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橫行在陝西寶雞一帶的惡匪王海山究竟有多壞?

舊史陳言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面,給了土匪以極大的發展“良機”,全國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土匪出沒,位於西北的寶雞地區也不例外。

由於佔據西北的軍閥們橫徵暴斂,寶雞的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日益困苦,這也給了土匪可乘之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民國期間寶雞最著名的土匪王海山橫空出世。


王海山,1902年生於八魚鄉姚家溝,原名胖娃,又名習生。雖然與其他土匪相比,王海山起家最晚——直到民國18年,才逐漸有了自己的武裝,開始嶄露頭角;為害時間也很短——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

但是,正是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王海山以其毒辣、殘忍的手段,成為寶雞甚至甘肅一帶,最具影響力,也是危害最大的土匪。


王海山出生的家庭條件十分艱苦,自幼家貧,而母親早亡。因此,無依無靠的王海山,在年幼時就被迫四處流浪,以乞討度日。可能也因為自幼乞討的緣故,王海山從小就經歷了人性最惡的一面。他為了活命,開始變得不擇手段。而沒有良好家庭溫暖和教育,也使得王海山變得極端自私、殘暴。

民國15年,王海山所在的虢鎮,有兄弟二人因為當過兵,手中有槍,成為了鎮裡的一霸,而由於王海山心狠手辣,被這兄弟二人拉攏入夥。這夥人明偷暗搶,越發猖狂,附近居民飽受其害,人心惶惶。

然而,王海山對這種打家劫舍的生活卻並不滿意,不是因為良心發現,而是他開始覬覦這兄弟二人的地位。在一次搶劫過程中,王海山暗地裡打死了這兄弟二人,獨佔了槍支。

“有槍才是草頭王”,王海山正是仗著搶來的武器,不斷的擴充勢力,到民國20年時,王海山已經成為寶雞最大的土匪頭子。

新來的寶雞縣長看到王海山勢力龐大,將其招安,任命為第七區地方民團。有了官方的身份,王海山更加肆無忌憚,他大肆擴充勢力。雖然成為官軍,但王海山依然是土匪作風。



他在當地拷掠富戶,巧取豪奪,強搶民女,逼良為娼,綁票勒索,草菅人命,濫殺無辜,無惡不作,當地百姓更是聞匪色變。短短几年間,王海山的勢力已經擴充到1500餘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海山的堂兄倚仗王海山的勢力,通過蠶食鯨吞,成為了當地最大的地主。

王海山越發肆無忌憚,當地民眾徹底不堪忍受,開始聯名控告。民國21年,即公元1932年,在省政府的命令下,楊竹崧團和地方武裝開始圍剿王海山,王海山被迫四處逃竄。



在省政府的連續追剿之下,王海山在寶雞無法立足,被迫遣散人馬,藏匿槍支,四處流竄。然而並不死心的王海山,在張老九等人的資助之下,開始秘密聯絡寶雞舊部,潛回寶雞。

很快,王海山就拉起了800餘人的隊伍。王海山的死灰復燃,震驚了寶雞,各縣開始合作圍剿。民國23年,王海山欲帶隊伍返回老巢,卻不料在途中遇到渭河水位大漲,根本無法渡河,不得不竄至靈山。


然而,由於山內卻沒有足夠的給養,飢寒交迫之下,王海山的隊伍紛紛潰散。在圍剿隊伍的追擊之下,一路逃竄的王海山最終在靈臺縣唐家山被擊斃,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鳶飛九天2018


王海山在寶雞相比於其他的土匪,他的為匪期間並不長,1929年他闖出名頭,1933年就被捕,不久後就被擊斃了,雖然僅有四五年的為匪期間,但他手段毒辣,殘忍至極,比起那些為匪十幾二十年的也不遑多讓。

一、王海山其事

王海山原名王西省,陝西省寶雞縣八魚原姚家溝人,幼年家貧,母親又早死,父親放蕩,他從小就靠乞討度日。王海山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覺得不能一輩子當乞丐,於是回到家鄉投靠他的伯母。



王海山的伯母為人善良,將侄兒當自己孩子看待,王海山對伯母也尊敬孝順。伯母家日子也不寬裕,一到災年更是清苦,但較之以前乞討的生活好太多了。那時候王海山的父親還在,但也是個乞丐,顧不上照管兒子。

