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商家欲打造「草根職業賽場」 電競線下風口真的來了?

電競,是一項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眼下,電子競技不只是玩玩遊戲那麼簡單。本屆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亞運會上,《英雄聯盟》《實況足球》《爐石傳說》《星際爭霸2》《Arena of Valor》(王者榮耀國際版)和《皇室戰爭》六款電子競技遊戲成為亞運會電子體育項目。這是電子競技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被視為電競發展的里程碑。它們也將對電子競技能否納入2024年巴黎奧運會提供參考。

“電子競技已不再是簡單的遊戲,而是服務業中的一種新業態,一種職業。”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仲澤宇認為,伴隨著電子競技向體育化高速邁進,無論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電競產業正在逐步形成規模。

從小眾走向主流,逐漸掀起了全民賽事的熱潮。人們對電競的關注也從線上轉向了線下的場景體驗。目前,義烏就有這樣一批懷揣著電競夢想的少年正在努力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而一些嗅覺敏銳的投資者,也看到了風口,發力電競市場。於是,電競元素豐富且與草根玩家聯繫更為密切的“電競館”,電競悄然走進大眾視野。

義烏商家欲打造“草根職業賽場” 電競線下風口真的來了?

【義烏草根玩家】

電競遊戲,是愛好也是追求

昨天,在義烏新城·吾悅廣場四樓,不少年輕小夥子路過一家名為“M2電競館”的店面時,都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幾眼。主色調為藍白色的店鋪內,被分割成了電競對戰區、主播間、“VIP黑房”等多個區域。一進門,一大片醒目的電子屏上正播放著網絡遊戲《英雄聯盟》的比賽畫面。一些年輕人各自佔據一臺電腦,隨處都可以聽到鍵盤敲擊聲、鼠標點擊聲,混雜著“伏地魔”“苟住”“三級頭”等令人不知所云的“行話”。

24歲的“拉麵”是這家店鋪的常客之一。在上個月義烏一場名為“絕地槍王挑戰賽”的小範圍電競比賽中,“拉麵”和臨時找來的三個朋友組成戰隊,一路披荊斬棘獲得了冠軍。

“我們的行話叫‘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拉麵”說,冠軍的獎品是1000元現金和1000元的上機費。獎品對於一個從伊朗學習歸來,正在從事翻譯行業的他來說,實在不值一提。但這次奪冠,卻給他打了一針興奮劑,讓原本就對電競頗感興趣的他,在工作之餘,抽出更多時間來練習技術。而也是通過這一場比賽,不少義烏《絕地求生》玩家認識了他,一些熟悉的老玩家,開始改稱他“面哥”。

坐在“拉麵”旁邊和他組隊的是上一次比賽中的對手葛禹成。這個才21歲的小夥子原本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的大二學生,不久前,通過和家人的多次溝通,小夥子辦理了退學手續:“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它不僅給我帶來生活的樂趣,更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發展方向”。

原來從小就愛打遊戲的葛禹成,從街頭電子遊戲廳開始玩起,幾乎玩過每一款熱門網遊。在接觸《絕地求生》之前,他沉迷《英雄聯盟》。2015年中國戰隊奪得《英雄聯盟》世界大賽冠軍後,他也幻想過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為國爭光。但遺憾的是,自己的戰績一直不是很理想。去年暑假,在同學的介紹下,葛禹成開始接觸《絕地求生》,而他在FPS(射擊)遊戲中突然爆發出的天賦,讓周圍的朋友都驚訝不已。“以前只是愛玩,直到遇到這款合適自己的遊戲,才發現電競夢想不是沒有可能。”他說。

為了讓自己的電競夢更進一步,上個月,葛禹成在直播平臺“鬥魚”註冊了賬號,成為了一名主播,開始直播自己的遊戲操作。短短20多天裡,不僅已經吸粉500多人,還拿到了平臺給的第一筆“工資”。雖然只有1400元,但他還是興奮不已。也正是這筆錢,他說服了父母支持他的電競夢。

“可能很多人一聽到電競遊戲就跟玩物喪志、不務正業聯繫起來。但是國內的電競行業正在迅速發展,電競從業者也在爆發性的增長,通過電競,月入數十萬元的主播越來越多。”葛禹成說,自己平時會看“XDD小叮噹”的直播,這個被不少電競玩家稱為“天才少年”的16歲電競職業選手此前被爆出月收入超百萬元。

“在我看來,玩電競跟踢球、下棋一樣,就是一種愛好,一種娛樂方式。今後,它還將會是一種職業,和當律師、公務員一樣,有人靠此謀生。能把興趣愛好和人生追求結合起來,邊玩邊賺錢,我覺得這就是最適合我的職業。”葛禹成透露,目前已經有一些握有電競資源的朋友鼓勵他往職業選手方面發展,而他自己也在為此努力著。

和葛禹成一樣,從小有著電競夢想的玩家不在少數,他的隊友曹軒也是其中之一。對於葛禹成休學打電競的舉動,同樣有著遊戲天分的曹軒既震驚又羨慕:“在最好的年齡,做最喜歡的事。雖然我很想和他一樣,但是目前看來還是不可能的。我的爸媽雖然不反對我打遊戲,但不同意我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

義烏商家欲打造“草根職業賽場” 電競線下風口真的來了?

