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第43講 陽明腑實證(3)、脾約證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大家好,我們上課。

我們上次課以表解的方式跟大家作了三承氣湯的鑑別比較,隨後呢我們又跟大家學習了調胃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小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最後談到了大承氣湯適應證的一條原文,我們接著上次課往下看大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

請大家打開講義111頁,看倒數第二行,“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潮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這是第212條的內容。

傷寒是一個外感病,或者用過吐法,或者用過下法以後,病沒有好。這個“不解”不是指的太陽表證沒解,而是指的這個病沒有好。

下面見到一些什麼樣的症狀呢,“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這就提示了有陽明裡實的症狀之一。“日晡所發潮熱”,這個症狀我們已經多次解釋過了,這是陽明燥熱內盛,熱邪內斂,在平常情況下不能夠發出來,所以平常可能不發熱或者發燒比較低,在下午3點到5點的時候,古人把它叫作日晡,“所”呢是指前後左右,在日晡前後也就是申時前後,定時的發熱,像江河湖海的漲潮退潮一樣,所以把它叫做潮熱。就因為這個時候,陽明經的陽氣最旺盛,正邪鬥爭最激烈,所以發燒就比較高,因為這是裡熱證,不存在著寒邪傷表陽,溫煦失司的問題,所以它不惡寒,不僅不惡寒,還可能反惡熱。“獨語如見鬼狀”,這就是譫語,“若劇者,發則不識人”,這正是熱盛神昏的表現。或者後世溫病學家所說的熱陷心包的特徵,“發則不識人”是熱盛神昏,“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循衣摸床”是熱盛傷津,津竭正衰,津液耗傷之後正氣虛衰的一種表現,出現了一種熱盛躁擾不寧的特徵,“惕而不安”是精神失養,“微喘”是陽明裡實迫肺,肺氣上逆。“直視”是指的兩個眼睛呆滯凝視而沒有神采,這是陽明燥熱下傷肝腎之陰,肝腎陰精被傷,目睛失養的表現。下面呢“脈弦者生,澀者死”,這個弦和澀是相對應的,澀脈提示了真陰已經耗竭,所以預後不良,脈還能夠弦而不是澀,那提示了真陰還沒有耗傷,所以它的預後還可能會好,“微者”就是證候輕一些的,“但發熱譫語者”,只是有發潮熱有譫語的,那就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嚴重的他認為用大承氣湯治療,它的療效就可能把握不大,所以嚴重的,他沒有說用大承氣湯來治療,他只是說陽明腑實證輕一些的,只是發潮熱和譫語的用大承氣湯來治療。“若一服利,則止後服”,只要吃了一次,大便通了,那就是中病即止不可瀉下過頭。

我們講義上在這個條文裡頭附了一個參考資料,參考資料有一個醫案記錄2,就是112頁,我們讀一下這段原文,“江××,男,28歲,農民,於1961年9月16日初診,突發腹痛腹脹,嘔吐已一天,不發熱,不惡寒,不能食,腹脹痛拒按,西醫協助會診,腸鳴音亢進,可聞到氣過水聲,腹部透視,中腹有兩處較大液平,結腸充氣,白細胞12000/mm3,中性70%,印象:腸梗阻,建議先服中藥,舌苔黃厚,脈沉滑有力,二日未解大便,小便短赤,陽明腑氣不通,可下之。下面用的這個方子,基本上是大柴胡湯加味,我正在想問大家,這個病例放在這裡,這個病例能診斷為陽明腑實證不能?我們有同學說了,不能診斷為陽明腑實證,為什麼?它沒有全身熱盛的症候,所以這個單純性腸梗阻,充其量你只能診斷為它是個雜病的實證的腹滿,所以要舉典型的陽明腑實證的病例的話,你不能舉它,這隻能是大承氣湯另外的適應證。這是大承氣湯可以用於治療單純性腸梗阻,單純性腸梗阻它屬於雜病,它不屬於熱證,所以不能夠診斷為陽明腑實證。

