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檢察共成長」楊琨:東檢芳華

本文為“我與檢察共成長”主題徵文活動

一等獎獲獎作品

1978 年3 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新中國第三部憲法,規定重新設置人民檢察院;1979年7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一次明確規定了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標誌著當代中國檢察制度展開了嶄新的一頁……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高票獲表決通過!

四十年來,我們一代代的東檢人在此探索、拼搏、奮鬥,與熱愛的檢察事業共同成長!

1 我是50後,檢齡40年,檢察院載著我的汗水與激情

我是恢復重建後的第一批檢察人,那時的東檢,僅有幾間平房,當時檢察院流行著一句口頭禪:“三大法寶”在手,辦案啥都不愁。這“三大法寶”就是是自行車、雨衣和雨鞋。辦案最怕下雨天,基層院案件多發在農村偏遠地區,調查取證艱難,遊走在鄉村泥潭中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有了“三大法寶”,這些都不是事。就這樣,我先後在公訴科、經濟科、辦公室等多個部門工作,也親眼見證了我們檢察院的變化。在2005年,我院開始進行“兩房”建設,經院黨組研究決定成立基建辦公室,我又有了新頭銜,基建辦主任。在此期間我四處奔波辦手續,跑資料做開工前的準備工作;沒白天、沒黑夜的忙在工地;既當裝卸工又當指揮員,常常渾身上下都是灰。我累並快樂著,因為我眼見著我們檢察院的大樓一天天蓋起來,想象著讓全院檢察干警早日脫離危樓搬進新的辦公大樓。2015年6月我擔任職務犯罪預防科科長,我以東洲區預防職務犯罪研究協會為抓手,充分調動70家會員單位積極主動地開展職務犯罪的預防工作,配合各會員單位的黨委,紀檢監察部門制定有關黨風廉政建設,防止職務犯罪方面的相關規定,並共同研究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方案;利用檢察職能開展職務犯罪的警示教育,從2015年初至2017年末,警示教育展廳接待前來參觀單位71場次,為其參觀單位上微型法制教育課65次,接受教育人數達3200餘人。

就在一個月前,我已經完成了檢察工作使命,成為一名退休老檢察官,但我的檢察熱情從未冷卻,我的衣櫥裡仍珍藏著各個時期的檢察制服,我會時時拿出來撫摸,那上面閃亮的檢徽是我這個老檢察人最耀眼的勳章!

2 我是60後,檢齡33年,檢察院帶著我的青春夢想一起啟航

告別校園,我直接考入檢察院。那時剛滿18歲的我滿臉的稚氣,滿眼的懵懂,我甚至連檢察院是做什麼的都不知道。在老檢察官的引領下,我瞭解了什麼是檢察機關,也從那時起,我把成為一名優秀檢察官的職業理想記錄進自己的青春。作為一名基層檢察院的年輕女檢察官,我喜歡模仿著我的前輩們,以苦為樂,把檢察院當成自己的家。我在辦公室當過打字員,在檔案室做過檔案管理員,在批捕科辦理過審查逮捕案件,在經濟科(反貪局的前身)擔任過偵查員,在公訴科做過公訴人……,我常常自我調侃,我就是檢察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2014年初,我來到檢察院的一個新部門—案件管理科擔任科長。對於年近50的我來說,面對全新的業務、全新的課題內心也非常忐忑。統一應用系統於當年全面上線,突破了檢察機關傳統的工作模式,實現業務信息網上錄入、業務流程網上管理、業務活動網上監督、業務質量網上考評,使檢察機關全部執法活動更加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為了更好地完成案件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新任務,我帶領全科人員攻堅克難,加強自身學習,想方設法強化對統一業務系統的理解掌握,多渠道、全方位對全院進行培訓、指導。在院黨組的高度重視下,經過我帶領全科同志不懈努力,此項工作得以全面落實,目前該院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的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系統運行良好。我所領導案件管理科,承擔著檢察機關繁雜多樣的工作,受案送案、接待律師、案件流轉、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的運行、統計報表、執法監控、檢察信息公開系統的運行、涉案款物管理、案件評查、“兩大考評”、檢察委員會工作等等。用檢察長的話說案件管理部門是檢察機關的中樞,為了這個中樞的正常運轉,我知道,唯有我們更加耐心細緻的工作,才能確保全院各部門工作的順利運轉。

