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在孩子的成長中,有多少父親缺席了,卻還理直氣壯?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由於沒有老人幫帶娃,黃凱與妻子協商後,從外企辭職當起全職爸爸,家務、帶孩子和作業輔導樣樣通。”近日一則關於奶爸辭職在家帶娃的新聞,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其中有一條點贊最高的評論說“建立在平等觀念上的自我價值認同是自信。”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1

我也和很多女人一樣,看完視頻馬上為這個奶爸點贊,多麼期盼自己家也能有一個同款,其實,不就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嗎?為什麼就能上升到自信、自我價值、平等觀點的高度上?

僅僅因為帶娃的是爸爸,而不是媽媽,在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帶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

男主外女主內,成了多少男人不管不顧家庭的藉口,有多少爸爸都在家裡客廳“出差”?

孩子應該是父母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而在這個男權社會里,大部分的孩子成了媽媽一個人的,男人讓女人辭職在家帶孩子好像天經地義一樣,有多少爸爸真正想過要參與孩子的成長?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2

《生門》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說:“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懷胎十月的艱辛、分娩的十級陣痛、產後抑鬱的生死徘徊、帶娃的勞累……因為生理構造不同,男人一輩子永遠都不可能感同身受,這就註定了男人在生育這件事情上,可以一直保持站著說話腰不疼的高姿態。

有的男人說,

“不就懷個孕嗎?哪裡來的那麼嬌氣!”

“不就生個孩子嗎?大家不都這樣過來的,就你矯情!”

“不就帶個孩子嗎?在家好吃好喝的,有什麼好抑鬱的?作!”

“不要工作在家帶孩子多輕鬆,老子在外打拼才累!”

在他們眼裡,女人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是帶孩子做家務的保姆,而男人掙錢養家就是對家庭做出最大的貢獻。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反觀這位70後全職奶爸說的一句話,“那些讓媽媽很抓狂的事情我去幫她做,不想讓老婆老得那麼快”。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對家庭、對婚姻、對孩子的責任和愛,正如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所說,他生活樂趣和幸福感的來源是家庭,他想盡一個父親的所能,陪伴著女兒成長

3

芒果臺《少年說》裡,有一個七歲的女孩對爸爸說,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媽媽告訴我,長大以後不要嫁那個,不跟我在同一個城市的男朋友。如果我這樣,我長大生一個女兒,她就跟我一樣,會每天都找爸爸。我不想要這樣的女兒。”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爸爸,你在北京上班,一個月才能回來一次,所以我很想你。你可以把工作轉到長沙,和媽媽一起上班嗎?你永遠跟我在一起住,好嗎?我最喜歡你們都在我身邊。”

最後由於工作原因,這個爸爸拒絕了女兒的請求,也許在每個父母心裡都有著一套"都是為了你"的說辭,可對於每個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就是真真切切的陪伴

,父母都是不可缺少的。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的壓力太大,原本想努力工作讓生活變得更好,卻因此失去陪伴孩子的時間,我們總是跟孩子說,等有空了陪你去遊樂場,等有錢了帶你去旅遊……拿起工作沒辦法陪孩子,放下工作養不起孩子,然而,等我們可以放下工作時,孩子早已漸行漸遠。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誠

父親的陪伴有助於塑造孩子穩定的性格獨立的人格,於男孩而言,父親是自己的榜樣,於女孩而言,父親是接觸的第一位異性,這決定了她日後與異性的相處模式和擇偶觀,日本教育專家澤口俊之研究發現:七到十二歲的孩子,如果由父親陪伴成長,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智力發育。

別讓工作把父愛變成奢侈品,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4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母親就成了女人的第一身份,幾年沒睡過整覺,沒好好吃過一頓飯,沒有狠心為自己買過衣服和護膚品,倒是男人的身份從未改變,遊戲照樣通宵玩,懶覺睡的聽不見孩子哭,朋友聚會一次不落下,從未想過孩子叫你的那一聲“爸爸”意味著什麼,還常常指責妻子“你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在家庭生活中,所有的分工都不該帶有任何性別色彩,家務、帶孩子、掙錢,本就應該是兩個人共同承擔的責任。

婚姻需要共同經營,只因為我們是夫妻

孩子需要共同陪伴,只因為我們是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中,有多少父親缺席了,卻還理直氣壯?

什麼時候奶爸全職帶娃不再上熱搜,

什麼時候大家不再評價女性是賢妻良母,

那時,

家庭、社會才是正真的男女平等。

奶爸辭職帶娃引熱議?這才是對女性的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