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2個省定貧困縣擬摘帽退出

8月24日,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和山西省有關規定,陽曲、平魯、山陰、柳林、昔陽、沁源、沁水、陵川、鄉寧、安澤、夏縣、聞喜12個省定貧困縣(區)經過評估檢查,符合摘帽退出標準。

我省12個省定貧困縣擬摘帽退出

2017年度計劃摘帽退出的12個省定貧困縣(區)綜合貧困發生率、錯退率、漏評率均低於2%,群眾認可度均高於90%,經過了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行業部門評價和省級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擬摘帽退出省定貧困縣。

陽曲縣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至2017年底,陽曲縣實現40個貧困村脫貧摘帽,8362戶19905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8%,在22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增速第一,14項貧困縣退出指標均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2017年底,平魯開展“綠色幫扶”,實現了“雙贏”效果。同時,該區整治村莊156個,修繕道路200多公里,戶均投入3000元,改變貧困戶戶容戶貌。此外,該區還整合資金326.5萬元,組織引導貧困戶在企業參股分紅,實現收益增加。

2017年,山陰縣3個鄉鎮14個貧困村,達到退出條件,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去年底,山陰縣貧困村全部退出,現有未脫貧貧困戶人口159戶357人,貧困發生率0.2%。

我省12個省定貧困縣擬摘帽退出

柳林縣依託28萬畝紅棗林、25萬畝核桃林,人均2畝經濟林的重要資源,聯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特色林產業五大項目,通過組建貧困戶造林專業合作社,實現增收脫貧。截至今年初,已退出的10154戶31395名貧困人口和已退出的51個貧困村各項指標全部達標。

昔陽縣圍繞全省“太行板塊”“長城板塊”全域旅遊佈局,堅持“山水昔陽、戶外天堂”的發展定位,努力把旅遊產業打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人民群眾增收的富民產業。2017年昔陽縣旅遊接待人次首次突破25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了2.2億元。

發展多元化產業,是沁源縣經濟發展的主要思路。眼下沁源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以特色農業發展為主調,通過“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陵川縣、沁水縣和夏縣將移民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來抓,通過縣、鄉、村三級梯度安置模式,確保貧困戶移民搬遷“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同時,陵川、沁水兩縣也不放鬆現代農業產業的培養。 陵川縣中藥材和沁水縣蜂蜜產業園被確定為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鄉寧縣既“富有”也“貧窮”,境內含煤面積160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78%。但同時,境內山嶺重疊、溝壑縱橫,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災害頻發。鄉寧縣採用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的方法,達到“脫真貧”“真脫貧”。

安澤縣作為省級貧困縣,打好黨建引領、鏈條保障、產業支撐脫貧攻堅“三張牌”,用好旅遊、光伏、連翹扶貧“三件寶”,實現了農民增收,達到了摘帽脫貧的退出標準。

聞喜縣發展壯大以中藥材、經濟林、優質小麥、蔬菜、畜禽養殖等為主的脫貧產業。全縣53個貧困村基本達到了 “五有”產業扶貧機制標準,實現了村村有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特色產業。2017年全縣脫貧4013戶14208人,退出貧困村53個,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96%,貧困退出指標全部達標。(黃河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