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梁思成和林徽因,

是很多人渴望到達的詩和遠方,

而你也許不知道,

在五臺山一個偏遠的山溝溝裡,

卻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佛光寺!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謹以此文,

獻給佛光寺1160歲聖誕,

也獻給梁思成和林徽因發現佛光寺80週年!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佛光寺東大殿外觀

1937年,近代最驚豔絕絕的建築學家夫婦梁思成和林徽因,發現了佛光寺,千年古寺再現人間,震撼世界,也成就了他們在建築學上的最高成就。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日本學者曾經斷言:“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想去看唐代的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

而美國留學歸來的梁思成與林徽因,卻始終堅信,在中國仍然存留著唐朝木製建築。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林徽因與梁思成

很多人關注梁思成林徽因,在於他們的愛情,而真實的梁林夫婦,最打動人的其實是,二人在戰火連天的亂世,對中國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林徽因與梁思成

1937年,這對風華絕代的公子小姐,翻山越嶺,來到五臺山西南的群山中,他們騎著毛驢、馱著行李,幾經波折終於發現了遺存千年的佛光寺!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梁思成與林徽因前往佛光寺的路上

這個過程有些傳奇的戲劇性,之前梁思成偶然在一本畫冊《敦煌石窟圖錄》61號圖中,發現一幅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其中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廟宇給了他們此行五臺山的線索。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敦煌壁畫中的大佛光之寺

於是,幾經週轉,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構寺院就這樣被發現了。

被譽為“亞洲佛光”的它距建造之時整整1080年。梁思成稱它為“中國第一國寶”。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佛光寺歷史照片

據五臺山《清涼山志》記載: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唐武宗滅佛時被毀,被毀之前的“大佛光之寺”,被描繪於幾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這座寺院在唐宋時代五臺名剎中的地位。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1000多年的風霜雨雪,他經歷了滅佛災難,後又在公元857年復建,經歷過8次5級以上地震,無數次的戰亂,1937年,塵封了千年的山門終於被打開!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進入佛光寺山門

走進佛光寺,瞬間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所震撼、感動,彷佛穿越千年以前。

夕陽灑在寺廟的屋頂上,秋風吹過,大殿傳來僧人誦經的渾厚之音......

此刻,全身心體驗一種佛法的感動,也是一種文化的感動。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就好像穿越時空,夢迴開放、包容、質樸、大氣的盛唐,佛法的教化,塑造了人們真、善、美的精神文化,這種文化造就了根植於內心的修養,造就了恢弘大氣的建築藝術。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斗拱是東大殿絕對的主角,它雖然只有簷柱的一半高,卻有著威壓之勢,他縱橫恣肆,是美木的精魂。

在這裡,是斗拱而不是屋頂塑造了建築的形象,中國古典建築中的斗拱藝術在佛光寺發揮得登峰造極。

——梁思成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佛光寺東大殿的斗拱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走進東大殿,再一次美得震撼。

東大殿中的35尊唐代彩塑,佔到了全國80餘尊唐代彩塑的近半壁江山。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那高大的殿門頓時就給我們打開了。裡面寬有七跨,在昏暗中顯得更加輝煌無比。

在一個很大的平臺上,有一尊菩薩的坐像,他的侍者們環他而立,猶如一座仙林。

——梁思成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除了佛像外,東大殿還有兩尊罕見的寺院重建者寫真像: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重建佛光寺的願誠法師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建佛光寺的功德主寧公遇

公元857年,高僧願誠法師和京都女弟子寧公遇,主持重建佛光寺。

從長安遠道而來的寧公遇,帶著工匠和當地人共同建造了一座偉大寺院,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藝術作品都巧妙地彙集在這裡。

外在的藝術之美是內在修養的顯現,讓人忍不住讚歎:

讚歎願誠法師重建寺院的大願,

讚歎女弟子寧公遇的真誠之心,

讚歎匠人們對藝術和美的極致追求,

讚歎佛法對他們內心修養的教化。

這種美好的修養,連林徽因都要嚮往。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林徽因與寧公遇合影|圖片來自梁思成《中國建築史》

我真想在這裡也為自己塑一個雕像,讓自己也陪伴這位虔誠的唐代大德仕女,在這肅穆寂靜中盤腿坐上一千年。

——林徽因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林徽因測量佛光寺經幢|圖片來自梁思成《中國建築史》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林徽因在東大殿月樑上考證文字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梁思成在東大殿內測繪|圖片來自梁思成《中國建築史》

這是我們這些年的搜尋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築。不僅如此,在這同一座大殿裡,我們找到了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築。它們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梁思成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唐代的經幢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千年古鐘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北魏的佛塔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千年古寺

五臺山的這座寺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詩和遠方!

▲古寺古松

這座千年古寺,如今作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已沒有僧人、沒有誦經聲、沒有晨鐘暮鼓,但是,佛法的教化、文化藝術的力量,卻震撼著每一個慕名而來的人。

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件件好看的藝術品:建築藝術、彩塑藝術、繪畫藝術等,而那麼多文化大師,如梁思成、林徽因,為什麼不顧一切地去守護它們?

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好看、歷史悠久,更多的是因為,藝術是文化的表現,而文化開啟我們更好的生活。

梁曉聲曾經說過: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在佛光寺,佛法、文化、藝術在這裡交匯。佛法就是一種文化,教化人心、提升修養!

佛教文化從來沒有離開過生活,佛法開啟我們對真、善、美的感知,從而獲得生活的方向和力量。

佛法是最高層次的文化,因為它讓我們最接近心靈!它應該就是我們最想到達的詩和遠方吧!

築夢生活美學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網|www.zmmlxc.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