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校在創新教育方面,都有哪些嘗試?

阿童木人工智能觀察到,有很多學校,都在宣稱,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取得有益的發展,與自己、他人、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和諧相處。

說來簡單,但是想要在整個教育系統裡持續地推廣則很難。

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說:“沒有一種教育是完美的,除非它不斷取得進步。"

國內,已有一些學校,正在嘗試,如何實現上面的說法。

比如聘請一些外面的大師來給學生上課,大師技藝水平很高,但是因為沒有接受過教育教學的專業指導,在組織教學和駕馭課堂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效率不高的問題。

阿童木人工智能認為,我們可以採用“雙師制”,即讓校內的專業教師擔任大師的助教,一邊和學生一起學習技藝,一邊幫助大師輔助教學管理,這樣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老師。

國內學校在創新教育方面,都有哪些嘗試?

有的學校也在開展STEAM教育方面做出努力,基於現階段STEAM教師師資缺乏的現狀,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聘請教育機構的老師,入校教學,開展“雙師制”,這同時也有助於學校自身的師資培養。

比如有些學生在剛開始選課的時候,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課程,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卻不能堅持到底,覺得沒意思了,這個時候老師也需要教育學生除了學會選擇,還要學會擔當,學會堅持。

還要的學校倡導迴歸古人名家和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繼承傳統人文主義的精華,可學到如何與天、時、地、人和諧共處的內涵,有時社會輿論和家長要求,也給學校施加學習正統國學的影響和壓力。

國內學校在創新教育方面,都有哪些嘗試?

除了這些外,學校還能做更多。阿童木人工智能陳老師表示:“我們認為,一所好的學校不應該只把古人、以往科學家當作聖賢,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教育而應該積極探索向前看,面向未來,尋求突破。所以,除了與各中小學開展合作外,我們也準備向學校引進更多整合最新科技的教育解決方案,如Makeblock的AI可編程機器人程小奔、可編程的電子積木平臺神經元、可編程模塊化飛行器Airblock等,讓學生儘早瞭解到最前沿的AI,IoT,雲計算等技術,學習Python編程,懂得去利用技術去創造,去靈活地解決問題。”

國內大部分學校還在摸索中,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值得欣慰的是,有的學校的一些學生,已經在閱讀、科學和數學以及多樣化技能方面已經顯露才能和自信。

不過,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國內學校在創新教育方面,都有哪些嘗試?

阿童木人工智能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專注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