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整天被太陽暴曬的孩子,父母心疼卻又無可奈何


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每年五月份是海帶收穫的季節,也是彝族同胞遷徙的時候,他們不遠萬里的遷徙只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拖家帶口集體遷移也好比窩在窮山溝裡食不果腹的好。圖為隨行的孩子,大點的不過十歲出頭,甚至還有剛出生沒斷奶的孩子。

父母忙著曬海帶的工作,只能任由孩子們在地裡“野蠻生長”,在晾曬的工地上,孩子們用桔梗搭起小“帳篷”用來阻擋一些陽光。

海帶晾曬的黃金時期是在雨季之前,這段時間氣溫高雨水少,而這對孩子們來說卻是最痛苦時期。圖為一個3歲小女孩,她用大塑料袋包裹自己防止陽光直射。見到有人過來,她好奇的打開袋子。

家裡孩子多的還能互相照應一下,而有的孩子只能像小山一樣壓在父母背上,不過即便這樣,父母仍沒有一句抱怨,在這裡揹著孩子幹活至少能看到希望,在山裡他們幾乎沒有收入。

有的孩子不懼烈日,陪著父母幹活,只是乾站在旁邊有些無聊,孩子顯得很不耐煩。

這些來自遠山的打工家庭,幾乎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這個才剛滿3歲的女孩是家裡的老大,她背後的妹妹還不到3個月。

3歲的孩子,還處在一個需要家長照顧疼愛的年紀,而這個孩子已經學會如何照顧別人。因為媽媽沒時間照顧剛生下的女兒,餵奶的任務就交給了這個3歲的姐姐。

打工的地方包伙食,一日三餐吃饅頭菜湯可以吃到飽,每天吃飯就是大家最幸福的時候。

這裡的孩子都十分懂事,有時候忙,大點的孩子們會幫父母幹些活,以便儘快完成工作任務。

休息時間,孩子枕著爸爸的腿在玩玩具,說是玩具,其實也就是孩子在周圍撿到的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