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1979 年7 月16 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夺取政权11 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贝克尔总统在当晚举行的党的纪念会上,发表了一项重要声明。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贝克尔总统说,“我一直在对我的同志们,特别是我亲密的战友萨达姆·侯赛因说,我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我继续承担革命委员会交给我的职责,我要求他们让我从这里头解脱出来。但是,萨达姆·侯赛因及其他领导同志出于真诚的心愿,表示拒绝讨论我的要求,坚持说要尽量减轻我肩上的担子。基于对萨达姆·侯赛因及其他同志兄弟加战友般的关系,我坚持认为应该辞去我全部的职务。他们终于接受了我的全部请求,现在我感到如释重负。在感激我的兄弟和同志萨达姆·侯赛因接替我来承担党和革命的领导职务的同时,我深信革命指挥委员会做出的是一项正确的选择。萨达姆·侯赛因的立场、观点、献身于党的精神以及他的勇气和能力,无一不使我坚信这一点。在革命胜利前漫长而又艰苦的斗争生涯中,萨达姆·侯赛因一直是一位勇敢的、值得信赖的同志,他赢得了党内同志的尊重和信任。在那场革命中,他是我们向反动独裁统治发起进攻的先锋勇士。他始终是一位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承担全部责任的领导者,这正是他赢得全党的指挥部和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全体党员以及绝大多数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原因所在。”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贝克尔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声明和决定,它不能不震动每一个伊拉克人的心。对这项重大决定的讨论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参与者仅限于少数党的高层领导。

在这之前,1979年5月,也就是贝克尔发表引退声明的两个月以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召开了一次地区指挥部和全国指挥部联席会议。会上,贝克尔第一次正式提出辞去他全部领导职务的要求,说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好比一盏快要耗尽油的灯,难以再放射昔日的光芒。贝克尔要求指挥部帮助他一起说服萨达姆接受继任他全部职务的请求。会后,萨达姆听取了其他领导人的意见,然后前往贝克尔的办公室,试图劝说贝克尔继续留任。他列举了许多理由,表示贝克尔可以继续保留国家元首的职务而不必承受任何负担。贝克尔拒绝考虑这个主意,他表示权力不应是一种装饰品,他对此也毫无兴趣。

7月10日,贝克尔准备好了向公众宣布辞职的声明稿。次日,又主持召开革命指挥委员会会议,再次向与会者陈述他要求辞去一切领导职务的愿望。鉴于这种情况,7月11日,革命指挥委员会通过了接受贝克尔辞职的决定,并选举萨达姆·侯赛因为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和共和国总统。

1979年7月17日,也就是在贝克尔发表辞职声明的第二天,萨达姆·侯赛因正式就任伊拉克共和国总统和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他在当天发表的就职演说中说:“昨天你们听到了慈父和伟大的同志阿布·海萨姆(即贝克尔)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所提到的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像这样自然而然的、符合道德与宪法规范的权力交替方式,在我们国家、我们党、我们的革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绝无仅有却又毫不足奇,因为它来自我们纯洁的阿拉伯民族精神,来自伊斯兰教义的伟大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理想的崇高。”

“我绝不要求我的同志和人民去做任何我自己不肯做的事情,也绝不禁止他们做我没有禁止自己做的事情。我们的职责是为追求公理、反对压迫而努力奋斗。”萨达姆慷慨激昂地向他的人民保证说,“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党员同志、任何一名平民百姓蒙受耻辱。我们要推翻任何形式的专制制度,随时随地捍卫正义和公理。权力不是用来满足私欲的,我们行使权力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保卫祖国,消除不公,使我们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谈到前总统贝克尔,他充满崇敬,热情地赞颂了他的一生:“阿布·海萨姆同志虽然已经辞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但他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位慈父和革命领袖。他漫长的斗争生涯为我们所敬仰,他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穆罕默德·哈桑·贝克尔同志终生为捍卫我们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而斗争,毫不犹豫地为这一事业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人民将永远敬仰他,感激他。”

萨达姆·侯赛因平平安安、和和气气地从他的前任手里接过了大权,从幕后走上前台。人们没有办法了解这种和平接交权力的背后是否还有什么“内幕”情节,贝克尔是否真的那么心甘情愿地“隐退”。

萨达姆就任总统时不满43岁,正值中年。他身体魁梧,蓄着一把黑黑的小胡子,目光炯炯有神,看人时总是逼视着对方。据报道,萨达姆喜欢看历史和政治理论书籍,喜欢穿军装,崇尚武力,笃信德国前首相俾斯麦的哲学观点:“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议会的选票,而是铁与血。”因而有人称萨达姆是个“铁血总统”。

