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純電商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這個夏天,徹底告別純電商購物節,蘇寧要用智慧零售新場景,犁一遍零售的土地”。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在今年的818購物節上,如是說道。

而純電商結束後,體育產業燒錢的商業模式,似乎也將迎來終結。在這個被世界盃點燃的盛夏,蘇寧體育依託蘇寧跨產業生態的優勢,其體育經濟價值也將得以放大。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一、上半場,任性“買買買”

體育產業正處欣欣向榮之勢頭,具有結構性的機遇。

今天,體育產業呈現出從競技體育向大眾休閒體育轉型的趨勢。越來越多人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迸發出更加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注重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於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類App進入大眾視線。國內各大城市不斷湧現的馬拉松賽事,印證了全民健身已蔚然成風,而“想跑馬,先繳費,再抽籤”已經是跑圈的共識,參與者眾則彰顯出大眾對於體育消費的一種認同。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正如我國《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數據所指,如今,泛體育愛好者已達6億,其中3億足球愛好者,2億常看體育比賽和資訊,1億觀看網絡體育視頻。預計202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3萬億。從以上兩點來看,體育產業已然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

可即便身處“繁榮”之中,運作體育的互聯網企業,卻不是想象中那般“美好”。

騰訊豪擲5億美元,拿下NBA在中國未來五個賽季的網絡獨播版權;蘇寧以2.5億歐元拿下西甲獨家全媒體權益;樂視體育斥資13.5億美元投資中超等等。

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斥巨資,搶灘體育產業,但整體都處在入不敷出的版權之爭困境中。此前,融創孫宏斌就大罵過:樂視體育投資中超13.5億,收入5000萬,淨虧損13億的商業決策,簡直是神經病……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目前,體育賽事版權運營的盈利模式包括版權分銷、付費訂閱、廣告贊助三大類。但是,處於初期階段的體育產業,這三項收入顯然難以支撐起IP的天價費用。

如何運營IP?成為所有體育產業玩家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頭部IP賽事具有稀缺性,誰能夠變現,誰才是高級玩家。

二、下半場,IP經營和商業變現為王

今年六月,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2018年對蘇寧體育產業來說,是關鍵的一年,蘇寧在體育產業的重心在IP的經營和商業變現。”

在經歷上半場熱情拼搶後,下半場玩家無不在尋找制勝的契機——IP到手後,行之有效的運營變現之道。當然,在這波搶灘登陸戰中,業內頭部玩家蘇寧體育當然要搶佔市場先機,所以在變現之路上,走的最積極,嘗試的玩法是最多的。

不過,業界最具標杆性的變現之路,還是央視體育頻道貢獻的一記絕殺。

俄羅斯世紀杯版權大戰,央視IP花式變現之路,開啟創新合作玩法。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世界盃開賽前,握有獨家版權的央視先放話“絕不分銷”,吸引了一大批想在世界盃打響名氣的廣告商重金入場,這波行情帶來可觀收入之後。峰迴路轉的事兒臨開球之際上演……

就在世界盃臨近開賽前幾日,央視以創新型“合作”名義,將解說、頻道標、直播中的廣告整體打包,分別以10億和16億的價格賣給咪咕和優酷,再賺一筆。據行業內測算,整個世界盃項目的收入或將超過70億,就此實現了IP高價值變現之路。

前有國家隊做好榜樣,PP體育也進一步催化出下半場的IP運營,及商業變現之路。

一來,蘇寧在賽事版權上持續投入,版權資源涵蓋國內90%的體育內容資源,新晉拿下法甲新媒體版權,進一步實現五大聯賽的大一統。值得關注的是,時隔二十年再度捧起大力神杯的法國隊,在此次世界盃一度大熱,同時,姆巴佩等新鮮血液也備受矚目。這為不足兩週就要到來的法甲聯賽吸引了足夠的關注度,而PP體育拿下含金量極高的法甲獨家版權,無疑成為其足球版權陣容的又一重量級拼圖。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二來,從競爭到合作,跨平臺版權聯運,共謀IP變現之路。

在版權方面,蘇寧體育與咪咕、優酷成立聯運平臺,播放中超、德甲等賽事,共享版權內容。此間,無論是咪咕還是優酷的內容,都將帶著PP體育Logo,以及一些廣告,這與央視世界盃之舉實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於將自身品牌、內容和廣告打包出售。

