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從駱馬湖中走過(楊玲)

那年從駱馬湖中走過(楊玲)

在江蘇省新沂市南部的駱馬湖,面積有近千平方公里、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玻璃鏡鑲嵌在廣袤的蘇北平原上,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給蘇北大地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是江蘇省的第三大湖,也是新沂市的旅遊景觀。諸位可能不會想到筆者竟從駱馬湖中走過,那是什麼時候?那是64年前1954年的秋天。

那年我初中畢業,名落孫山。陳樓村的同班同學劉明凱和我既是好友也同病相憐。大約10月中旬他找到我,告訴我說:聽說宿遷玻璃技術學校招生,咱去報考吧?這無疑是個好信息,我欣然應允。

當天下午,我們帶了幾塊錢幾張煎餅和小菜,一起步行去宿遷。走過隴海鐵路就向南走去,在紀集街上的小旅店住了一宿,早上起來從小沂河東岸向窯灣走,當年窯灣是四個縣共管的,邳縣,新沂、睢寧,宿遷分管,我們從西門進去,沿著青石鋪成的街道東張西望,窯灣古街道和邳縣的官湖、土山大同小異,都是東西走向,兩旁是店鋪和大戶人家的宅院,特產綠豆燒最有名。在窯灣花五分錢買了一碗丸子湯,丸子不少,湯盡喝,可用來泡煎餅,既充飢又解渴。飯後沿運河大堤走向皂河,皂河有皂河節制閘,過了皂河,走過一條幹涸的小河,就到了宿遷。

宿遷是個規模較小的縣城,因附近的河裡盛產石英石,是生產玻璃的原料,所以有所玻璃技校。其主街道南北走向,我們問了幾個人,他們都說不知道玻璃技校招生的事,因為當時沒有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一些消息大多是道聽途說,信息不實也屬正常。儘管有些失望,權當出來見見世面,就很快折回來往家走。

出了宿遷向西北方向走去,又到了乾涸的小河邊,河裡到處是潔白的石英石,晶瑩剔透,很好看也很好玩,我們兩人都撿了不少。再往前走,就到了駱馬湖裡,當年駱馬湖也是乾涸的,見不到湖水,有農民用牲口拉犁耕地,因為湖裡的土地沒有分,誰耕就是誰的。當時快種小麥了,我們看到幾犋牲口耕地,地頭很長,一眼望不到頭,一塊就有十幾畝,種下小麥,明年就能收幾千斤,誰不想多耕一些、多種一些?也有幾片剛剛乾涸的湖心,還有一些乾死躺著的小魚。這就是當年的駱馬湖,看到此時景象,再想到今天的駱馬湖,不由感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一邊走一邊問路,一直走到傍晚,夕陽西下,走出了駱馬湖,到了一個叫陸圩子的小旅店,一問離窯灣不遠,我們就住了下來。第二天我們就從窯灣順利返家了。

這次雖然沒能報考技校,當時有些失望。我回家就被本村大顧小學聘為代課教師,教算術、自然、體育。教學自然課就用石英石做直觀教具,課上得生動活潑,學生很有興趣。也算不虛此行。

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956年暑後,我和劉明凱都進運河中學速師班學習,又成了同學,又是一次巧合。1957年畢業,我留在邳縣任教。他分到東海縣石榴樹公社任教,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東海縣小學特級教師。直到2005年邳中師生在運河中學聚會,我們才再次見面,時光已過去半個世紀,我在運河中學退休,他在東海縣退休,交談起來,感慨良多,如果當年考入技校,只能當個做玻璃器皿的技術工人,也許能當上技術員,這樣我們就錯過了從教的機遇。反之,正因為當年宿遷玻璃技校沒有招生,我們才上了師範,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當了幾十年的人民教師。所以“失”不一定是壞事吧,這就是生動的唯物辯證法、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在我們身上的體現,也是一個老教師的人生閱歷。生活中有時遇到挫折或不順利的朋友想到這點,什麼事也就釋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