這之所以讀這個病例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把腸梗阻當成陽明腑實證,因為它沒有全身毒熱的症狀。當然另外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那個絞窄性腸梗阻,伴有腸壁血液循環障礙的,甚至伴有腸壁壞死,已經有了全身中毒症狀了,那個時候你可以診斷為陽明腑實證,當然那個時候已經不能夠用下法了,腸壁已經壞死了,瀉下就會導致腸穿孔,那就會導致死亡,後面張仲景會說,腸梗阻都是以嘔吐為主要表現的一個症狀,除了腹滿、腹痛以外,以嘔吐為主要表現的,所以後面張仲景會說,“其人嘔多,雖有陽明病,不可下”,那就是指的剛才這種絞窄性腸梗阻,腸壁循環障礙,甚至伴有腸壁壞死,已經有了發燒,可以診斷為陽明腑實證,但是因為它有明顯的嘔吐,不能夠用下法。

這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談。

下面看第241條,“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不大便,這是一個症狀,“煩不解”,這是有裡熱,“腹滿痛”這是有裡實熱,“此有燥屎也”這就是有燥屎。可見張仲景診斷有燥屎,他的根據是什麼?他的根據是症狀,有不大便、有煩不解、有腹滿痛,這就是有燥屎,因此燥屎這個詞,看起來它不是指的說,張仲景有透視功能,直接看到了這個人腸管裡有屎球,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他通過症狀判斷,這就是燥熱阻結的比較重了,為什麼下後還有燥屎,這是因為,“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病人原來有食積內停,現在又得了陽明腑實證,瀉了一次之後,它的實邪沒有完全排洩乾淨,所以下後不解可以再下,前面說“若一服利,則止後服”,這是常規的情況,吃了一次藥,大便通了,症狀都緩解了,當然後面就不要再吃了,這裡說下後可以再下,是因為它症狀沒有緩解,下後仍然有不大便,仍然有煩不解、仍然有腹滿痛。

汗後可以再汗,下後可以再下,和那個“得汗後,止後服”和這個“得下後,止後服”完全 是根據具體情況下具體處理的,所以我們學習的時候,我們在臨床應用的時候,也應當靈活對待。我們在太陽病篇不是學過嘛,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那麼可以再發汗,宜桂枝湯嗎,那是汗後可以再汗。我們學241條是下後可以再下,這樣就提示我們在臨床上,應當靈活對待,治療以後,根據隨後的臨床現象,來確立新的處理方法。

242條“病人小便不利”,暈是津液被傷了。“大便乍難乍易”,大便難是燥熱阻滯,大便易是燥熱下迫。這個燥熱下迫的概念我們上次課在講那個表的時候已經提到,陽明燥熱損傷津液的途徑有三個,一個煩熱逼近津液外越表現為汗,第二個燥熱逼迫津液偏滲表現為多尿,第三個煩熱逼迫津液下洩表現為下利,這個下利拉的不是糞便而是腸液,腸液分泌多,也是機體排除邪氣的一種表現方式,所以這裡的大便難呢,是燥熱阻結,這裡的大便易呢,是燥熱下迫,是津液下洩,所以它解大便就比較容易了,還沒有達到那個下利清水、色純青的地步,因此大便乍難也是燥熱,大便乍易也是燥熱,這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時有微熱”就是微有潮熱,時就是定時,定時有微熱,那不就是微有潮熱嗎?它潮熱不嚴重。“喘冒不能臥”,這是燥熱上攻,肺氣上逆,就可以出現喘,冒呢是頭暈目眩,那是燥熱上攻,清陽被擾。所以仲景就憑上述的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這些症狀來判斷是“此有燥屎也”,說這是有燥屎,用大承氣湯來治療。這又證明,它判斷燥屎是根據病人的臨床症狀。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下面我們看第252條,“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一個外感病,六七天的時候,病情當然就容易發生變化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有的注家說目中不了了是視物不清楚,那就應當是病人的一個主訴症狀,病人說大夫我看東西不清楚,你看看書上這五號字,我怎麼看不見。現在這個病人已經發展到眼睛都呆滯凝視無神的狀態了,他還能夠主訴說大夫我看東西不清楚這樣的話嗎?所以我覺得,目中不了了不是病人的一個主訴症狀,而是醫生看到的一個客觀現象,是他兩目呆滯凝視無神,目中不了了就是目睛昏暗,不清爽,沒有光澤。你看這個小孩眼睛黑白分明,亮亮的,閃著光。看年輕人的目光,炯炯有神,這是精、氣、神充足的一種表現。而我們看到的這個病人,眼睛昏暗無神,沒有神采,兩個眼睛呆滯凝視,像那個羊的眼睛一樣,這不正是陽明燥熱內盛下傷肝腎之陰,肝腎陰精被傷目睛失養的表現嗎?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失神的表現,肝腎陰精被傷,目睛失養,實際上也是失神的表現。所以我覺得“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醫生望診所看到的現象,而不是病人主訴看東西不清楚。“無表裡證”並沒有明顯的潮熱,心中懊惱,大汗出,從外表上可以看得到的熱證。也沒有明顯的繞臍痛、腹滿痛,腹大滿不通這些裡證,只要有大便難,只要有身微熱,這就是實!不僅是實,你還要用大承氣湯來急下陽明燥熱。後世醫家就覺得,前面呢有譫語,有潮熱,只是因為脈滑而疾,症狀象大承氣湯的適應證而脈像不象,張仲景還小心翼翼的用小承氣湯,先試探試探它是不是轉氣?轉氣以後呢他還是繼續用小承氣湯,而不用大承氣湯。那麼小心翼翼。可是到了252條呢,大便難,身微熱者,無表裡證,只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他就冒然用大承氣湯,還要急下,所以覺得不大好理解,因此就給它補充上,要想急下的話,一定有潮熱譫語,要想急下的話,一定有繞臍痛,腹滿痛、腹脹滿不通。實際上這個補充是畫蛇添足,為什麼這麼說,病人到了失神的地步,到了正氣大衰的地步,到了肝腎陰精被傷的地步,他的機體的反映能力,他對邪氣的抗病能力就大大下降了,所以那個正邪相爭很激烈的臨床症狀,它就表現不出來。

