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億成立格力晶片公司,董小姐到底造的什麼芯?

手機、新能源車、芯片……不難看出,雖然時代的風口在變化,但董明珠可謂是一直在各種風口上盤旋,算是賺足了眼球。

在空調界裡稱霸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總會時不時表現出探索其它行業野心。最近的一個新方向便是“造芯”。

日前,董小姐的芯片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已經浮出水面。這或許是她今年大力宣傳造芯計劃後,真正落地的重要一步。

其實,這不是格力第一次想投入芯片研發。只是這份雄心壯志並不被看好。不少大佬公開對董明珠造芯表示質疑。那麼,此番董小姐造芯片,會有戲嗎?

花10億成立格力芯片公司,董小姐到底造的什麼芯?

想要走出無“芯”之痛

今年4月16日,當美國宣佈中興禁令時,作為中國一直以來的短板,芯片問題日益突出。一時間,“缺芯”之傷刺痛了所有國人的神經。

隨後,不少公司紛紛表示你將佈局芯片,國內上演了一場全民炒芯運動。

在此背景下,董明珠在今年5月份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這也是董小姐第一次正式宣稱格力將進軍芯片事業。

花10億成立格力芯片公司,董小姐到底造的什麼芯?

不過,縱觀近年來董小姐在各領域的探索,過程大都狀況百出。

2013年,董明珠和雷軍約定的“10億賭局”可謂轟動一時,也許正是受到小米和雷軍的影響,董小姐隨後便擠進本就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

然而幾年過去了,理想中的狀態並沒有實現。而格力手機的銷量也慘不忍睹,甚至還被曝出強迫員工購買的負面傳聞。

此後佈局的電動汽車領域,也是董明珠近年來做出的另一個重要決定。為此她甚至投進去自己的大部分積蓄。

但董明珠接手後,銀隆的發展仍並不如意。在重重壓力之下,銀隆能否走出沼澤,仍然是個未知數。

面對如此情形,不少人都忍不住想問,這次的芯片董明珠撐得住嗎?

董小姐為何造芯

其實董明珠造芯背後,爭議的焦點主要聚焦在董小姐到底是真心造芯,還是借勢來一場宣傳?

事實上,格力電器涉足芯片已有3年 ,去年格力更是成立了微電子部門,開始對芯片的研發,今年8月份又成立珠海零邊界公司,可見董明珠造芯的決心。

但或許受制於其他因素,格力此前的進度較為緩慢。而中興事件爆發後,掌握核心芯片技術的關鍵性使董小姐堅定了決心,另一方面也為了擺脫各方限制,於是開始大力發展造芯計劃。

花10億成立格力芯片公司,董小姐到底造的什麼芯?

至於為什麼想做芯片,從董明珠之前的話中就能窺視一二。

她曾表示,“格力空調一年幾千萬臺,一個空調裡面有幾個芯片,我們一年芯片的採購額就要40億以上,接近50億”。

目前為止,格力使用的芯片大部分還是進口。而中興風波無疑給了董明珠以及格力一個警示,一旦核心芯片被限制,即使是空調行業裡的老大哥也無可奈何。

格力佈局芯片,一方面想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進一步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增強自身對產業鏈的掌控力;另一方面格力也試圖通過芯片,增強自身業務的多元性。

花10億成立格力芯片公司,董小姐到底造的什麼芯?

其實,在家電領域不只格力電器一家在佈局芯片。海爾、海信、TCL、長虹都有佈局芯片的實際規劃和動作。

早在2000年,海爾便在北京成立集成電路公司,從事音視頻、網絡、通訊領域的芯片研發。2005年,海信旗下信芯科技發佈國內首顆彩電芯片“信芯一號”。

自2013年起,TCL先後參股敦泰電子與另一家美資芯片廠商晶晨半導體,其後又收購華星光電,參股Mlogic等兩家芯片設計公司。

不得不說,芯片研發或許會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項目。不僅投入大,收效更是非常緩慢。因此,不管是哪一家中國企業做芯片,都要能熬得住才有希望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