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份留隊申請書,見證中隊戰士們溫馨的「家」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家就是我們每個人避風的港灣!當你一帆風順的時候,你可能想不起她。但當你遇到風霜雪雨的時候,她會是那個永遠可以讓你停駐依靠的地方。

邁入軍營,駐地是我們每名軍人的第二故鄉,所在的中隊就是我們的“家”。面對部隊改革轉制的關鍵期,在武警龍巖森林支隊龍巖大隊二中隊10名滿服役期的上等兵中,除兩人因身體原因無法留隊外,其他紛紛寫下情感至深的留隊申請書。他們說,“不管改革轉制後,面臨什麼樣的抉擇,都願意長期紮根二中隊這個溫馨的‘家’。”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窗外的天漸漸地泛起了魚肚白。上等兵王軍偉一整晚都輾轉反側,不過一會兒就要起身看一眼窗外。或許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越臨近退伍,越焦慮不安,感覺自己在部隊要學的東西還太多,這也是他20歲以來的第一次失眠。

8月22日的一大早,他終於按捺不住,鼓起勇氣,把自己幾天來精心打磨的那份1200字的留隊申請書,遞交到了指導員陳江凌手中,表明了自己強烈的留隊意願。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打開抽屜,指導員陳江凌細細翻閱著自己收到的這八份留隊申請書。彷彿時間在“倒回”,兩年與他們朝夕相處、摸爬滾打的生活歷歷在目。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貴州籍上等兵譚林峰在申請書中這樣寫到:“想當初,懷著對軍營的無限憧憬選擇參軍入伍,本想在部隊好好幹一番事業。新兵下隊後,我受領了大隊招待所和公用物資管理的任務,但由於工作衝突,訓練成績直線下滑。今年回到二中隊時,素質跟不上別人,我那顆建功軍營的心開始了動搖。在我頹廢的時候,是指導員沒有拋棄和放棄我,與我促膝長談,給我糾正錯誤航向;班長給我制定訓練計劃,與我分享訓練心得和經驗,手把手帶我補課趕隊,讓我重新和戰友們又站在同一起跑點。我堅信只要努力,夢想就會實現。”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本科生呼斯冷帶著“高學歷”的光環參軍,心中比別人多些許傲氣和憧憬。他的申請書這樣回憶到:“新兵下隊的第一課,指導員帶領著新同志來到古田會議會址,給我們細緻講解老一輩革命軍人的奮鬥史。教導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光榮傳統,投身改革強軍的使命已經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兩年來,中隊默默培養,使我能勝任五個不同專業崗位。去年我榮獲‘優秀義務兵’,今年我光榮地入了黨。還來不及回報,軍旅將接近尾聲,我不甘就這樣放棄。”申請書的一字一句都是他想要紮根獻身軍營的信心決心。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當過兩年民兵,兩次報名終圓軍旅夢。上等兵楊礦林說到:“能參軍入伍對我而言是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自從邁入二中隊這個集體,我就立志要刻苦訓練,爭當一名滅火尖兵。一直以來,中隊每月評選訓練標兵,每週進行軍事會操和考核,定期組織比武競賽,大力表彰先進訓練個人,營造了濃厚的比學趕幫超氛圍,為我實現個人抱負搭建了平臺。兩年來,我的五公里保持在十八分鐘左右。雖然軍事素質是同批兵中的佼佼者,但我堅信再給我多一些時間,我可以更快,爭取邁入十七分的好成績!”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滿服役期下士胡俊傑的父親因患糖尿病做了右腎摘除手術,術後長期需要腎透析,醫療費用昂貴,現家中負債累累。中隊黨支部瞭解情況後,積極幫其申請了困難補助一萬元,中隊官兵紛紛慷慨解囊,自發募捐幫助他度過難關。一直以來,中隊及時掌握每名官兵思想動態。對家庭發生病故、涉法、受災等問題情況,幹部骨幹主動跟上,多方協調,切實解決實際困難,確保大家無後顧之憂安心服役。“在這樣一個充盈著濃濃的關心關愛之情的大家庭裡,誰又捨得脫下這身心愛的軍裝。”郭超字裡行間流露出滿滿的不捨之情……

8份留队申请书,见证中队战士们温馨的“家”

看完一篇篇飽含深情的申請書,指導員陳江凌眼眶泛淚,不由地做了幾次深呼吸。但他在欣慰的同時又有些許擔憂,萬一這次留不下這麼多好戰友、好兄弟怎麼辦!

8名上等兵給出了共同答案:“不管走與留,中隊永遠都是自己的‘家’,只要中隊全面建設需要,就會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光和熱。”

| 本期監製:楊文嶺 主編:王 雪 陳維奇

|校對:韓興華 莊申林 張 傑 胡 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