前些日子我看一個肝移植的病人,這個病人本來要選為我們國家的科學院院士的,結果他得了肝病,一檢查是肝癌,在天津做的肝移植,因為他是我們國家很難得的人才,這個人原來的性格和脾氣,特別特別的好,特別寬懷,特別大度,在家中是個長子,上面孝順父母,下面關愛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單位也是一個非常出類拔萃的工作優秀,待人接物都是非常寬厚的,一個長者風度的人。做完肝的移植以後,這個移植效果還不錯,他活下來了,從此性情大變,變的暴躁,變的自私,變得無情。他媽媽去看他的時候說,兒子呀,你還有什麼事情給媽媽交待啊,回去回去回去,我什麼都沒有交代的了,他媽媽說,你怎麼變成這個樣子,我就這個樣子,所以讓別人覺得絲毫不能理解,怎麼這個樣子。六親不認,他還有更多絕情的話,六親不認。他的妹妹曾經是我的學生,就跟我說這件事情,我說你知道給他提供肝移植的是什麼人嗎?她說“我知道,是在石家莊搶銀行槍斃的人,你想搶銀行的人他能去認六親嗎?他能對別人寬厚嗎?就這麼一個肝臟給移植到他身上,他的性格大變,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現代醫學確實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績,器官的移植也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但是許多情況下,一些重要器官的移植,心臟的移植,肝臟的移植,成功了以後,腎臟的移植問題不大,對心理性格的影響問題不大,心臟的移植和肝臟的移植,成功以後,人存活下來以後,心理和性格多發生了變異。英國的一位女士,40多歲,她原來性格是內向的,和丈夫的關係特別好,深居簡出,那麼一個彬彬有禮的人,由於她得了急性擴張性心肌病,醫生給她做了心臟的移植。心臟的移植成功以後,她康復以後,性情大變,吃辣椒,抽菸,泡迪斯科舞廳,還傍上幾個吉普賽男孩,還喝酒,她丈夫忍受不了她的這種特殊的變化,說你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她說我也不知道,就好象另外一個靈魂活在我的軀殼裡一樣,莫名其妙。

