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1"學習法,讓孩子告別差生行列!


課堂筆記技巧:

三點一線:“三點”是指聽課要抓“重、難、疑”點課上老師提出的難、重點,還有就是“疑點”,要求學生在下課後用一分鐘時間標出疑點。

“一線”是整理昨天的知識和今天的關係。

色筆區分:三種不同顏色筆區分三個點。

預留空白:學生聽課時以聽為主,課堂筆記要記成大綱類型的筆記,給課後整理留空白,給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輪複習抓筆記,二輪複習抓錯題,三輪複習抓歸納”。

課後整理字跡工整每日檢查建立錯題本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作業本當廢品給買了,那對孩子的一生都是一個遺憾。

如果把三年的錯題歸納到“錯題本”上,那將是家長送給孩子一生當中最昂貴的禮物。

格式: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作陪讀時,要完成對錯題本的整理。

1、年月日

2、原題

3、錯解;

按照這三個格式把孩子前一天的錯題和當天30分鐘作不出來的題,記錄在錯體本上。

週末的時候做錯題分析,做兩件事情1.錯誤的原因和2.正確的解法。平時做作業禁止做一道題花30分鐘,而週末花3小時也要自己解。

因為作業主要完成孩子的應試能力,而錯題本主要完成查、缺、補、漏。

知識的歸納

單科知識體系圖語文七層樓:作文、理解和分析、閱讀、句、詞、字、音

文科積累性很強,每週末找個本子完成音、字、詞、句的歸納。進行分類整理。

看這張表,我們來分析,兩個學生語文學不好,原因會一樣嗎?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3樓出問題了,有的孩子可能5樓出問題了,所以輔導班的補習往往陰差陽錯,永遠無法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自學可以哪有問題補哪。

那麼,美國的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先背單詞嗎?

學習母語的時候,我們從梯圖上可以看到和學外語是不一樣的,現有閱讀,然後有單詞,這是母語的學習方法。

母語一般現有閱讀,後學詞彙,自上而下。學英語是現有詞,語法,後有閱讀。自下而上的。

歸納本

文科積累呈層狀,分類整理看數量,理科整理呈樹狀,正確習題練思路。

文科學得好的孩子,數量感很強,積累越多,作文越好。

“6”--是指高考狀元具備的六個學習習慣

1.預習的習慣;2.複習的習慣;3.作業的習慣;4.思維的習慣;5.聽課的習慣;6.作息的習慣。

講作業的習慣,有的同學考試的成績沒有作業的成績好,就說考試沒考好。

其實是作業的習慣出現問題。下面來測試一下同學們的影視能力,看你是否有一下問題:

1)每天晚上做作業時遇到不會做的題向同學詢問

2)每天晚上不看錶,沒有時間控制

3)每天晚上習題失控,做一道題經常花30分鐘以上

4)每天晚上遇到的難題,錯題處理不乾淨,沒有錯體本

5)每天晚上作業前不復習,作業時把書打開就做作業

6)每天晚上作業時有喝水習慣

7)每天晚上作業時吃零食

8)每天晚上作業時打電話

9)每天晚上作業時上衛生間的習慣

“1”一個學習計劃

考試最大的收穫不是分數,分數不重要,一次期中考試考得好並不代表中考考得好。考不好的學生也不要氣餒,因為這只是說明你這三個月沒學好。考試的最大收穫是收穫一個學習計劃,下面看一下學習計劃的流程:

試卷改錯--般老師會帶著孩子完成卷面的改錯。

卷面統計--由家長完成,

知識漏洞分析--老師帶學生分析,

學習方法漏洞分析--家長,老師協助分析,

漏洞對策分析--家長,老師協助完成。

總結:北京四中3461的學習方法相對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學習流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的情況,對比自己平時的學習方法,看看哪裡需要調整,些套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俗話說的好,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都是給我們用的。

所以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把成績提高上去就是最好的方法。

學習是一種有規律的思維勞動,不是體力勞動,與學習時間不成比例。

中國智商研究報告顯示:98%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相同的,但為什麼學習成績卻不一樣呢?

據調查分析發現: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根本原因。

而學習差異形成的一般規律是:

①不同的家庭教育產生不同的學習習慣。

②不同的學習習慣產生不同的學習方法。

③不同的學習方法產生不同的基礎知識。

④不同的基礎知識決定學習成績。

下面我們來看看北京四中的“3461”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控制性和指導性。

“3”就是三個學習過程的排列規律

1)學校學習過程:主要完成、聽、讀、看、記,在學校老師那裡獲取知識。

2)家庭學習過程放學回家的學習過程,把學校學習的知識完成理解,發現沒有學好的地方。

3)週末把一週學習過程完成回顧整理,對知識查缺補漏。

現在我們來分析清華、北大是怎樣把你淘汰的。

早晨到學校上課,老師很高興,發給學生每人10塊錢。在重點學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調查,發現老師發的10塊錢,尖子生只能得到7塊錢。其餘的3塊錢,掉到地上了。

可是他們在回家後把掉在地上的3塊錢揀了起來,在他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的兜裡還是10塊錢。而廣大的中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的知識掉在地上沒有揀。

後果是,一天不要緊,一週不要緊,一個月還不要緊,三個月後,因為基礎知識每天丟掉40%,考清華、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指的是四個學習環節“學、查、改、納”

第一個過程:在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的環節”,記筆記就是一種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原自於學習習慣。

學生主要運用四個字“聽、讀、看、記”。

家長注意看住孩子的課堂筆記。

家長每天上班,你怎麼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怎麼樣呢?很簡單,回家用一分鐘時間把孩子的課堂筆記掃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學校學習情況。

注意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很難45分鐘保持高度集中。他們的課堂筆記是個大漏勺,每天回家後應該完成對課堂筆記的整理。

第二個學習過程:家庭學習主要體現在“查和改”

查:學生在學習完之後很難有學生知道哪個地方學好,那個地方沒學好。就要完成查的過程。怎麼查呢?四招:課堂筆記、日複習、作業、考試。

改:找到漏洞後,就要完成改了。

作業的全對不能代表考試的全對。

“作業的最高境界做錯的題,發現什麼地方沒學好。

“這是作業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錯題本。”君子報仇7天不晚。“錯題本是日本學生髮明的,80年代傳到中國。

從北京四中傳向全國。

河南有兩個高校將”錯題本“當作教學項目在全校推廣。每個班建立一個”錯題銀行“。把做錯的題存在裡面。

什麼時候取利息呢?在考試的時候,做錯的題不再錯,那就是”錯題銀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習題不是專家出的習題,而是自己做錯的習題“

每天不要求多,其實做題的數量很多,買很多的習題冊做題都是沒有用的。只要把做錯的題改正過來,做會就可以了。

課堂筆記的整理

很遺憾,中學生中90%以上的學生不會做課堂筆記。有三種表現形式。

第一類型:老師的錄音機,很多學生只記不聽,成為老師的錄音機。

第二類型:老師課堂的板書,全班一樣

第三類型:課堂筆記記到了書上,也是最愚蠢的課堂筆記,還不如不記。”書要越學越薄的“打個比方,書是原材料,課堂筆記是半成品,課堂筆記要比書薄。

前面提到”複習在作業前面“,我們用什麼做複習呢?就是課堂筆記。試驗表明:用書做複習工具,做完單科複習要20分鐘;用課堂筆記做複習工具,每天只需8分鐘,這就是學習效率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