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威脅」,我們要學會說「不」

面對孩子的“威脅”,我們要學會說“不”

家長面對孩子的“威脅”,應堅決說“不”。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你如果有一次滿足了孩子無理的要求,那麼他會故技重施。

“不要,不要——”隔壁突然傳來一個女人歇斯底里的喊聲,把人嚇了一跳。

到門口一看,原來是小軍揮舞著一把工具刀對著父母比劃著,叫嚷著讓他父親把他的手機還給他,不然他就自殺。為了一個手機就自殺,聽聽就讓人覺得很可笑,但是他的母親卻已經嚇得面如死灰,癱坐在地上。

我說:“小軍,你有一點出息好不好?三樓的小超都說要和你比一比,看誰能考取二中。就你這樣,能考取二中,白日做夢。我看,回家和你媽開店得了,別再讓人看笑話了。”

或許是戳到了痛處,他丟下刀,抱著頭痛哭起來。小軍的母親還想前去拉他,被我制止了。

怎麼回事呢?原來,小超他們在手機上看網絡小說,不要小軍看,說他沒出息,一個手機都保不住。小軍急了,跑回家就又耍起瘋來。

這已經是小軍第幾次發瘋了呢?一發瘋,他的父母就什麼也不管了,一律滿足他。對孩子如此溺愛,還能怎樣來教育孩子呢?

不過,想想類似於小軍這樣的孩子還真的是不在少數。用哭泣來謀取心儀玩具的,用絕食來獲得上網機會的,用離家出走來躲批評指責的⋯⋯

面對孩子形形色色的“威脅”,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家長面對孩子的“威脅”,應堅決說“不”。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你如果有一次滿足了孩子無理的要求,那麼他會故技重施。一旦這種行為固化下來,那麼到時候,你再想去矯正孩子的行為,讓他聽從教育,就無力迴天了。因此,面對孩子這樣的威脅,我們必須態度明確——不。

其次,家長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以柔克剛,向孩子說明自己為什麼對他說“不”。家長要想讓孩子擺脫這樣的怪圈,我們就必須要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他錯在哪裡,自己為什麼不同意。道理講明瞭,他們明白了我們的用心良苦,自然也就解開了心裡的疙瘩。

第三,家長要反思自己的不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這些不當行為的背後有沒有自己平時的影子?自己在孩子面前有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沒有不恰當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加以改進呢?我們只有把孩子放在受教育的位置,對他愛而不嬌,護而不慣,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加以教育,才能讓教育發揮應有的效果。

第四,家長不但要自己換位思考,也要教給孩子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威脅”的手段是因為溝通不暢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告訴孩子,我們和他們一樣擁有的底線和權力,那麼我們和孩子之間就不大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最後,家庭成員在面對孩子的威脅時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很多時候,孩子以威脅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都是因為祖父母的嬌慣和寵溺造成的。因此,當我們想要矯正孩子這種不良行為的時候,家庭成員之間必須要保持對孩子教育和要求的一致性。在教育中,如果有一個人不能堅持,那麼教育的效果就會打折扣,甚至會相互抵消。

作者/章中林

來源/青春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