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以靠吃藥掙錢的藥神

在《我不是藥神》電影裡描述的是: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的故事。

​ ​知道市面上有千千萬萬的藥,可是你知道千千萬萬藥是怎麼上市的嗎?

職業試藥人

有一群神秘且讓人心為之一顫的群體;同樣是出賣自己的身體,比起色情從業者,他們能獲得更高額的報酬。他們化身“小白鼠”以身試藥,用自己的健康作為賭注,消耗身體的同時,也把“試藥”作為自己的職業。通常一種新藥在上市前,都會經過幾個試驗環節,先在動物身上做試驗;然後就是人體臨床試驗,也就是所謂的職業試藥人最後一關會交給有真實病情的病人,雖然比較複雜,但是參考價值是很高的,這些環節決定了藥物是否能最終上市。

​ ​所以,圍繞臨床試驗也就產生了一條巨大的、關於職業試藥人的產業鏈。

據說這些職業試藥人大部分以九零後為主,但也不缺乏各類型的試藥人,很多試藥人看起來年齡都挺大的,什麼人都有,工地上的、送外賣的、還有環衛工人。他們僅僅為了能短時間獲得幾千甚至上萬的收入而選擇成為藥物上市前的測試者。但在獲得高額報酬的同時,他們的身體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其實試藥賺錢輕鬆,但失去的遠遠不是金錢所能彌補的。

​ 藥神經歷

​ ​參與臨床試驗需要進行體檢,有些常年吸菸、酗酒、甚至懷孕的人是不能通過體檢的。這時候會有一些中介可以“幫助”受試者順利通過體檢,他們有些曾經自己試過藥,深受其中的危害後轉而成為中介人,賺取介紹費用。

​ ​藥神排隊的時候拿到一份《知情同意書》並需要填寫,有些人為了不讓自己的身份暴露或者是年齡不符合的,他們會用假身份證,反正都是老手了,體檢的時候基本都是面不改色的。

​ ​試完藥什麼感覺?藥神說非常難受,隨後,藥神掀起衣服,展示小腹上和手臂上那些細小的疤痕,他說這些都是兩年來試藥留下的印記。那時候剛打完藥,就出現了很強烈的藥物反應,感覺有人拿著針不停的扎“我”,心跳加速、頭暈目眩、發熱、口渴、喘不過氣都有。就像手腳被繩子綁起來動彈不得,有人給你亂棍打一頓,然後把你帶到桑拿房又馬上扔進零下五十度水裡的感覺,總之很難受。

​ ​緩過來後,在醫院住了兩三天,藥神拿到了8000元的受試費用,突然感覺之前受的苦得到了回報,心裡很激動,這錢來的也太快了。

​其實到這裡,很多人已經陷入試藥這一“行業”慢慢轉變成為“藥神”的隊列,僅僅是因為短時間高額的報酬,在接下來的試藥中,每個人變得越來越離不開試藥。

​ ​ ​ ​ ​ ​ ​ ​ ​ ​ ​ ​ ​ ​ ​藥神上癮,藥不能停

​ ​人的慾望是貪婪的,很快,藥神花光了第一次試藥賺的8000元。

​ ​錢花光的時候,藥神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試藥,因為能短時間內獲得高額的報酬,這對於藥神來說簡直就像吸毒一樣,有癮,報酬太高,吸引力太大。第二天就直奔醫院繼續新一輪的試藥“救贖”。

​ ​基本上來試藥的人很多都是熟面孔,手上胳膊上的針眼其實數不勝數,但每個人為了高額的回報,都會在針眼上擦上粉底液,就能矇混過關,藥神其中是為了什麼?大家好像不知道,又好像都心知肚明。

​ ​很多試藥人都會在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時弄虛作假,特別是體檢時矇混過關,這在試藥群體裡早已是潛規則,見怪不怪。

​ ​藥神吃藥後出現的症狀,出現幻覺、莫名流鼻血,心跳加速、頭暈目眩、發熱、口渴、喘不過氣都有。

​ ​由一開始的牴觸試藥,到最後離不開試藥,在這個試藥圈子裡,報酬和危險係數是成正比的,但凡報酬越高,危險係數也就越高。並且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短時間就能獲得高額報酬的習慣,不會再願意付出太多時間精力去做正事。

​ ​ ​ ​ ​ ​ ​ ​ ​ ​ ​ ​ ​ ​ ​ ​ 藥神的存在

​ ​ ​工地上的、送外賣的、還有環衛工人。為了生存,他們也許就像《我不是藥神》裡的那句臺詞一樣:“我只是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是以靠吃藥掙錢的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以靠吃藥掙錢的藥神

更多資訊請關注

兔聊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