他的名言是:统治伊拉克这样的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铁拳,反对派的威胁越大,就越应无情地使用“铁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对党内的政敌、国内各种反对派、少数民族的“反叛”活动以及对穆斯林什叶派和伊拉克共产党等都使用了“铁拳”。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文章中评述说:“萨达姆精心编织了一张权力网,他坐阵在网的中央。任何人只要触动一下这张网的边缘,即刻就会遭到迅速而致命的打击。”萨达姆在上台不久的一次讲话中就曾公开地说:“和我最亲近的人一旦犯了错误,我就会让他离得远远的。”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1979年,萨达姆上台伊始,以揭发“叛徒阴谋集团”为名而成立了特别法庭。7月22日,在他登上总统宝座仅仅5天之后,萨达姆在巴格达的哈尔德大厅召开了复兴社会党干部大会。在会上,他公开点了被指控参与“阴谋计划”者的名字。最后会议通过决定,将穆·阿耶什、加尼姆·阿布杜勒·贾利勒、阿德南·侯赛因、穆·马哈古卜、穆希·阿布杜勒·侯赛因等5人永远开除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解除他们在党内的一切职务,并宣布他们为祖国的叛徒。会议公报说,这个阴谋集团“几年来一直在策划一个险恶的阴谋,企图颠覆我们的党,颠覆我们的革命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成果,企图使伊拉克走上美帝国主义一手策划的、为以色列及其他黑暗势力充当走狗的道路。”

同年8月1日,特别法庭正式开庭审判。除了上面提到的5个人外,还有其他一些被牵连进此案的人也受到了审判。8月6日,特别法庭作出正式判决,22人被判处死刑,33人被判处1—15年有期徒刑,另有13人获得释放。特别法庭在作出正式判决后,又附加了一条奇特的规定:由于所有谋反者都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党员,所以应该由党员们来执行处决。在明眼人看来,这会不会是要求各地党组织进行一次效忠表态?

萨达姆因实行铁腕统治而树立了许多“敌人”,因而企图推翻和暗杀萨达姆的事件或传闻时有发生。据外国通讯社报道,萨达姆上台10多年来,至少发生过7次遇刺事件,但他都幸免于难。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入侵科威特后不久。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报道,就是在萨达姆总统的卫队中也有人企图刺杀萨达姆。这一事件被萨达姆发现后,至少有5名军官被处决。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这些暗杀事件表明伊拉克存在着对萨达姆铁腕统治的不满情绪。面对这一情况,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受到威胁的政权,萨达姆又建立了一个十分严密的安全盾牌——共和国卫队。据说,共和国卫队的成员大多来自他的故乡,或是同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或是他的同乡好友。

萨达姆任命他的内弟阿德南·海拉拉担任国防部长兼军队安全负责人。海拉拉在1989年因飞机失事丧生后,萨达姆又任命他在军事领导层中的主要支持者萨阿迪·图马·阿巴斯接任国防部长。1990年10月28日,石油部长沙拉比被撤职后,萨达姆又任命他的大女婿侯赛因·卡迈勒接任石油部长,同时还兼任工业及军事工业部长。萨达姆的异母兄弟伊扎特·易卜拉欣被萨达姆任命为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前些时候,萨达姆还撤换了哈兹拉吉中将的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的职务,由萨达姆的亲信、共和国卫队司令拉希德接任。共和国卫队是萨达姆最精锐的部队,而拉希德又是对萨达姆忠贞不二的人物。正因为如此,外报在评论萨达姆的领导班子时指出:“伊拉克领导集团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总统亲信圈,像征着该国信息的封闭性。”

萨达姆对上述的议论曾进行了愤怒的驳斥。他在一次集会上说:现在有这样一种论调,说在伊拉克的领导层中掌实权的大多来自提克里特县,说现在的伊拉克是提克里特人的伊拉克。这是想把伊拉克与整个阿拉伯民族分裂开来的宗派主义论调。

“他们以为就如同他们愚弄阿卜杜尔·萨拉姆·阿里夫(前伊拉克总统)并使他成为宗派主义者那样,他们也将使萨达姆·侯赛因成为一个宗派主义者。”萨达姆说,“这些可怜的家伙,他们不了解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我们要告诉他们:萨达姆·侯赛因出生在提克里特县南部一个叫乌贾的村庄,提克里特属于萨拉赫丁省。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伊拉克人,他不仅属于萨拉赫丁省,也属于埃尔比勒省、苏莱曼尼亚省、安巴尔省、卡迪西亚省和泽卡尔省;他属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和尼罗河。他是所有伊拉克城市、伊拉克人民、伊拉克土地的儿子,也是大马士革、阿曼、开罗、卡萨布兰卡的儿子。他是阿拉伯民族的儿子。”

萨达姆·侯赛因执政以来,虽然多用铁腕统治,但他推行的某些国内政策却又不无宽容之处,很注意改善自己的形象。土耳其总统厄扎尔从1980 年至1989 年在谈判桌上和萨达姆打过9 年的交道,对其人有一定的了解。厄扎尔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萨达姆聪明过人,理解力很强,办事有明确的目标,是个“天才的政治家”,在伊拉克政府、甚至在最高权力机构革命指挥委员会里,没有第二个人能取代他。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萨达姆上台后,励精图治,推行土地改革,在基本建设上投入巨资,大力改善伊拉克的经济状况。面对前政府遗留下来的严重的贪污腐化风气,萨达姆采取严厉措施整治贪污。他还在伊拉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兴办学校,使伊拉克成为阿拉伯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伊拉克的科技水平在阿拉伯世界也仅次于埃及。他还把石油外汇收入大量投注于农业、医疗卫生事业及发展电力工业,从而使伊拉克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医疗服务得到进一步普及。

