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兽耳香炉

铜兽耳香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此件香炉样式来源于明宣德炉,口径:18cm;高:7.9cm;底径:14.2cm,以黄铜制成,炉身形制规整。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铜质精量,入手沉甸,宝光可比良金,贵得精铜铸炼所致。器表呈鳝鱼黄色,光泽内敛。皮色沉静浑厚,端丽容穆,浑然天成,为宣炉标准皮色之楷模。直口,两侧置双兽耳,兽首粗眉杏目,表情自然细腻。其包浆色泽凝重,器表莹润,光华内敛,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给人以细腻柔滑之感。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是为书房陈设雅器。“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此炉确当此评。

铜兽耳香炉

此炉做工规整,精致典雅,线条流畅,圆润醇厚,为明代造炉最高水平之代表。盖内烟熏痕迹清晰,显系经常使用所致。

根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宣德皇帝深感内廷、宗庙、郊坛陈设的鼎彝 “式范猥鄙,略无雅致”,于是利用暹罗等地进献的风磨铜,参考《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图样,以及柴、汝、官、哥、定窑“款式典雅者”重新铸造各式铜器,而铜炉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朝末年,有的文人将宣德铜器与永乐雕漆、景泰珐琅、成化斗彩等量齐观,称其“精巧远迈前古”。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铜兽耳香炉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