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取經去!鄉村振興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點擊上方“高明人大”可以訂閱哦!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7月20日,高明區高規格召開鄉村振興暨革命老區特別幫扶行動工作推進會,吹響高明推動鄉村振興的號角。當前,高明區正處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階段,如何探索走出一條符合高明實際的鄉村振興道路,至關重要。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7月20日,高明區高規格召開鄉村振興暨革命老區特別幫扶行動工作推進會。

本月13日,佛山日報記者跟隨高明區更合鎮代表團前往浙江義烏、湖州等地,實地探訪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探究浙江鄉村先進經驗做法,為高明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寶貴借鑑。

鄉村振興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義烏“普羅旺斯”養成記

何斯路村隸屬浙江省義烏市城西街道,面積不到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6人。2008年以前,何斯路村默默無名,村裡到處是養殖場,衛生環境極差。2008年以後,何斯路村坐上了變革的快車,用10年時間搖身一變,成為了長三角地區聞名的美麗鄉村,2017年入選全國鄉村影響力排行榜300強。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建雨汙分流 種上薰衣草

何斯路村是一個典型的小山村。從義烏機場出發半個小時,經過高度不斷攀升、寬度越來越窄的山路,就到達何斯路村。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陽光照射,和風吹拂,村中央的湖泊波光粼粼,中間一條木橋連接湖泊兩岸,一邊是供遊客吃喝住的餐館民宿,另一邊除了相同的民宿,還建有何斯路村自己的酒店。不同於陶淵明筆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長三角高度發達的新農村,

何斯路村以其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獨特魅力,每年吸引超過20萬遊客前來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2008年以前,何斯路村主要的產業是經營養殖場,由於衛生環境不好,村裡只有少數老人在居住。2008年,村民何允輝返村當選新一任村黨支部書記,決心要改變何斯路村落後貧窮的狀況

順應當時浙江省的政策,何斯路村首先將村中的養殖場陸續清拆,改善村中的生態環境。隨後何斯路村提出建設雨汙分流管網,進一步對鄉村環境進行整治。“當時很多村民不理解為什麼要建雨汙分流管網,政府投資的主管道都設好了,村民就是不願意自己掏錢建起分管接到主管道里去。”回憶起當初倡導雨汙分流管網建設的情形,何允輝還記憶猶新。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為了解決村民的疑慮,何允輝發動村中的黨員幹部,逐家逐戶進行走訪,向村民解釋清楚雨汙分流的好處。何允輝和黨員幹部們還首先掏錢將自己的分管網建好,以此做好表率。一來二去,村民逐漸理解了雨汙分流的含義,也加入到建設管網的行列中去,何斯路村雨汙分流工程就這樣做好了。

有建設還要有產業。何允輝明白,沒有產業支撐,何斯路村並不能走多遠。在以往靠山吃山的時代,村集體經濟都是入不敷出。何允輝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瞭解到了周邊沒有種植薰衣草的地方,商機就此浮現。

在取得村民的支持後,何允輝先後三次從英國、俄羅斯和新疆引入不同品種的薰衣草,經過前兩次的失敗,第三次終於將薰衣草成功種在了何斯路村的土地上。如今100多畝的薰衣草在每年5月盛開,何斯路村“義烏普羅旺斯”的名聲越來越響,遊客逐年增多,何斯路村每年光是薰衣草旅遊帶來的收入,就達數百萬元。

功德銀行和“百萬育才”

培養鄉村樸素民風

在何允輝看來,全國各地有很多鄉村建設得很好,有很多遊客到訪,但是遊客與居民的矛盾時有發生,有些鄉村曇花一現以後就迅速衰敗。出於對何斯路村旅遊產業的可持續以及培養鄉村樸素民風的考慮,何允輝一直致力於做好何斯路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其中功德銀行和“百萬育才計劃”是個中亮點。

功德銀行是何允輝的創舉,當時為了鼓勵村民在村中多做好事,形成人人向善的氛圍,何允輝就提出村民每做一件好事就記錄一件,小到為遊客指路,撿起村道上一個垃圾,大到獲得榮譽,為村爭光,都會對應獲得1~5分不同的分值,記錄在“銀行”的賬上。

“實際上目前我們記在功德銀行賬上的分數並不能兌現成物質上的東西,但是通過大力宣揚好人好事,村民已形成了做好事的氛圍。”何允輝向記者介紹,村民已從當初認為建立功德銀行沒有用,變成了如今認為是生活的常態。村裡每兩個月會公佈一次功德銀行的賬目,目前何斯路村已累積了上萬件村民做的好事。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何斯路村黨支部書記何允輝介紹工作任務軍令狀

鄉風民風從娃娃抓起。為了讓何斯路村的下一代從小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2008年開始,何斯路村都會組織村裡的少年兒童以冬令營、夏令營的形式外出旅遊,10年時間足跡踏過北京、上海、臺灣等度多個地區。“在2008年我想以個人名義出資10萬元讓村裡的小孩去外面走走看看,10年就花100萬元,所以叫‘百萬育才計劃’。”何允輝表示,後來發現效果很不錯,村裡的小孩漲了見識,還可以給他們灌輸文明禮貌的意識,於是就堅持了下來。

此外,何斯路村裡還設立了老年大學,年過60歲的老人可以到村中老年大學上課。這個大學與常規的學校無異,有課本教授知識,有寒暑假還有畢業證書。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何樟根老人擔任學校校長。“老人們日常在學校裡學習瞭解黨和國家新的方針政策,學習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等的傳統文化。”何允輝說,老年大學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讓老人活到老學到老,在鄉村建設中也能發揮自己的一份餘熱。

走!取经去!乡村振兴浙江行之一——何斯路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