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1687-1766)-麻姑献寿图-作品赏析

黄慎,清代画家。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岁时尚在,卒年不详。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汉族,福建宁化人。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方十八九岁,寄身萧寺,昼为画,夜无所得烛,从佛光明灯下读书。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1719)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雍正五年(1727)以母垂老,不欲远离,乃奉居扬州,又三年乃返闽,郑燮赠以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册。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亦偶有笔过伤韵者。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与郑板桥、李(善)等往来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1687-1766)-麻姑献寿图-作品赏析

麻姑献寿图-轴

清代-黄慎-麻姑献寿图-立轴

麻姑为道教人物,事迹分见于《神仙传》、《太平广记》、《古今图书集成》等。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传》载:“(麻姑)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麻姑修道于姑馀山,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邀至蔡经家,自谓“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故多以麻姑比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为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民间美术中的麻姑形象常表现为或乘鹤、或骑鹿,手中或托盘中有仙桃、美酒、佛手等祥物,以取吉祥长寿之意。此画即表现得是在蟠桃盛会时,麻姑以自酿灵芝药酒为王母献寿的故事。

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以麻姑进爵为题材的麻姑献寿图一般多用作妇女寿辰时的贺礼,取名麻姑献寿。

在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以其文人气息浓厚而深受藏家青睐。在各大艺术品拍卖现场的新老藏家几乎都在感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诸多藏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不断改写着中国艺术品天价的概念。

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书写了中华儿女博大、坚质、浩气式的民族精神,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中国书画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