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幣圈的很多前輩都將2013年看做中國比特幣行業元年。任何行業的出現都來源於市場需求,資深比特幣投資用戶李朵(化名)認為推動2013年初比特幣價格增長的,是一些在“不正常”地區存在的“不正常”需求。

2013年,李朵剛剛碩士畢業,他從一個美國密碼學的博士朋友那聽說了比特幣,“這玩意兒能夠很方便的跨境轉賬,不用經過銀行,很多偷渡到美國的墨西哥人都開始用比特幣往家裡面匯錢。”

李朵認識的第一波“搬磚”的朋友,是從美國的交易平臺上買下數字貨幣,加價“搬”到那些非法偷渡到美國的墨西哥人手裡。“老墨們偷渡過來,沒有銀行賬戶,打工賺到的現金,一般會託付給一些做生意的‘中間人’週轉到家裡面,手續費不低,還可能被騙。”李朵說,比特幣出現後,這些偷渡者開始直接給老家轉比特幣,家人們再把比特幣換成當地的錢。

在李朵最初的認知裡,“比特幣就是這些上不了檯面的不正常交易帶動的。”

但在“幣看”創始人老劉看來,2013年初的幣價增長,主要是因為比特幣在塞浦路斯的債務危機中表現出了出色的“避險資產”功能。

“2013年4月,歐盟和德國打著反洗錢的幌子,通過對存款人增稅的方式來應對塞浦路斯的債務危機。塞浦路斯的儲戶人人自危,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和超主權的加密貨幣得到了歐洲避險資金的青睞,短短几天從30多美元飆漲到265美元。”當年的新聞這樣報道。

無論更多是塞浦路斯事件的推動,還是由於比特幣受到地下非法支付的青睞,2013年4月1日,比特幣首次突破了100美元。與2011年最早期0.03美元的價格相比,比特幣這個“新鮮玩意兒”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實現了增長3000多倍的“暴富神話”。

價格的快速增長,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到比特幣、並投入到比特幣的行業中來。

媒體湧入

在2013年之前,老劉其實“壓根沒把比特幣當資產看”,挖出來的幣主要都用來玩一個叫“中本聰骰子”的遊戲。

“特別明顯,2013年開始,有很多人知道比特幣了。可以說,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比特幣在中國才有了‘行業’。”

2013年底,sosobtc(現改為AICoin)和幣看這兩家行情網站前後腳成立了。

sosobtc創始人葉裴鋒和幣看老劉的經歷很相似,兩位都是計算機背景,研究比特幣代碼的第一時間就對這個新鮮事物充滿了興趣,並且在親身感受了2013年的市場熱情之後,毅然決定從“高大上”的崗位辭職,開始了比特幣創業。

“當時的市場上已經有好幾家媒體和行情網站了,國內有巴比特、BTC123、後來關了的比特幫、壹比特,國外有bitcoinwisdom。”葉裴鋒笑著說,“一個行業要起飛了,信息服務平臺得先熱鬧起來。”

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比特幣谷歌趨勢2013年底迅速增長

老劉和葉裴鋒都是極具創新眼光的“極客”,但當年的他們,都經歷過不被看好、不被理解的時候,跟好多笑話中的橋段一樣,他們也曾被親戚、朋友們打上過“不正常”的標籤。

礦機稱霸

匯幣網創始人姚遠這樣給比特幣行業早期從業者們打標籤:喜歡接觸新事物、有計算機背景和有一點金融背景的,還得自由不羈。

姚遠從2008年開始創業,一直做技術合夥人,進行過很多業務的嘗試,他自己也正是這個標籤的典型代表。

2013年上半年,姚遠正跟著一個騰訊的老大哥一起創業,有一個朋友拿著一塊剛生產出來的烤貓刀片式礦機來找他們,“那是我第一次聽說到比特幣。”

姚遠還記得,當時的比特幣是760元人民幣,在朋友普及了什麼是比特幣之後,老大哥立即買了1000個比特幣,姚遠自己也買了一百多個。“團隊其他的高管,還提醒我們說當心這個是騙局。其實我當時,也並不是想要靠這個東西賺錢,就是覺得它很酷、很有趣,以後可以‘打賞’給我的朋友互動什麼的”。

