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億萬民衆的健康——寫在首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

守护亿万民众的健康——写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

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我國醫務工作者將有一個自己共同的節日。醫師節,就是讓全社會不要忘記醫師這個群體,不要忘記他們對人類和社會的貢獻。

醫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師者,甘於奉獻,大愛無疆。醫師不僅是一個行業,這個職業群體護衛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這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衛生系統人員總數達1174.9萬,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98.8萬人,執業(助理)醫師339萬人。截至目前,衛生健康領域當選兩院院士共298人,共90人獲得“國醫大師”榮譽,共有67人獲得“白求恩獎章”,59人獲得勞動模範稱號。

“在患者面前,我是醫生,醫乃仁術,應施惠而莫圖報;在學生面前,我是教師,育人為本,應身教重於言教;在組織面前,我是黨員,遵守黨章,要事業至上,鞠躬盡瘁。”這是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學的奠基人之一吳英愷的名言。他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胸科專科醫院,在醫療、預防、科研、教學和國際醫學學術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中國近代婦產科學的發展史上,有一位開拓者,她一生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等方面卓有建樹。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也是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性學部委員、院士,被譽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的林巧稚。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針對我國患者肝癌合併肝硬化多、術後極易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特點,他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療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機統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長期從事醫學內科血液學領域的研究及臨床工作,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在國際上首創用國產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此外,他還確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闡明瞭其遺傳學基礎與分子機制,樹立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範;建立了中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體系。

為改變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只有十幾位神經外科醫生的落後狀況,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耗費10年心血,於1965年著就了新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學專著——《腦血管造影術》,為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簡陋的實驗條件下,他受到X光放射的嚴重傷害,曾患過6次肺炎。

賈立群是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名譽主任。從醫40年來,他始終秉持“醫者仁心”理念,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夜以繼日地超負荷工作。為了能讓患兒減少等待,經常在下班回家後,他仍是隨叫隨到,被譽為“B超神探”。

業精於專,德厚于山。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紮根基層,積極開展健康扶貧。自2015年8月起,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執行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任務,3年來共派出3批次29名業務骨幹,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造血式醫療幫扶,不僅建立了超聲、影像、病理、檢驗等平臺科室,而且不斷開拓創新,開展了規範化產前超聲篩查與診斷、腹部大血管超聲檢查等7項新技術業務,成立西藏自治區影像質控中心等,確保讓優質醫療資源在高原紮根,惠及更多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