其實醫生明白,因為給她提供心臟的是一個18歲的男孩子,這個男孩子是個不良青年,好飛車,好喝酒,好吃辣椒,他有好多女朋友,天天泡迪斯科舞廳。搞器官移植的醫生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他們西醫不承認心理情志是五臟所主,他認為是在手術的過程中,由於大腦缺氧時間長,引起了心理的變態。但是我們學中醫的清楚的知道,心理情志和情感和五臟的健康狀況,是密切相關的。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我還說這個病人,肝臟移植以後,也許是用免疫抑制劑,也許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他每天心煩急噪,煩躁易怒,睡不著覺,然後全身疼痛,後來知道全身疼痛是腫瘤細胞的轉移,為什麼給他做肝的移植呢,他是肝癌,後來知道,天天給他用度冷丁,最後用到最高級的麻醉藥,國家給他花了150萬元,有一天他突然全身不痛了,也不暴躁了,也不心煩了,醫生問他,你還有什麼不舒服的嗎?我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了,醫生很奇怪,你還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的嗎?我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你們幫忙的了,你們都走吧,12個小時以後他去世了。這正是去世之前,人體的正氣對邪氣完全沒有反映能力,就連那個疼痛的感覺都沒有了,所以症狀就隱匿不見了。而我們現在這一條,252這一條,它是正氣大衰,神氣已失,正邪鬥爭,正氣抗邪的能力已經沒有了,正邪鬥爭的趨勢已經和緩了,所以你要給他補充上潮熱,譫語,腹滿痛,繞臍痛,這些正邪鬥爭激烈的症狀,那等於畫蛇添足,不符合實際病人的情況。

在18世紀英國有一個醫生,他提倡對抗療法,什麼叫對抗療法呢?你這個病人不是送到我這個診所裡頭,在發高燒嗎?你這個病人不是狂躁不寧嗎,四個小夥子都摁不住嗎?我給放血,放到你失血性休克的時候你還狂不狂,不狂了,你還燒不燒,不燒了,哎,你看看這個病人不狂了吧,老實了吧,躺下了吧,你把他拉走吧,有些病人拉到半路上就死了。他是不狂了,都快到失血性休克了,他還狂嗎?他是不燒了,都快到失血性休克的地步,他還能夠燒得起來嗎?所以這叫對抗療法。不放血的話,他就用瀉下療法,要下,拉到使病人產生虛脫的地步,所以很大一部分病人因為失血性休克,因為虛脫,就使那些症狀隱匿不見了,而隨後就可能誘發死亡,所以他這種對抗療法,在18世紀末,就是這個醫生用,不久就再也沒有人用了,這個醫生髮現這個(太危險),他也不在用了。

所以我們對陽明急下的這一條原文,不要去給他補充那麼多的,陽明腑實證的臨床特徵,僅從身微熱,大便難,就應當判斷這種肝腎陰精大傷而失神的症狀,就是陽明燥熱造成的,當然對於臨床來說,我們還可以根據病程來判斷。

253條,”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這主要是因為汗太多,傷陰,化燥的發展趨勢比較快,所以要當頭瀉下。

254條也是講的病情發展比較“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一個太陽表證,發汗病沒有好,很快出現了腹滿痛,就說明邪氣入裡傷陰,化燥,成實的這種發展趨勢也非常急,所以要用大承氣湯積極的瀉下。這三條都用了“急下之”這三個字,後世醫家把它叫做“陽明急下三證”。

陽明病之所以要急下,就是因為它已經損傷了下焦的陰液,所以是急下陽明來救少陰,以後我們講到少陰病篇的時候,還有少陰急下三證,我們到時候再和陽明病這三條,來一起討論。

下面我們看255條,“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這一條沒說傷寒,也沒說太陽病,也沒說陽明病,它只是說腹脹滿,持續不消退,即使偶爾有減輕的時候,這種減輕也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再結合《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它那個裡頭提到了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也提到了腹滿按之痛為實,按之不痛者為虛,因此我們可以判斷,第255條講的不是陽明腑實證,講的是大承氣湯的另外一個適應證,那就是雜病的實證的腹滿。我們前面談到的大承氣湯的適應證,都是指的陽明腑實證,我們現在談到的是大承氣湯,可以治療雜病,雜病的腹滿屬於實證的,可以用大承氣湯來進行治療。

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單純性腸梗阻的依據所在,單純性腸梗阻它的一個特點之一就是腹滿不減,減不足言,按之痛,因為它沒有全身的熱毒的症狀,所以我們準確的說它不是陽明腑實證。

