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河北人」大愛!「臨時兒女」14載,你們村有類似的嗎?

前言

貼對聯、吃餃子……2018年春節,家住黃驊市常郭鎮后王橋村的85歲老人王振東,雖然膝下無兒無女,而且幾個月前還因生病生活一度不能自理,但他生活得卻很滿足,這多虧了鄰居王升雲、沈秀英夫婦的照顧。“這老兩口也都60多歲了,堅持照顧王振東都14年了,真不賴!”后王橋村書記吳忠合對記者說,村裡人都給這兩口子豎大拇指。由於王升雲、沈秀英夫婦照顧周到,現在王振東又能下地走路了。這讓王升雲兩口子特別欣慰,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老人能安度晚年。

「最美河北人」大愛!“臨時兒女”14載,你們村有類似的嗎?

沈秀英喂老人吃麵條

「最美河北人」大愛!“臨時兒女”14載,你們村有類似的嗎?

王升雲給老人理髮

近鄰當上“臨時兒女”

春節前,記者來到黃驊市常郭鎮后王橋村王升雲老人家中,老人居住的幾間土坯房在村裡格外顯眼,屋內擺設也極其平常。此時,沈秀英正在堂屋做飯。“這是給老人(王振東)準備的,老人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平時咱吃的飯菜他都吃不了,太硬!得給他另做。”沈秀英說著,拿起鍋臺邊的兩個雞蛋,打碎蛋殼後煮進了鍋裡。

“王升雲老兩口也都60多歲了,照顧不沾親不帶故的孤寡老人王振東已經14年,還真應了那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現如今王升雲夫婦成了老人的‘臨時兒女’。”后王橋村書記吳忠合說,村裡人對王升雲兩口子評價特別好,也都願意與他們交往。因此,平日裡來王升雲家串門的人特別多。

“眼見著老人膝下無兒無女,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咱前後房住著,不管的話心裡總有些不落忍。”王升雲坐在炕沿對記者說。

採訪中,后王橋村婦女主任劉秀霞恰好到王升雲家串門。“我們也是深受感動,平日裡工作忙,閒下來總想幫著照顧下老人,給老兩口減輕點負擔。”劉秀霞說,總在新聞裡看到各種好人好事、正能量,沒想到這樣的好人就在咱身邊。“在王升雲夫妻的帶動下,現在村裡有不少人也開始關注王振東老人的生活,希望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吳忠合說。

趕上陰天下雨,王振東家裡最熱鬧,村幹部和村民都往這裡跑,看看老人怎麼樣。過年過節,王振東家裡的東西都吃不了,好心人送的、村裡人送的,老高一摞。

「最美河北人」大愛!“臨時兒女”14載,你們村有類似的嗎?

14年前因一場大雨而結緣

“老人原來住的地方距離我家挺遠,也沒有什麼交往。”王升雲回憶說,當時老人居住的房子特別簡陋。14年前,下了一場大雨,一下子將老人僅有的住房給衝倒了。一時間,王振東老人居無定所。隨後,王振東老人的遠房侄子瞭解情況後,將老人安置在自己的老房子里居住,這所住處就在王升雲家屋後。因此,王升雲與王振東老人成了鄰居。因居住距離及平時工作等原因,王振東的侄子並不能經常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隨著年齡的增大,王振東越來越離不開他人的照顧。看在眼裡疼在心中,王升雲夫妻倆主動照顧起了老人,一有空閒時間老兩口就去王振東老人屋裡坐會兒,聊聊天,有啥活兒也都主動幫助老人完成,送柴、送面、送水……自從成了鄰居,王升雲沒有讓老人餓著過、凍著過。

堂屋裡,沈秀英拿碗將煮熟的麵條盛出來,準備給老人送去。

“能把老人照顧到今天這樣,他們老兩口也確實不容易!”村裡來串門的鄰居對記者說,四年前,沈秀英突發腦梗,以至半身不遂,也就是近一年多才恢復過來。然而,就是在沈秀英患病的那幾年裡,王升雲也不忘照顧王振東。“那會兒老人還能自理,我就是看看煙囪,冒煙了就證明老人吃上飯了,我也就放心了。”王升雲說,總覺得跟老人有種說不清的親近,怕他受冷捱餓。

「最美河北人」大愛!“臨時兒女”14載,你們村有類似的嗎?

