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多了脫貧加快了 紅古區「三變」改革加速村民致富脫貧進程

收入增多了脫貧加快了 紅古區“三變”改革加速村民致富脫貧進程

扶貧資金入股

“‘三變’政策就是好,我這是今年第4次分紅利了。”“我的那1畝地,以前澆不上水,基本就是一塊荒地,沒想到現在居然每次都能分上紅利了。”8月14日,紅古區紅古鎮薛家村村委會大院內,前來領取土地入股分紅的村民們顯得非常高興。“三變”改革的實施,讓薛家村村民實打實得到好處,每人臉上洋溢喜悅。

“沉睡”資源讓村民分紅受益

位於蘭州市西郊的紅古鎮是蘭州市重要“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長期以來,薛家村的薛家臺因為澆水不方便,大量土地基本閒置。在“三變”改革中,薛家村因地制宜,將閒置山臺地從村民手中流轉出來,以土地入股企業。動員農戶技術入股、勞動力入股,並將投入到村上的涉農項目資金和積極爭取的紅古區雙千萬扶持項目資金,在產業收益中按照約定比例進行分紅。

這樣就實現了土地入股和務工分紅“雙收入”,不僅增加農戶和村集體收入,還就近吸收了村上的剩餘勞動力。

“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形式,先後流轉村集體山臺地630畝,其中農戶山臺地入股512.3畝。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紅興養鹿場、紅古民豐山莊等農業企業對村集體山臺地進行了產業開發,每年每畝按150元定額分紅,共計7.68萬元,村集體山臺地入股1.7畝,每年分紅1.76萬元。”薛家村村主任薛成明介紹說。這樣,村上的閒散資源盤活了,農民也變成了股民。而且還解決了村上的剩餘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益。

“依託農村‘三變’改革,企業帶動農戶積極參與,目前已形成了‘三變+特色養殖’、‘村集體+公司+農戶’等發展模式。”蘭州鴻翔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鄭洪臣介紹說。他說,公司生態示範園與村、農戶協商達成協議,將銀狐特種養殖技術進行推廣到農戶,讓農戶參與養殖,對農民進行銀狐養殖技術培訓,以飼養管理形式入股企業。

蘭州鴻翔農業生態示範園給農戶提供狐狸幼崽讓農戶飼養管理,4個月育齡期可以交回,每隻狐狸回收分紅300元,每戶提供狐狸幼崽20只以上,每年3個循環週期,年累計入股分紅可達1.8萬元以上。剩餘以勞動力形式入股,農閒有固定30人參與生產活動,農忙季節參與人數達到50人以上,勞動入股分紅每年可達2萬元。

“我家裡1.5畝地,這次分紅225元,這是我今年第4次分紅了,僅今年我分紅收入就近900元了。”今年56歲的村民薛生根說。在一旁的村民董斌接過話題說,他入股了1畝地,這次分紅得利150元。這政策就是好,只可惜規模小了些。

扶貧資金入股加快脫貧步伐

在這次股金分紅會上,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紅古鎮與蘭州鴻翔農業開發公司簽訂了扶貧資金入股協議,鎮上將46萬元扶貧金入股份企業,企業獲利後將分紅所得返還鎮上,用於全鎮8個村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脫貧扶持。

“全鎮目前還有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使這些貧困戶儘快實現脫貧目標,鎮上抓住農村‘三變’改革契機,通過扶貧資金入股形式,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紅古鎮黨委書記王謙敦介紹說,用“村委會+公司+農戶”的產業新模式,鎮政府將扶貧資金46萬元以全鎮未脫貧戶的名義加入“三變”改革試點,蘭州鴻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每戶按入股資金的7%至10%進行定額分紅,讓村民共享企業發展紅利。

村民王金存說,他以6畝山臺地入股,如今每年可得到近1000元的分紅收入,加上自己勞力、技術入股,每年可得到3萬元的紅利,這可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實惠。

“通過土地流轉,將農戶和村集體的閒置山臺地入股的形式流轉給企業,按照約定比例年終進行分紅,增加農戶和集體收入,將優勢資源轉變成了實際資產。”紅古鎮鎮長張俊生介紹說。他說,在做好村集體土地入股的同時,蘭州鴻翔農業公司還以特種養殖發放農戶飼養管理入股和剩餘勞動力入股模式,有效帶動了村民發家致富。該鎮上將重點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做文章,爭取實現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企業共享合作發展中取得新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