下面看256條,“陽明、少陽合病”,陽明是有熱的,少陽是有膽熱的,所以這種陽熱下迫“必下利”,因此這個下利呢,是陽明和膽熱下迫腸道所造成的下利,應當屬於熱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陽明的脈是滑數實大,陽明有熱的脈象,應當是滑、數、實、大,少陽有熱的脈象應當是弦。陽明是屬土的,少陽是屬木的。這是我們涉及到的條文中,直接涉及到無行生克的問題,木是克土的,“其脈不負者,為順也”,陽明和少陽同病,如果脈象表現為滑、大、數、實、提示了陽明脈盛,那麼木氣不能克土,這就叫做“順”,這就叫做“不負”少陽和陽明同病,脈象表現的是陽明病的脈象,這就提示了木不能克土,這就叫做“順”,它的預後就好。如果脈象表現的是少陽弦脈為主,這就叫木氣盛,土氣虛,木就容易克土,這就叫“負”這就叫“失”預後它就不好,“互相剋賊,名為負也”為什麼把它叫做“負”啊?木旺而土虛,木氣能夠克土,這就叫“負”,這就是“逆”,這就是“不順”。這段話呢臨床意義不是太大,我們就把它放在這。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下面“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這是講的大承氣湯的第三個適應證,可以治療食積內停。所以這裡沒有說陽明病,也沒有說潮熱、譫語,這些全身毒熱的症狀,只是脈滑而數,仲景又說有宿食,就是食積內停,食積內停,也可以瀉下啊。

這樣的話大承氣湯的適應證,我們已經談了三個了,一個是陽明腑實證,一個是雜病的實證的腹滿,就是那個“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再了就是食積內停而見到滑數脈的,那當然有食積內停熱化熱的傾向,而不是寒積內凝,滑主食積,數主裡有熱,所以是食積化熱的一個特徵,而不應當是寒積內凝。

239條“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就說明燥熱內結,不僅氣機壅滯,腑氣不暢,而且又血脈不和,出現了疼痛。“煩躁,發作有時”怎麼叫煩躁發作有時呢?就是在日晡前後出現了煩躁,煩躁在日晡前後發作,實際上這和那個日晡潮熱的病機是一樣的,陽明有燥熱,在日晡前後,陽明經氣旺盛,正邪相爭激烈,就出現了煩躁,那麼仲景就憑這樣三點,不大便一點,繞臍痛一點,再加上日晡前後發煩躁,這就證明“此與燥屎也”,你們(講義上)那個“燥”是足字邊的,是火字邊的,火字邊是對的,我這個版本是足字邊的,是錯的。“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那麼既然有燥屎的話,當然可以用大承氣湯來瀉下了。

下面看215條,“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典型的大承氣湯適應證已經存在了,“反不能食”那為什麼用個“反”字呢?應當說陽明有熱應當消谷善飢,現在呢不是消谷善飢而是不能食,所以它用個“反”,為什麼會這樣呢?“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我們說胃代表整個胃腸系統,燥屎它不可能在我們解剖學的這個胃中,如果解剖學的這個胃裡有燥屎的話,那打嗝的氣味是相當不好的,所以這個胃是指整個胃腸道,有燥屎五六枚,所以有人提出來大承氣湯適應證,就是乾結的糞球,仲景曾經說過用數枚來數,實際上我的理解是,這個五六枚是既不多也不少,它在這裡實際是提示陽明燥結的程度不輕,也不是特別重的,特別重的它要急下,不輕也不重,這就導致了燥熱阻結,陽明胃受納功能受到影響,所以它就不能食。“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下面應當接“宜大承氣湯下之”,那這個時候應當用大承氣湯來瀉下,“若能食者,但硬耳”如果吃飯還可以的話,進食還可以的話,這只不過是大便硬結罷了,所以這裡的燥屎和大便硬,只不過是來說明陽明燥結的程度的輕和重,217條講的是裡實兼有表的時候怎麼辦?“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汗出是熱迫津液外越,譫語是燥熱循經上擾心神,所以仲景說這是有燥屎在胃中,也就是這是陽明燥熱內盛。“此為風也”,他同時說,這是還兼有太陽表邪,這個風是太陽風邪在表。“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因為裡有燥熱,外有表邪,如果需要用瀉下的話,“過經”是指的太陽經的邪氣,已經離開了太陽經,完全過度到了陽明,這個時候你才可以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如果瀉下太早的話,那麼你就會傷表氣,因為瀉下藥是使人體的正氣趨向於體內的,表氣就趨向於體內,所以他說表虛,原來就有裡實,結果導致了譫語,語言必亂就是譫語啊,由於表氣被傷,表氣虛,邪氣入裡,加重了陽明裡實,所以就導致了譫語這種變化,這種證侯“下之愈,宜大承氣湯”,就是過經,邪氣完全過渡到陽明的時候,你才可以下,瀉下的話就應當用大承氣湯來治療,所以“下之愈,宜大承氣湯。”它的意思是接在“過經乃可下之”這句話的後面。

