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智能校園」弱爆了,來看看進階版本!

人工智能入侵了圍棋界,入侵了遊戲界,入侵了醫療、銀行、超市……現在,它又玩了一票大的。

入侵校園。

阿童木人工智能觀察到,目前的智能校園,還處於一種剛開發的狀態,比如說智能校園的技術、傳感器和數據分析功能等等功能,雖然可以使用,但是未能結合起來,如果能夠有效結合,那麼,將為更有效地使用學習和非學習空間,提供巨大的可能性。

咱們避開國內,吐槽吐槽國外的校園空間。

英國有各種高校,高校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校園,其中包括傳統的校園大學,也有坐落在城市中的高校,混合在商鋪、辦公樓和住宅中的校園以及地理上較分散的多校區大學。

比較混亂,不過這些千奇百怪的校園,有著不少共同點:這些學校都有正式的教學空間。比如教室、階梯教室和實驗室;也擁有著許多非正式的學習空間,比如機房和圖書館。同時這些學校也有許多社交空間,比如食堂、健身房、音樂廳、公共休息室和學生宿舍。然後就是相似的辦公區域,比如財務室和服務器機房。還可能有綠地、停車場和商業園區。

現在的“智能校園”弱爆了,來看看進階版本!

在“蠢噠噠”的校園中,基本上不會注意到,如何利用好基礎設施和空間,很多人在利用空間時,只關注實用性,即關注空間能裝多少人,卻不注重使用效果,忘記考慮人們在空間內進行活動的內容。

所以,重點的話,咱們就要放在如何最好的利用空間這一方面。

當下已經有一些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比如傳感器。我們知道當燈光與運動傳感器連接在一起的時候,人們若是靜坐太久,燈關便會熄滅,而此時人們只需揮舞 一下手臂便可以重新恢復光亮。

不過要是侷限在這塊,那未免太過於簡單,阿童木人工智能認為,更高階點兒的智能校園,不僅可以蒐集各種空間,比如圖書館、美術展覽館中的數據,還能利用這些數據為人們服務。還能當我們想關閉室內不被使用的暖器的時候,智能系統不僅會考慮當時的季節,也會將室外實時氣溫作為參考因素之一。例如刷卡這樣的電子門禁系統,人們不但可以利用它來確保房屋的安全,也能夠藉此知曉房屋內是否有人。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利用電子系統來確保房屋內的光亮程度、室溫以及二氧化碳濃度都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

現在的“智能校園”弱爆了,來看看進階版本!

智能校園有了,但是阿童木人工智能以前曾在公號中提到過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咱們可以將這兩者對比對比。

當人們設計智能校園的時候,有一些關鍵因素是不得不考慮的。例如對不同種類數據的蒐集與分析。智慧校園的數據是獨立儲存的。也就是說, 數據的分析以及相關決策都是建立在一個獨立的數據庫上的。

智能校園貌似更“騷包”,因為它常常需要從多種不同的渠道蒐集數據和信息,比如說從電子系統蒐集數據,例如訪客系統、虛擬學習環境、圖書館、學生系統、電子銷售端和在線服務平臺。

智能校園將多種渠道聯合起來,能夠幫助人們更深刻地瞭解容易被忽視的學生體驗,比如說:學生可以通過他們手機上的軟件,知道校內圖書館內人員的實時情況,而決定是否要去圖書館學習。而軟件在圖書館人流量相對較大的時候,或許會通知學生,在另一側的咖啡店非常安靜,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地點。

現在的“智能校園”弱爆了,來看看進階版本!

當教師決定在教室內進行小組活動時,空間智能系統會核對課程信息和活動參數, 自動為這個小組活動設置最佳水平的供暖及照明,同時還會考慮特殊學生群體的偏好。

同時,財務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可以從他電腦上的一個應用程序中發現,根據他之前訪問的數據顯示,他之前去過的餐廳目前提供素食特價餐,所以他們就可以決定現在就去吃午餐,以免錯過自己喜歡的餐食。

是不是很有意思?

總的來說,這種聯合方式,能為校園內的學生、教師以及行政人員做決策時提供支持和幫助,通過分析利用實時動態信息,人們可以根據校園的實時狀況而進行決策。

不要以為這樣就很智能了,這不算啥,阿童木人工智能認為,智能校園的下一個發展層面,就是超越使用這些實時數據,而是添加進一個智能機器學習元素以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通過引入歷史數據、反饋並對數據進行評估, 我們可以開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預測和分析,這樣便能使學生及教職工就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明智的決策。

舉個例子:通過預測圖書館何時會變得擁擠和嘈雜,為學生選擇是否在高峰時段來校園提供參考。同時這一預測也會減少圖書館在任何時候變得過於擁擠的可能性。

現在的“智能校園”弱爆了,來看看進階版本!

通過分析空間的使用時間和方式,學校將能夠更智能、更高效地利用校園內的學習空間及其它設施並改善課程的設計與落實。

但這個夢想能成為現實嗎?

不過目前,智能校園,才剛剛開始而已,從長遠來看,其潛力幾乎是無限的。

說得這麼厲害,那麼智能校園在中國發展得怎麼樣了?

至少已經開始用了。

比如說咱們好幾年前就開始用的——校園一卡通,咱們也可以將這玩意兒,理解為智能校園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體現之一。

華東地區一所高中正在測試一種新型人臉識別系統,旨在分析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實時表現。該校副校長張冠超(音)說,“這項技術在幫助老師優化課堂教學以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參與度方面非常有用”。

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開始使用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數字化校園等智能校園的功能。例如 2010 年,浙江大學在其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一個令人激動的“智能校園”,具體就不多說了(就不告訴你),南京郵電大學也做了一個“智能校園”規劃。

所以,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學生,體會到智能的樂趣,學習人工智能已成為必然,否則,你到時候,都不知道怎麼生活了。

現在的“智能校園”弱爆了,來看看進階版本!

阿童木人工智能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專注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