王升雲去院裡抱柴火

老人臥床不起 他們送吃喝端屎尿

入冬前後,突然有一天王升雲發現老人不見了。經過四處尋找,在一個旮旯裡找到了王振東老人。“當時老人偎在旮旯裡凍得直哆嗦,看上去非常讓人心疼。”王升雲趕緊跑過去,準備背起老人回家。怎料自己也已經64歲,根本背不動。王升雲使盡全身氣力,最終將老人帶回了家。

“老人說什麼也不讓碰,量體溫、喂藥等只能是王升雲兩口子親自上陣。”劉秀霞說,她不僅是村婦女主任,還是村裡的大夫。這一次,老人感冒了,而且一病不起癱在了炕上,當時就失去了自理能力。“如今,老人連翻身都成了問題。”王升雲說,也因此,夫妻倆跑得更勤了,一日三餐都是做好之後給老人端過去,喂老人吃飽之後,再把盤子、碗端回家清洗。幫老人翻身、蓋被子、端屎端尿……老人這一病,村裡人都說,王升雲夫妻真的成了王振東的“兒女”,甚至比兒女照顧得還周到。

有一次,王升雲夫妻倆在家包的餃子,給老人端過去,待老人吃完後,王升雲將盤子、碗拿回家清洗。再回到老人家時,發現老人拉了一炕,王升雲趕緊給老人清理收拾。

2017年入冬後,王升雲發現老人睡的土炕有點毛病,就立即給老人買來電褥子,把檔位調到最低給老人鋪好。自此之後,王升雲自己都數不清一天要到老人家查看多少次電路,生怕老人觸電或者電褥子著火。

“心裡記掛著,不過去看看不放心。”王升雲說。

「最美河北人」大愛!“臨時兒女”14載,你們村有類似的嗎?

沈秀英將搬進屋的柴火歸置到灶臺旁

老人不愛說話 只與這兩口子親近

在後王橋村,王振東有個出了名的“怪”脾氣,跟誰也說不上話,卻唯獨跟王升雲兩口子親近。在村裡還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畫面:王升雲兩口子端著飯菜,他們的小孫子手裡拿著雞蛋,一前一後走進王振東的家門。“這一照顧就是14年,他們早已把王振東當成家裡的一分子,就和家人一樣,有感情了。”村裡百姓紛紛稱讚王升雲兩口子。

“老人有低保,存摺在我手裡保存著,老人需要買什麼東西,就取錢去買。”王升雲笑著說。其實村裡人都知道,低保並沒有多少錢,往往都是王升雲自掏腰包給老人買這買那。“咱啥也不圖,老人能安度晚年我就知足了,誰沒有老的時候呢!”王升雲說。

在王振東的屋子裡,櫃子上擺放著八寶粥、餅乾、食用油等,一點也沒動;炕上摞著新被褥、軍大衣等,一件也沒上身,甚至有些被褥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灰。“這些東西,都是好心人送來的,進了這屋誰也別想動。”王升雲說。有一次,有人跟老人開玩笑,指著炕上放著的一桶油說要拿走,老人突然說了一句‘放下吧’。之後,就又不說話了。

記者多次試圖與王振東老人溝通,但都不成功。

照顧得好 年後老人能下床走路了

當天中午,沈秀英端著煮好的麵條來到王振東老人家中。由於房屋年代久遠,屋內牆壁已經變黑,角落裡落滿了灰塵。王振東蜷縮在被子裡,聽到沈秀英的聲音後,才從被子裡鑽出頭來,但並不理會旁邊的人。“最近挺好吧,麵條味道怎麼樣……”任憑旁邊的陌生人怎麼詢問,王振東一句話也不說,只津津有味地吃著沈秀英端來的麵條。

吃完麵條後,從老人臉上露出的一絲笑容可以看出,他很滿足。隨後,王升雲找來推子,開始給老人理髮。“過年了,咱也乾乾淨淨、體體面面的。”王升雲對老人說。

“現在天冷,本打算現在給老人修修炕,讓老人住得舒服些,但老人不願意挪窩,只能暫時用電褥子給老人取暖。”王升雲說。

2月24日,記者再次聯繫到沈秀英,她高興地說,今年春節她和老伴幫著王振東貼春聯,老人特別開心,除夕夜還吃了一大碗餃子。節後,天氣逐漸轉暖,王升雲和沈秀英常攙扶著王振東出來溜達溜達。“現在,老人又能自己走路了,比年前強了很多。”沈秀英笑著說,等天氣再暖和點兒,讓老伴給老人修修炕。

在王升雲老兩口看來,王振東老人能安度晚年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