238條“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惱而煩,胃中有燥屎,可攻。”這就是一下不解,可以再下,這條我們就注意一個“心中懊惱而煩”是判斷陽明有燥結的一個症狀特徵,邪熱和陽明糟粕相結,導致了熱鬱,鬱熱擾心就出現了心煩的重證。我們在《傷寒論》中,出現心中懊惱的證侯曾經做過歸納,梔子豉湯適應證是無形鬱熱,大結胸證是水熱互結,熱鬱胸膈,大承氣湯證是燥熱互結,熱邪和陽明糟粕相結,然後鬱熱擾心,都可以出現心中懊惱,可見心中懊惱,出現這個症狀都是鬱熱擾心。“胃中有燥屎者,可攻”,最後一句話,“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中間指的是什麼呢?“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也”。你要用大承氣湯的話,一定是腹脹的,腹脹滿、繞臍痛,腹滿痛,如果是肚子輕度的脹滿,大便是初頭硬,後必溏,這不是燥熱而是太陰脾虛。太陰脾虛為什麼會出現初硬後溏,這樣的臨床表現呢?當然太陰脾虛,運化失司,寒溼下注,升降紊亂,經常可以有下利,其實也有的時候,太陰脾虛,運化無力,腐濁不化,腸道不運。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情況下脾虛的,脾虛腐濁不化,腸道不運,腸道內的這些飲食物呢,存留的時間太長,所以日久初頭從陽明燥化而成硬,這就造成了初頭硬,可它畢竟是太陰脾虛啊,運化機能差,水溼運不走,所以後必溏,又因脾虛,水溼不運而後必溏。所以大便初硬後溏,是一個脾虛的很典型的表現,脾虛水溼不能運走,大便本應當是溏的,為什麼初頭硬呢?因為腸蠕動太慢了,這些溼濁,這些腐濁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太長了,太陰和陽明相表裡,所以那個初頭就從陽明燥化,而變的乾燥,把這個乾燥的初頭排出來之後,隨後還是稀的,初硬後溏是典型的一個太陰脾虛的證侯。你不要把這種太陰脾虛的初硬後溏,當作陽明腑實證,更不能夠用攻下的方法治療。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好,關於大承氣湯適應證的條文,我們就談這麼多,如果我們一開頭就講條文的話,大家會覺得這些條文非常散亂,難以把握它的全局,所以我們一開始用表解的方式,大家基本抓住它的病機。陽明腑實證兩組證侯,一組是毒熱盛的證侯,一組是腹部的實證表現,以熱盛為主的用調胃承氣湯,以腑氣不暢為主的用小承氣,熱既盛而腑氣壅滯又重的,我們用大承氣湯,在臨床上就這樣區別就可以了。

陽明實證的三個承氣湯證,我們就談完了。三個承氣湯在臨床上,一般的內科臨床用得不是太多,但是在傳染病,傳染病病房,在外科急腹症方面應用的機會很多,有許多高熱的傳染病發展到後期,不用承氣常常不能夠解決問題。

也許我們在座的有的人接觸過臨床,因為我們是一般的內科門診,覺得用它的機會不多,但是我們把握了這個方法,今後在許多情況下,都可能會有用它的機會。

實證的下一個證侯是脾約證。

脾約證看原文247條,“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色在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趺陽脈就是足背動脈,足背動脈搏動的地方,正好是足陽明胃經衝陽穴所在的部位,所以在《傷寒論》中,就以摸這個趺陽脈,也就是摸足背動脈,來判斷脾胃之氣的盛衰。趺陽脈浮主胃有熱,趺陽脈澀主脾陰虛,你看又一次是浮主熱,第五次了吧?趺陽脈浮主胃有熱,趺陽脈澀主脾陰虛,所以脈搏才澀滯不利,仲景自己說“浮則胃氣強”就是胃有熱,胃氣盛的表現,當然這個胃氣盛是指邪熱了,“澀則小便數”是因為胃陽盛,脾呢它能夠把津液向全身輸布,但是脾陰不足,它不能夠把津液還入胃腸道。