1980 年4 月25 日,萨达姆·侯赛因在摩苏尔发表的一次讲话中说:“如果你们阅读过伊拉克的历史,你们就会发现,它要么是一盏闪光的引路明灯,要么就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在整个历史中,它要么处在文明、秩序、历史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前列,要么处在君主专制的束缚之下。这是因为伊拉克人民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是高山和巅峰,而不是平川和峡谷。”

据外电报道,萨达姆曾将自己装扮成巴比伦王朝的尼布甲尼撒大帝,并拍下一张照片。当时的巴比伦王朝是一个东至波斯湾、西至地中海的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尼布甲尼撒当时摧毁了耶路撒冷并把犹太人赶走后,着手重建古巴比伦王国的京都巴比伦城,并在城中的墙上刻下了他的名言:“我,尼布甲尼撒,热爱建设多于热爱战争。武神命我重建此城,巴比伦人民将缅怀我的功绩。”

2500 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伊拉克现任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想的就是要“重建这样的一个帝国”,重温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旧梦。萨达姆1979 年上台后,拨出巨资重建巴比伦古城,到了1988 年,巴比伦古城的王宫已经修复了。在王宫的砖墙上,人们发现有新刻上的如下字句:“这些围墙是在伊拉克共和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期重建的,巴比伦城不会湮没无闻,千秋万代均可作证。”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在重建的巴比伦古城墙上,与尼布甲尼撒二世和汉穆拉比国王并列,似乎是要告诉人们:古代巴比伦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将经萨达姆之手重新建立。汉穆拉比是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的一个国王,他统一了两河流域,自称为“宇宙四方之王”。

萨达姆·侯赛因一心一意要恢复巴比伦古城的光辉面貌,借此向犹太人、向阿拉伯世界展示:阿拉伯世界5000 年的历史与文明,来自两河流域,来自现今的伊拉克国土。这多少流露了萨达姆·侯赛因谋求霸权的心迹。萨达姆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他要用50 年的时间统一中东地区。

在巴格达新建的胜利广场上,有一座雕塑引人注目,而又富于启示。这是一座双手紧握两把军刀的造型。手是萨达姆·侯赛因的,甚至雕刻的手纹都同他本人毫无二致。两把锋利的军刀指向深邃的蓝天,一把属于古代巴比伦工朝君主尼布甲尼撒大帝,曾经在2500 年前转战南北,开拓疆域,如今由他的继承人萨达姆接过来了;另一把是萨达姆本人的,他要用这把刀开辟伊拉克人——巴比伦文明创造者的后裔——的新天地。萨达姆在伊拉克一次复兴社会党领导人会议上说:“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众多火花中的一束,无论能发出多少光;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柄剑,但希望不是唯一的一柄。”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巴格达胜利广场

伊拉克在不到9 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军队与政治的关系上,萨达姆允许伊拉克的军官们参与政治,但是规定他们必须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这样既可以排斥共产党或宗教极端分子在军队中的影响,又可以督促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成员努力工作,保持军队的纯洁性。

伊拉克军队建于1921 年,曾参加过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斗争。1941 年,它参与了反英起义。1958 年,它又参与了推翻费萨尔王朝的斗争。军队的战斗历程充实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行动理论”。萨达姆同军队中的复兴社会党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军队已成为他的工具。萨达姆认为军队不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十分危险的。他反对“保守主义分子”提出的建立一支职业军队的思想。这已成为他的一个政治信条。萨达姆提出伊拉克军队应具有两方面伪作用,一是国内的作用,“军队必须是人民自豪感的体现,而不是压迫人民的工具”;二是阿拉伯范围的作用,“伊拉克军队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萨达姆把伊拉克军队看作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保护神。

1980 年萨达姆出席了“第七届四月路线”军官培训班典礼。他的参加,表明了他对军队成员转变成党的成员的重视。萨达姆在会上说:“你们是我们正在构筑的大厦的主要建设者,你们是掌握着伊斯兰教义的战士,你们必须像伊斯兰的军队一样站在前列高举这面大旗。这是新阿拉伯主义,它给伊斯兰带来了新的气息,一种来自天堂的气息——反对新阿拉伯主义就是反对伊斯兰教,不论他如何巧妙地伪装他的行动。”

91“海湾战争”始末第三章(下)

萨达姆主张阿拉伯世界必须统一,阿拉伯财富由阿拉伯人共享。他说:“阿拉伯的石油财富是真主赐给全体阿拉伯人的,不能光为少数王族独占。”他认为,一方面盛产石油的海湾君主国年人均收入超过1.3 万美元,有的多达2 万美元,王室成员过着豪华、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阿拉伯非产油国的外债高达2000 多亿美元。他主张将阿拉伯国家在西方银行的4620 亿美元存款抽回来投放到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整个阿拉伯民族造福。他大言不惭地说,伊拉克出兵科威特是为了“把少数人手中的财富转移到多数人手里”,是“穷国对富国的战争”,并为此制造了种种事端。

欲知详情,且看下文分解。

转自——《海湾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