【義烏商家】

意欲打造“草根職業賽場”

這幾年,電競一直呈幾何增長態勢,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和資本的瘋狂湧入也將其推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從各家巨頭的爭相入局和各地電競小鎮與基地的拔地而起便可見一斑。於是,電競元素豐富且與基層草根玩家聯繫更為密切的“電競館”,在義烏生根發芽。

潘李毅是義烏“M2電競館”的負責人之一,這家上個月才開張的電競館,目前在義烏電競圈內已經小有名氣。

來自溫州的潘李毅此前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做著外貿生意。由於自己從小愛打遊戲,三年間和朋友合夥開起了網咖。當意識到伴隨著消費升級與電競自帶的社交娛樂屬性,單純的網咖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他開始謀劃開設一家專業“電競館”。“我們不想像一些號稱‘電競館’的網咖一樣,只是升級部分電腦配置就搭上電競館的噱頭。既然要做,那就做到極致。”為此,他和合夥人多次前往杭州、上海考察,最後將設計方案落實成型。

“電競館應該屬於網吧的3.0時代。它不單單是以上網、休閒為主的休閒場所,而是主要為遊戲服務,來這裡的消費者就是為了玩電競遊戲。”潘李毅透露,普通網吧的投入少,包括裝修、電腦等設備在內的前期硬件設施投入需要200萬元~250萬元,而一個電競館的價格幾乎是前者的2倍,事先起碼需要投入300萬元~350萬元,還不包括人工費用。

“店內的每一臺電腦,都是按照電競要求配置的,可以算是義烏範圍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電競館’。”潘李毅介紹,“M2電競館”使用的顯示器都是明基專業電競遊戲顯示器,該企業從2010年就開始邀請世界頂級職業電競選手參與研發設計第一臺專業電競遊戲顯示器,為電競賽事和選手提供專業的設備,是目前大部分國際電競賽事的指定專用顯示器。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一臺電競顯示器的價格是4000多元,這幾乎已經是普通網吧整機價格。再加上電競必備的1070或1080顯卡、專業的電競鍵盤和鼠標和專業的電競椅,這些能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遊戲體驗,但都是一筆大開銷。

而為了吸引更多義烏電競玩家,潘李毅卻決定壓低電競館收費。“通常網吧、網咖的費用是每小時3~10元。我們按照區域不同,收費4~12元,和普通網咖收費幾乎無異。”究其原因,他表示,賺錢並不是他開辦這家電競館的唯一目的,他更希望通過這家電競館,降低普通玩家接觸專業電競的門檻,接觸到更多義烏草根電競選手。以此為基礎打造“草根職業賽場”,促進義烏電競圈的底層交流。

“上個月開業後,我們就組織舉辦了一場‘吃雞’(《絕地求生》)比賽。原來怕報名的人不夠多,畢竟這個遊戲一場比賽需要100人,就聯合了另外兩家網咖一起接受報名。沒想到短短一天時間裡,電競館內報名人數就超過了百人。由此可見,義烏的普通電競玩家基數還是十分龐大的。他們之中,很多隻是自己默默玩著遊戲,沒有過多地和周邊玩家有所互動。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小範圍內的比賽,發掘一些有實力的草根玩家。通過小比賽的磨鍊積攢人氣,最後能夠被職業電競隊伍看中,走出義烏、走出國門。”潘李毅介紹,目前“M2電競館”每週五都會有一場電競賽事,接受市民免費報名。此外,下個月,他們還將聯合義烏多家網咖舉辦一場規模較大的《絕地求生》比賽,預計比賽獎金5萬元。

義烏商家欲打造“草根職業賽場” 電競線下風口真的來了?

【行業】

風口已到,線下電競繁榮初現

在泛娛樂的時代,遊戲產業收入之高超出人們的想象。據《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2036.1億,同比增長23.0%,其中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高達1161.2億,同比增長41.7%。

今年2月份,荷蘭市場研究公司Newzoo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18年全球電競市場收入預計將達到9.056億美元,到2021年,這項數據將有可能增長至16.5億美元。而伽馬數據發佈的《2018年電子競技產業報告》稱,中國電子競技產業正處於高速增長軌道,2018年市場規模將逾880億元人民幣,電子競技距離千億市場只有一步之遙。電競用戶規模達到2.6億人,幾乎佔到全國總人口的20%,這一龐大的用戶群體預示著未來電競市場的發展潛力將十分巨大。

在一些人依舊戴著有色眼鏡把電子競技視作“不務正業”“玩物喪志”的同時,它早在十幾年前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更是因為和圍棋、象棋等智力對抗運動相仿,而被視作運動項目,它可以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

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17年10月28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六屆峰會上,代表們對當前電子競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進行了討論,最終同意將其視為一項“運動”。

本屆亞運會上,六款電子競技遊戲成為亞運會電子體育項目。在國際上,國際電子競技聯盟也在積極謀求取得國際奧委會的認可,電子競技有望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體育項目。

在我國,電子競技也在朝著積極、健康、正規的方向發展。比如,上海體育學院自今年起招收電子競技解說方向的學生。

對普通玩家和大眾來講,政策上的導向和大型電競賽事對其帶來的認知往往浮於表面,只有真正感受身邊與電競相關元素,電競文化與氛圍才能得以推動和形成。如此一來新型“電競館”的出現,或將成為電競下沉的最好載體,為整個電競產業的帶來新的消費增長點。據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近千家名義上的電競館。

商家敢投入,正是因為電競遊戲有市場。潘李毅說,“電競遊戲早就是大眾的一種生活形態,這個市場非常大,義烏只是剛剛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