到了2013年下半年,姚遠自己也買入了一些12.8G的烤貓刀片式礦機開始挖礦,就是“一個很裸的電路板,安裝很複雜,還得自己接線”。

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烤貓第一代刀片式礦機

“比特幣挖礦”本質上是用計算機進行大量計算,找到一個很難得到的隨機數。在比特幣運行規則中,平均每隔10分鐘,“礦工”們會有一次“爭搶比特幣記賬權”的機會,誰最先算出正確的隨機數,誰就可以負責記錄這段時間內的比特幣交易信息,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礦工”的算力越強,其爭取到記賬權獎勵的機會也就越大。

姚遠簡要梳理了一遍比特幣挖礦的幾個階段:比特幣剛剛誕生的一兩年,只有很少的極客“挖礦”,使用的是個人電腦CPU的計算能力;2011年,極客們發現顯卡(GPU)對於挖礦運算的計算速度比CPU高出非常多,開始編寫出利用顯卡挖掘比特幣的程序,還把大量顯卡組裝起來構成了顯卡礦機。直到2012年,有人意識到可以通過設計專門的ASIC集成電路來進行計算,提高挖礦效率。

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2012年下半年,美國的“蝴蝶礦機”、國內的烤貓礦機和阿瓦隆礦機開始宣佈製造ASIC礦機的計劃。

一位資深礦工胖仔對這一段過往印象深刻,“礦機芯片的開發需要巨大資金投入,當時這幾家礦機生產商的模式都是,先跟大家籌錢,籌到了錢之後再投入開發。差不多同一個時期,蝴蝶礦機和阿瓦隆礦機開始發佈礦機產品預售,進行籌錢。烤貓的做法就更特別,他在論壇上為自己的礦機公司發佈了虛擬股權IPO,0.1個比特幣一股原始股。”

當時更多礦工支持‘蝴蝶’公司,認為美國的礦機技術會更先進。但最後的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蝴蝶’沒能按照約定時間完成開發,阿瓦隆的礦機率先生產出來,成為了全球第一批ASIC礦機。

2012年9月開始,阿瓦隆發佈預售,預售價格是9300元/臺。不可思議的是,當時阿瓦隆礦機的預售合同裡包括了非常多“霸王條款”,包括籌到錢後開始研發但不一定能研發成功,而且研發成功後,也可能不會發貨。

更不可思議的是,仍然有不少人接受了這樣的條款,向南瓜張“購買”了阿瓦隆礦機。這其中也包括了胖仔自己。

2013年4月,胖仔如願收到了預定的10臺阿瓦隆ASIC礦機,“ASIC礦機挖礦的效率,比顯卡高了100倍!”

胖仔2011年8、9月份用顯卡挖礦,2萬塊錢的顯卡每天能挖出來4個比特幣,當時的幣價是60到80元,差不多70天左右可以回本。到2013年4月份,全球礦工的算力已經指數級增長,但胖仔一臺ASIC礦機依然平均每天能挖出3.2個比特幣,當時1個比特幣已經漲到了1000元附近,相當於僅用不到1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回本。

兩三個月之後,隨著阿瓦隆批量發貨,周圍礦工們的算力普遍增長起來,胖仔挖礦的收益開始下降,便陸續把這些礦機轉手出去。成本只有9000多元的礦機,胖仔最高一臺賣到了26萬元,足見當時市場需求的強烈程度。

繼南瓜張的阿瓦隆之後,烤貓也很快批量生產出了ASIC礦機,市場銷售相當火爆。並且,烤貓用自己生產的ASIC礦機組建了首個礦場,其自營算力曾一度達到全球算力的30%。

到了2013年7月份,烤貓礦機公司的一股“虛擬股權”從0.1個比特幣漲到了5個比特幣,結合比特幣自身的漲幅,烤貓初始“股東”的收益一度達到數千倍。

就是在這個時候,烤貓背後重要的投資人、“幣圈首富”李笑來發出了“烤貓股權,7個比特幣以下隨便買”的“名言”。可這句話放出去沒多久,市場的瘋狂情緒開始降溫,烤貓股權的價格從5個比特幣峰值迅速下跌。

隨著大量ASIC礦機面世,第一批礦場興建起來,個人電腦挖礦時代徹底終結。以阿瓦隆礦機、烤貓礦機為代表的中國比特幣“礦業”從此開始進入稱霸全球的時代。

平臺角力

礦工們將挖到的比特幣拿到交易平臺上賣掉,是促進交易平臺活躍的一個重要來源。胖仔說,“當時我賣出一些幣,主要用來買挖礦設備還有改善下生活,之後還會陸續再買入一些屯著。不少礦工對於比特幣的未來還是有些信心的,覺得它還能再漲。”

