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麻煩您多多關照下我家孩子!

快開學了,孩子們在享受最後一輪自由快樂的時光,而幼兒園老師們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開學前的各項工作。作為家長,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完美的開學印象,創造一個溫馨、健康的成長環境,但有時不恰當的請求不僅於孩子無益,還會讓老師感到為難,不利於老師工作的開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家長和老師溝通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儘量減少老師的負擔,不做“事多”的媽媽

“老師,朵朵特別喜歡哭,麻煩您多抱一下她!”

“老師,天天的玩具車丟了,麻煩您幫忙找一下!”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我們一方面希望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師能額外多關照下自己的孩子。比如每天做早操,站在後排孩子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不受老師喜歡,誤認為老師不公平。實際上老師的每項工作都是經過思考的:個子矮一點會安排到前面,以免擋著後面的小朋友;動作標準的孩子安排在前面能給後面的孩子做示範。父母愛子心切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長們過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僅會給老師增添壓力,還會干擾老師的正常工作。要知道,在你的眼中只有一個寶貝,在老師眼中個個都是寶貝。

老師,麻煩您多多關照下我家孩子!

2

老師不是“保姆”,相信老師的專業

“老師多給孩子喝點水。”

“老師,記得讓我家孩子大便。”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孩子早上入園時或者在孩子的班級微信群裡上演。孩子是父母的牽掛,對家長來說,每次鬆開孩子的手,內心都是飽受煎熬的,但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他們必須學會適應環境,並且勇敢地面對成長的挑戰。其實,孩子慢慢會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冷了要穿衣,遇到困難了請老師幫助。在這個過程裡,老師並不是替孩子完成這些事情,而是一個專業的引導者,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不用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起居,相信老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她們能讓孩子成長進步得更快。

老師,麻煩您多多關照下我家孩子!

3

有“爭議”的問題,私下和老師溝通

“我的孩子很乖的,怎麼會在幼兒園裡調皮呢?”

“孩子在幼兒園是沒吃飽嗎?”

有的家長在對幼兒園的某些做法存在質疑時,會利用接送孩子的時機,當眾質問老師,或者直接在微信群裡聲討老師的過失。小編的孩子上大班學期末的時候,家長微信群裡也曾掀起過一場軒然大波,起因是一個位媽媽在群裡發了一張孩子膝蓋擦傷的照片。這位媽媽埋怨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而另外一波家長認為老師也不容易,家長不應這樣計較。雙方陣營在群裡爭論不休,支持老師的一方還被說成巴結、討好老師。最後,老師出面道歉這才平息了風波。一件小事因不正確的溝通方式,引發了一場不必要的紛爭和尷尬。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心平氣和地與老師積極溝通,共同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但粗暴和激烈的溝通方式,只會事與願違。

老師,麻煩您多多關照下我家孩子!

4

肯定老師的工作,就是對老師最好的激勵

“孩子最近又學會了好多新兒歌,感謝老師!”

“老師,這次活動組織得太好了,我們很有收穫!”

照顧和教導孩子本是幼兒園老師的職責,但老師們也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可,所以當你看到了老師的辛勤付出,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或者是自己從幼兒園收穫了專業的育兒新技能,都不要吝嗇讚美之辭,不妨發自內心地對老師說一聲感謝。

這些簡單的鼓勵與肯定可能就是老師們堅守崗位的最大動力。同時,只有家長尊重老師,孩子才能從情感上對其產生敬愛,師生間也會相處得更加融洽。

老師,麻煩您多多關照下我家孩子!

5

主動配合 ,積極支持老師的工作

“幼兒園舉辦活動,又要請假了。”

“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幼兒園的事真多。”

每年開學季,各個幼兒園裡“哇”聲一片,老師們也像“打仗”一樣,忙得不可開交:安撫因為入園焦慮而哭鬧的孩子;組織各項教學活動、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幫助家長們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此時,家長的適度配合,對於忙碌的老師而言,無疑是莫大的支持和幫助。

另外,幼兒園老師是與孩子在一天裡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也是最能發現孩子身上存在問題的人。當老師提出對孩子的批評、指正時,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採用老師的教育建議,最終獲得成長的是孩子。相反,不配合老師的工作,或只是敷衍老師,那麼孩子的缺點也很難得到改進,也無法取得長足的進步。

對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園雙方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才能將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做到最好。您對孩子入園有哪些擔心和困惑,歡迎來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