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赤皮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是草鱼、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鱼类的赤皮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以水温25—30C时为流行盛期。
鱼类的赤皮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

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鱼类的赤皮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

鱼体出血发炎,鳍片脱落,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末端腐烂,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发病几天就会死亡。
鱼类的赤皮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

预防方法:鱼种放养时,每立方水用5-10克漂白粉浸洗半小时左右。

治疗方法:内服抗菌素,外用每立方水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