倦、口乾喜飲等症狀均好轉,尿常規示尿蛋白(-),紅細胞(+),舌尖偏紅,苔薄,脈細。方藥:生黃芪30克,太子參20克,生地10克,懷山藥10克,旱蓮草15克,淡竹葉15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參15克,澤蘭10克,地榆15克,三七粉(吞服)4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8周,尿常規紅細胞轉陰。

按:《景嶽全書·血證》說:“凡治血證,須知其要,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無火,察氣者但察其氣虛氣實,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則治血之法無餘義矣。”本患者辨證屬氣陰兩虛證,當從虛證治。虛火當滋陰降火,氣虛當補氣益氣。佐以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祛瘀止血的方藥。氣為血帥,氣能統血,血與氣休慼相關,故《醫貫·血證論》說:“血隨乎氣,治血必先理氣。”對實證當清氣降氣,虛證當補氣益氣。本患者以氣陰虧虛為本,當治以益氣養陰,固攝止血。方中以二至丸加生地黃養陰,合大劑量生黃芪益氣,黃芪善補脾肺之氣,生用無生熱傷絡之虞,可補後天以養先天。二診患者舌尖偏紅,考慮為心熱下移小腸,小腸與膀胱均屬太陽經,加用淡竹葉以清心經之火,合太子參以加強生黃芪益氣之功。三七入肝經血分,功善止血,有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特點,本品且具有補虛強壯的作用。對於血尿有較好療效。 (通訊員 呂勇 本報記者 陳小飛整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