無論處在哪個崗位,我都兢兢業業、快樂工作著,因為我懷揣夢想,願意為我熱愛的檢察事業披荊斬浪。

3 我是70後,檢齡23年,讓人民群眾信賴檢察機關,維護地區的穩定和諧是我的職責

我來到檢察院工作是1995年,正值《檢察官法》剛剛頒佈實施,我帶著自豪開始了新的工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依法辦案”,為此,我認真學習各部門法,我立志要做一名執法嚴明的檢察官。我在控申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信訪工作是黨和檢察機關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是檢察機關面向社會的窗口,我確立了“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以群眾滿意、最終息訴為工作準則不斷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強化責任意識,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憂,為群眾辦實事。如轄區內某村村民劉某某自己被打傷,認為公安辦案不公,兇手逍遙法外,有要與兇手同歸於盡的苗頭。我接待中,在耐心安撫勸導,說理釋法的同時,展開調查溝通聯繫等工作並組織有關辦案部門聯合接待來訪人,督促協助取證等大量工作後最終使兇手繩之以法。上訪人送來感謝信,激動地說“太感謝你們了,我這一輩子都感激你們檢察院”。聽著這話,我心裡暖暖的。再如周某不服其夫被非法拘禁不夠成犯罪一案,從周某的切身利益考慮,控申科多次對雙方當事人協調經過反覆耐心細緻的工作最終促使雙方和解,達成了賠償協議,給周某賠償 4萬元,使其徹底息訪。其實,20多年來我做的更多的是不厭其煩的講解,耐心的傾聽上訪人講述,共接待各類來訪500餘件,息訪疑難訪60餘件,實現了無涉檢信訪案件。

我願意通過我的努力工作,換取人民群眾的信賴和地區的穩定和諧。

4 我是80後,檢齡13年,我願一直紮根在平凡的檢察工作中,努力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我從考入檢察院工作以來,始終戰鬥在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前沿陣地——公訴崗位上,從內勤、檢察官助理、檢察官到員額檢察官,我熱愛我戰鬥的陣地。董某某、李某某單位行賄一案是市檢交辦案件,該案涉及瀋陽、北京兩地的公司,行賄金額共計400餘萬元,獲得不正當利益共計1000餘萬元,卷宗多達20餘冊,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質保量的完成該案的起訴任務,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和週末加班加點工作,摘錄的卷宗就達70餘頁,在最短的時間內審結案件,優質高效的完成了上級院交辦的任務。劉某某等多人民事枉法裁判、幫助偽造證據一案,由於涉案人員眾多,影響惡劣,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案件涉及到大量民商法實體、程序規範,為了能夠快速優質的完成案件的審理,我只能利用個人的休息時間查閱大量的相關法律規範、案例,通過審結報告中對每一涉案人員所起作用的詳細論述,使原本複雜的案情清晰呈現,更有利於依照事實和法律進行相應的處罰。很多時候,大家看見我是忙碌的身影,閱卷、複核案件當事人、伏案打字,當然也時常需要加班加點挑燈夜戰,有了不懈的堅持,確保經手的每一個案件能夠保質保量完成。法庭對於公訴人來說,也是一個講堂。在辦理李某、安某某兩起市經偵支隊工作人員受賄案件過程中,由於二人長期擔任公安機關領導職務,案件牽涉面廣、人員多,面對大量旁聽的公安幹警和社會群眾,有理有力的揭露控訴,並結合被告人的成長經歷加入了警示教育環節,使參加旁聽的人員思想上受到了洗禮和震懾,不僅出色的完成了對2人的公訴任務,也完成了一次懲治腐敗、預防犯罪的政治使命。同時我也願以一名女公訴人特有的敏感與纖細,感動著周圍。小到向情緒激動的當事人遞上的一杯熱茶、給心存顧慮的被害人一聲親切的問候、向按完手印的嫌疑人遞上一張紙巾、給每一個敲門的人以真誠的微笑,常常能夠打消顧慮和不理解,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果。

我願意一直在檢察機關這一看似平凡的崗位工作,因為這裡是我維護公平與正義的神聖戰場。

5 我是90後,檢齡4年,我為身為新時代的檢察人而感到自豪

從我進入檢察隊伍,看到的寬敞明亮的檢察大樓裡,信息網絡系統、案件管理系統、同步錄音錄像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科技強檢一年年的投入,給檢察干警辦公、辦案注入了新的活力,榮譽室、檯球室、健身房、主題長廊,檢察文化的一個個載體,讓幹警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體味到了“家”的溫馨。這一切,是40年、30年、20年甚至10年前都難以想象的。當有著幾間低矮平房,幾輛自行車撐起的老檢察院的照片成為歷史,不斷進取、勇於奮鬥的檢察精神卻代代相傳。這裡不斷在變,但這裡其實一直沒變!

從50後、60後、70後、80後,到如今的90後,一代又一代的檢察人,伴隨著新時代的號角,傳承著先輩們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裡,傾注了一代代檢察人的青春與熱血,銘記了一代代檢察人的不老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