王海山投靠伯母時,年齡還小,也沒有做過什麼壞事,但年齡稍大一些,就又不滿意當下的生活了。八魚有個王六娃,在匪軍劉長江手下當過衛士,後來從過境敗軍逃兵中得了幾支槍,經常暗裡搶劫。

王海山投靠了王六娃,與之稱兄道弟,但他早有取王六娃而代之的心,便伺機槍殺了王六娃兄弟,獨攬槍支。後來憑藉槍多人眾,便開始組織鄉團。又以保護地方為名,就地徵糧派款,八魚一帶百姓深受其害。



二、土匪惡行

當時任寶雞縣長的餘鴻知看到王海山勢力漸大,便將其招安,委以第七區地方民團長頭銜。王海山取得合法徵稅的權力後,更加放肆的擴大實力,並且到處搶劫。當地家道殷實的人家,總是提心吊膽,寢食難安,害怕王海山去搶劫。

王海山當了民團團長後,與堂兄弟聯手作惡,他的大堂兄王正海性格殘忍,人稱大團長,仗勢霸佔田地1000多畝。王海山的堂弟王西魁稱三團長,他每晚必湊足100元,才能安然入睡。人們常說:“一夜一百,千夜千百,村民日瘦,王家日肥。”

1930年劉德才在西北民軍任師長,王海山在劉部任團長,西北民軍瓦解後,劉德才流竄到徽縣。王海山時任二團團長,王振江為一團團長,跟著劉德才共同去禍害徽縣。今日頭條魏青衣原創首發。他們合夥虐害良民,激起當地回民反抗,到處遭受截擊。



加上劉部中又有內亂,劉德才以謀反罪槍斃王振江後,團營各自分散。王海山仍回八魚原,偽裝投誠,接受寶雞指揮部編遣,並且改名為王仁山。但他的匪性沒改,明為解甲,暗藏槍械,繼續作惡。

三、圍剿與圖存

明是民團暗為匪的王海山,自從寶雞縣政府公開承認為縣民團後,更加肆無忌憚,搶劫燒殺,綁票勒贖,日夜不斷。今日頭條魏青衣原創首發。搶來的良家女子,因堅貞不屈,就命護兵王子魁將該女綁在西岔河樹上到成兩半,其情慘不忍睹。

當地的群眾除了給王海山全部吃用外,還要為王海山的四弟供給學費。全區30多村,每村20塊硬幣,全年就負擔600多元。王海山兇殘如獸,連手下的人也難逃魔掌。他的排長蘇應坤死後,王海山以他的妻子不祥為由,指派兵丁在埋蘇時,將其妻也一同活埋。



王海山不但親自殺人,而且縱容部下殺人。匪連長葉永清給父親做棺材,木匠一時來遲便被槍斃。群眾說:“這算什麼世道啊!”王海山把持油鹽專賣,從中漁利。鳳翔人康茂昌賣給群眾一點油鹽,就遭到毒打。

群眾實在不堪忍受,便聯名控告,於是省裡派部隊和當地民團聯合,對王海山進行幾面夾攻,王海山兵力不支,於1932年5月20日敗逃咀頭。王把3個營分散,等待時機,妄圖再起,並且搶劫仍舊。

四、再次圍剿及覆滅

王海山被圍剿後,部眾東逃西散,他喬裝打扮混出潼關,流竄河南鄭州,找到了匿跡鄭州的劉德才,欲與劉同謀再起,重回寶雞。但遭到劉德才的三太太阻撓。於是王海山又竄到北平找到張老九,張表示同意給予經濟援助。



王海山返回寶雞後,匪性不改,不久又糾集了匪眾近800人。於1933年將匪徒們帶至寶雞縣的周原,想夜渡渭河回到老巢八魚原,不料渭水暴漲,只好向北轉移。

此時各處武裝力量配合圍剿,王海山寡不敵眾,糧草又無來源,士兵無心抵抗,王令部隊先退,自己在後堵擊,後被擊斃於靈臺唐家山。王海山死了之後,當地百姓都歡呼雀躍,終於除掉了這個大禍害!


魏青衣


本著以事實為根據的原則,一不是寶雞人,五十年代出生離哪個時代較遠。無法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