脾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把胃腸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向全身輸布,還有一個,就是把已經氣化好的津液還入胃腸道,使食物的渣滓,使糞便能夠滋潤地通順地下行,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談到的,腸道的吸收機能和分泌機能,都屬於中醫所說的脾的機能。現在胃陽盛而脾陰不足,脾只能把津液吸收走,沒有力量把津液還入胃腸,這樣的話津液就都從小便偏滲,所以澀則小便數,澀不是主脾陰虛嗎?脾陰虛無力把津液還入胃腸,結果津液、水液都從小便偏滲了,所以造成了小便數多。“浮澀相搏”這個相搏呢不是相爭、相鬥,而是相合,在《傷寒論》中這個“搏”有時候是指的相搏結、相鬥爭,有的時候是指的兩個因素相結合,“浮”在這裡代表胃陽盛,“澀”在這裡代表脾陰虛,胃陽盛和脾陰虛這兩個因素相結合,結果就導致了大便硬,胃陽盛當然就要傷津液了,脾陰虛,脾不能夠把津液還入胃腸道,結果就造成了大便硬,“其脾為約”,所以這是脾為胃輸布津液的功能受到了制約,不能夠把津液還入胃腸道。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這就象我們生爐子,你說你在爐子外面撒一點水,這個水能進到爐子裡頭去嗎?因為裡頭有火,譁...就給蒸發掉了,不能夠把津液還入胃腸道,這個脾輸布津液的功能,受到了胃的陽氣的制約和約束,所以簡稱它是“脾約證”,治療用麻子仁丸。麻子仁丸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潤腸通便的一張方子,它的藥物組成那,我們前面說過三次了吧,因為是為了通便,所以用小承氣湯作底方,為了潤腸加了麻子仁,加了杏仁,這兩個都是含油脂的藥,為了養血滋陰,加了一個芍藥,所以我們說“二人(仁)一勺(芍)小承氣”。“上六味,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梧桐子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看到的黃豆那麼大,“飲服十丸,日三服”一天吃三次,“漸加”就是慢慢的加,“以知為度”什麼叫“知”?

《方言》說“差、間、之、愈也”就是以愈為度,大便通了這就行了,所以這個量,它的加減是根據用藥以後,病人的反映來決定的,今天市場上的麻仁潤腸丸和麻仁滋脾丸,它的藥物組成都是在《傷寒論》麻子仁丸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來的,它們都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顯而易見,雖然說潤腸通便但是它畢竟用了大黃,偏於寒涼,所以我們在臨床上用麻子滋脾丸,和麻仁潤腸丸的時候,真正的高年體弱的這種便秘的人用的時候呢,還要稍稍當心一些。我用這個藥來治療習慣性便秘,治療老年人便秘,治療產後便秘,我有個習慣,習慣是什麼呢?就是讓病人晚上吃一次藥,先吃一丸看看,如果不行呢,吃一丸半,還不行呢,一次吃兩丸,看看第二天早晨有沒有大便,我一般不習慣早一丸晚一丸這樣吃,這是一個潤下通便的方子。

現在我們在臨床上什麼通便靈啊,還有蘆薈的那些藥啊,都很多,它們的功能都和麻仁潤腸丸有些接近,用於習慣性便秘有一定的療效。

陽明實證,我們講了腑實證,講了脾約證,這樣的話,陽明實證的兩個證侯我們就談完了,關於津虧便結證,關於陽明蓄血證,這都屬於陽明的實證,那我們就留在下次課來上。

今天的課就到這,下課,謝謝大家!!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1、

2、

3、

4、

5、

6、

7、

8、

9、

10、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7、

38、

39、

40、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郝萬山講傷寒論文字版——第43講陽明腑實證(3) 脾約證

本頭條發佈的版權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當,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與醫生成朋友,多個健康顧問,健康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