2011年,國內出現第一家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但在最開始的兩年裡,胖仔更多會在QQ群和淘寶上交易。對於當時的胖仔來說,“全國玩比特幣的活躍圈子也就2000個人,一個500人的QQ群就是1/4個幣圈,在群裡面或者直接去淘寶上交易更方便。”

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胖仔早期購買比特幣的淘寶記錄

直到2013年下半年,多家交易平臺陸續成立,越來越多用戶湧入交易平臺。

市場火起來後,比特幣中國創始人楊林科明顯感覺到平臺發展遭遇到瓶頸,“行情好了,公司的人才卻沒有增加,特別是技術人才不敢增加,因為沒有錢。”

2013年4月,一個年輕人敲開了楊林科公司的大門,他說自己是比特幣中國的用戶,並向楊林科和黃笑宇(比特幣中國合夥人)提出,想要加入公司。

眼前這個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有8年在雅虎擔任高級工程師的經驗,他剛剛從沃爾瑪電子商務的技術部門辭職。但黃、楊二人共同的疑問是,你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對方回答,“我能融資。”

他給兩位元老的承諾是“至少融300萬人民幣”,但令楊林科意外的是,在4個月後,他為公司拿到了來自光速創投的500萬美元投資。

後來,楊林科將比特幣中國交給他來運營,他就是比特幣中國的CEO李啟元,也是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的哥哥。

就在比特幣中國拿到融資前,OKCoin幣行和火幣網兩家交易平臺先後上線。

“搶市場的來了。”楊林科感覺到了競爭。

楊林科回憶,OKCoin上線後,第一個交易的幣種是萊特幣,“用戶一下就被搶走了。”

李啟元坐鎮的比特幣中國,本來在萊特幣市場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Bobby(李啟元英文名)為了避嫌,堅決不同意上萊特幣,搞得我自己買萊特幣都得上OK。”楊林科苦笑。

另一家與“比特幣中國”經常搞混名字的平臺“中國比特幣”CEO李大偉回顧說,“2013年下半年,很多家交易平臺一起進場了,包括OK、火幣、我們家、BTCTrade,加上最早的比特幣中國,‘五大’交易所的格局基本就在這一年形成了。”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當時我們這5家交易平臺,上的都是比特幣這樣的主流幣,另外還有專門做‘山寨幣’市場的比特兒和比特時代,準確來說,是‘5+2’的格局。”

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2013年是比特幣價格爆發的一年,也是有著劇烈衝突和戲劇性變化的一年。

自4月1日,比特幣首次突破100美元后,許多投資者跑步入場比特幣交易,開始了之後長達幾個月的跌宕增長。

10月份,FBI 關閉了絲綢之路(利用比特幣進行槍支毒品等非法交易),全球比特幣玩家產生恐慌,擔心美國會採取進一步行動,從而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比特幣在10月2日當天市值跌去了20%,價格回到了100美元附近。

這種恐慌並沒有持續很久,11月18日,美國參議院進行了主題為“超越絲綢之路——潛在的威脅、風險和虛擬貨幣的承諾”討論會,弱化了比特幣的負面作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還表示了對比特幣的看好與祝願。討論會結束當天,比特幣暴漲50%。

在接下來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比特幣開啟了一波凌厲的增長行情,“每天1000塊錢跳動,比特幣迅速到達8000元人民幣。”那時候的比特幣玩家群裡已經開始流傳“現在一個比特幣一部蘋果手機,總有一天一個比特幣能買一棟房子。”

直到2013年12月5日,讓所有幣圈老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文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屬性,並要求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支持比特幣交易平臺的轉帳和提現,比特幣價格應聲大跌60%。

比特幣中國史:礦機初現、比特幣交易所從無視到重拳打擊

“在這之前,交易平臺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政府沒看到我們,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對不對,有沒有前途。這一次,是整個行業一起面臨巨大的挑戰。”

李大偉回憶道,“五部委發文後沒多久,五大交易平臺的負責人,就在老徐(OKCoin創始人徐明星)頤泉匯的辦公室裡一起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

那是第一次,國內各大交易平臺在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下,抱團起來,認真探索,中國比特幣行業接下來要如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