在運營方面,咪咕可以提供更高清品質、更穩定可靠的網絡服務;而阿里擁有龐大的泛娛樂用戶人群,蘇寧擁有完整的體育產業生態佈局,也將實現優勢互補,帶來運營效率質的飛躍。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蘇寧體育與優酷、咪咕成立聯運平臺

而在版權、聯運之外,PP體育自身運營內功亦是深厚。

首先,豪華內容:深諳內容為王,PP體育發力自制,引爆多元內容矩陣。以《足球解說大會》為例,是其其聯合江蘇衛視所打造的現象級的體育綜藝自制節目,一度收穫近20億播放量。同時,在世界盃週期裡,PP體育製作大量自制節目,有736位球員的視頻化資料,這是全世界唯一可做到這點的媒體平臺,可見內容功力一斑。

其次,豪華周邊:除觀賽服務外,其還提供周邊,滿足體育愛好者的“心頭好”。在此前與德甲的合作中,PP體育會員特權實現縱深化升級,二者聯盟發佈雨傘、水杯、U型枕等周邊產品訂製權益為例。

最後,豪華解說陣容:PP體育囊括國內最專業與知名的足球媒體人。包括黃健翔、韓喬生、董路、李欣、申方劍、婁一晨在內的專業解說。而這些,也成為PP體育雄霸足球場的重要助力。

如今,PP體育擁有25個專業演播室,70多位專業解說員,每年有超過8000場的賽事直播,多項數據,位列行業第一。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PP體育解說員黃健翔

三、深耕體育大生態,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相比於近些年大火的各類電影IP而言,體育賽事IP從數量而言,無疑更具稀缺性。

尤其是四年一屆的世界盃,無疑屬於體育領域最稀缺的頭部IP,複利效應極強,這也是PP體育等玩家捨得巨資投入的根本原因。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據市場研究公司Zenith統計,此次俄羅斯世界盃的總廣告投入高達24億美元,背後得益於廣泛的受眾人群以及獨家性、一次性、及時性的觀賞特徵,使其IP商業價值極高。

然而這還不算什麼,在體育經濟中,廣告還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大收入來源於周邊衍生品消費。譬如,前不久,C羅轉會尤文後,他的球衣3天便賣出52萬件,直接產生收入5000萬歐元。可見體育IP價值挖得深,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如今,PP體育的聯運模式,無疑將加速IP商業變現的效率,促進產業正向積極發展。

一方面,強運營及多方聯動下,能豐富收入來源,增強PP體育搶灘頭部版權的底氣;而豐富的版權內容生態,也會吸引更多用戶;用戶變多了,自然商業變現效率也會加強,從而實現產業的正向循環。

另一方面,更多大平臺的聯動,對體育內容傳播、體育消費人口基數擴大無疑也是利好的,最終,也會倒逼各平臺提升服務質量(而非版權壟斷來形成差異),帶來行業的飛躍。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PP體育常務副總裁曾鋼

值得關注的是,背靠蘇寧生態,PP體育得以構建更完整的商業閉環,不僅有潛力成為體育消費的入口,也能強化商業變現的效率,使得模式可持續化。

一來,用互聯網的思維看,體育IP具有流量入口價值,它可以不斷吸引用戶的注意力,為蘇寧生態提供源源不斷的新流量。正如PP體育常務副總裁曾鋼所言:體育已經成為蘇寧易購一個新的引流突破口。蘇寧旗下的各板塊都會通過體育版權資源獲益。

蘇寧易購、蘇寧科技、蘇寧文創等八大產業體系,都可通過體育進行連接。未來,體育作為整個鏈條中的重要部分,或將助力各方形成協同效應,加速商業化。

從買買買開始的體育產業下半場,如何玩的更skr?

二來,PP體育與蘇寧生態的強協同,也能助力其搭建完整的商業閉環。蘇寧易購與線下門店(包括Biu無人店)未嘗不可成為球票和體育衍生品的銷售平臺。而PP體育坐擁多個賽事版權,通過聯盟合作,自然有望成為更多賽事官方衍生品的定製方。屆時,各方協同便能放大體育經濟的價值。

四、結語

世界盃又一次點燃了中國體育產業。

而PP體育也將為中國體育經濟事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前行之道。

以夢為馬,馬到功成。已經擁有90%足球賽事版權的PP體育,值得我們抱有更多的期待。

撰文 | 錢皓,孫欣亦有貢獻

排版 | 千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