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監製、製片人、導演,一部電影誰說了算?

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在電視前看電視的時候,開頭時或者結尾處都會出現出品人、發行人、監製、策劃、製片人、導演的字樣,編劇導演我們比較熟悉,其他的職位到底是幹什麼的,想必大家未必都清楚,一部電影到底誰說了算?今天小編就彙總一下,具體解釋一下他們的職責所在,到底誰位高權重,誰錢多事少。

出品人、監製、製片人、導演,一部電影誰說了算?

一部電影的製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1.前期準備;2.拍攝環節;3.拍攝後的剪接宣傳上映版權維護等。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各個職責角色的維護完成。如果有現成的受歡迎的文學作品,在購買了版權之後,編劇稍加潤色改編,就省去了前期的構想、寫故事。有了這一個好劇本,其他的就有了前提。

出品人、監製、製片人、導演,一部電影誰說了算?

這時候製片人這個角色在看中了合適的劇本之後,便開始調動各種資源,選導演選演員,估算成本,創造團隊,有錢自己投資,沒錢的就要起到拉投資方的作用。是一部電影從無到有比較核心的部位。

而被製片人拉來投資的,就是作為電影的出品人或者出品方,往往只看賬本,而且會利用關係,為劇組塞人。

監製其實是製片人的一個分身,作為代表製片方,在劇組中協調導演的藝術創造,預算總支出,監督劇組各個環節的進行。

出品人、監製、製片人、導演,一部電影誰說了算?

而在我們普通人眼裡,比較熟悉的導演,其實就是一個打工的,既要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豐富的經驗將劇本演員達到一個完美的融合,還要遵循上面出品人製片方的意見。上映之後,票房大賣功德無量。票房慘淡,就要背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