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塔成為各地的風景,如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緬甸仰光金塔、金邊銀塔等等都是世界最出名的塔。而在亞洲信仰佛教的國家的名塔中,各種各樣的塔就更多了起來。在中國就有西安的大雁塔、山西木塔、杭州的六和塔、南京的靈谷塔、吉林的靈光塔等等,其中,杭州西湖邊的雷鋒塔確是故事最多,坎坷最多的寶塔。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雷鋒塔因為白娘子的傳說而廣為人知,1924年雷鋒塔倒塌後,魯迅先生的兩篇雜文更使它名滿天下。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新雷鋒塔共有五層,高71米,造型設計是以南宋重建後的姿容為形象依據,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塔。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雷峰塔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建,於公元977年,國王錢俶召集一批頂尖的能工巧匠,在秀甲天下的西湖山水的最佳地段夕照山上,開始建造的雷鋒塔。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國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塔的真實名字屬皇妃塔。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公元1120年,雷峰塔在北宋時期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經過五年的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緻,被命名為"雷峰夕照",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後,"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遊賞最受青睞的名勝之一。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其實日本人破壞西湖的美景並不僅僅在抗日戰爭時期,早在明嘉靖年間,當時來自日本的倭寇常常入侵東南沿海,後來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遠處的雷峰塔,把雷峰塔的塔簷、平座、欄杆、塔頂全部燒光,只留下了磚體塔身。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係,《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雷峰塔傳奇》,《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而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乾隆期間,雷峰塔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遊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到了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 1924年,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在雷峰塔部分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面世,"雷峰夕照"勝景卻從此名存實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議論,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這座著名古塔。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魯迅先生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作者借題發揮,將雷峰塔倒掉的社會新聞與《白蛇傳》的民間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借雷峰塔的倒掉,讚揚了白娘子為爭取自由和幸福而決戰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鎮壓人民的殘酷本質。

新中國成立以後,西湖景觀和建築在卻不斷的恢復和保護。改革開放以後,西湖不斷的得到開發,現在用它嶄新的面貌展現給世人,再現蘇東坡當年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景。

千年滄桑西湖情:雷鋒塔的前世與今生

1999年,浙江省政府作出了重建雷峰塔工作計劃,恢復"雷峰夕照"景觀的決定,成立了省"雙景"協調小組及辦公室。2000年,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在雷峰塔地宮開始發掘,雷峰塔地宮體積不大,長約 0.5米、寬約0.5米,深度據探測,約1米。對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的發掘,出土了包括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鎏金龍蓮底座佛像等在內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轟動了海內外。

2002年,雷峰塔重建竣工落成,重建之後的雷峰夕照景區,佔地面積8公頃,主要景觀和設施有,雷峰塔、夕照亭、妙音臺、匯文軒、放大光明閣、如意苑遊客中心、藕香居餐飲點等,由杭州雷峰塔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管理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