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告別自卑,自信有方法

成功不僅僅是有很多錢。很多非常有錢的人卻依然過著一種非常不幸福和不平衡的生活。成功是不斷提升你自己、你的生活方式和你的為人處事的方式。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不成功?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自我提升?你越想進行自我提升,你就越必須將注意力放在少數最重要的事情上。正如商業哲學大師Jim Rohn所說的那樣:“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他們只關注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淺談自信

教你如何更好地關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按照這些方法做,你將會變得更加自信:

‍(一)每天早晨忍受5分鐘的痛苦‍

根據心理學家Ron Friedman的觀點,每天的前三個小時可以成就你的人生,也可以毀了你的人生。他是對的。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早上有三個小時的時間是可以保持非常專注的狀態的。

你面臨的挑戰就是學會如何處理五分鐘的痛苦。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當你設定鬧鐘並早起的時候,鬧鐘響起的時候你一定會感覺很糟糕和痛苦,因為你不想起床。但是你能在鬧鐘響起後馬上就上床並開始做點什麼的話,這種糟糕和痛苦的感覺將只會持續5分鐘。

否則,你要麼醒著躺在床上不願起來,要麼在懺悔中重新睡去,不管是哪種情況,你的痛苦糟糕的感覺只會越來越嚴重。你在床上躺的時間越長,你的感覺就會越糟糕。研究表明,你在做某件事上猶豫不決的時間越長,你就越不可能去做這件事。鬧鐘響起後,你在床上躺的時間越長,你起床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你在鬧鐘響起後依然躺在床上不願起來,這裡存在三個根本性問題:

(1)你在欺騙你自己。前一天晚上,當你定鬧鐘的時候,你告訴自己明天早上鬧鐘一響就起床。如果鬧鐘響了你卻不起床,就等於說你欺騙了自己,這時你將會活在內心的自我掙扎中。自我欺騙的反面是自我信任,也就是自信。心理學研究發現,自信不是原因,而是一種結果。如果你做了你承諾要做的事情,你會獲得自信。

(2)你是否會在自己精疲力盡、精神狀態不佳的狀況下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呢,比如進行大規模的金融投資?可能並不會。那你為什麼要在這樣的狀態下決定什麼時候起床呢?你做決定時的狀態決定了這些決定的質量。因此,你應該在自己前一天晚上清醒的時候決定早上什麼時候起床,而不是在你筋疲力盡地躺在舒適的床上的時候決定什麼時候起床。因此,當你的鬧鐘響起的時候,你馬上踐行前一天晚上做出的早起的承諾和決定。相信這一決定,你做出這個決定肯定是有原因的。

(3)早起的痛苦只會持續5分鐘的時間。如果你有一個讓自己早起的有效策略的話,這個痛苦的持續時間可能會更短。當鬧鐘響起的時候,不要給自己任何時間來和你的床進行談判。馬上起床,積極地做些事情來徹底喚醒自己。你可以起床後馬上衝個澡,也可以去其它房間轉轉。這裡的關鍵在於,起床後你需要儘快換一個環境。你的臥室在潛意識裡會觸發想睡覺的慾望,尤其在剛起床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你起床後換個環境,即使只是去上廁所打開燈,這也會讓你變得更加警覺。心理學研究表明,改變環境可以增強你的專注力和警覺性。

正是這5分鐘的痛苦成為了阻止大部分人早起的障礙。正是這五分鐘的痛苦可以讓你無論從心理上、精神上、社會經濟上將自己與大多數人區分開來。正是這五分鐘很可能將決定你是會擁有一個美好的一天還是一個普通的一天。同樣的道理,30天時間將決定是會養成一個好習慣還是會形成一個壞習慣。

早起,並制定一個早起後的戰略日程,這可以讓你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變成一個更明智、更有規劃的成功人士。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晨練,提高效率

(二)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來開啟你的一天。

從那些看似美好的事情來開始你的一天是很容易的,但很多時候這些看似美好的東西並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管理學家Jim Collins曾說過:“優秀是卓越的敵人。”

有無數的好事情是你可以做的,但是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開始你的一天的最理想的方式是什麼呢?

這取決於你生命中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如果是你的信仰,你應該多與上帝溝通,並強化你的信仰。如果是你的業務,你應該繼續開拓你的業務。幾年來,我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健身房,儘管健康和健身對我來說很重要,但它們並不是我的第一要務。

如果你沒有為你的第一要務留出足夠多的時間,那麼它真的是你的第一要務嗎?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 Stephen Covey解釋了“要事第一”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解釋這個概念,Covey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如果你先將小石頭放進桶裡,你就無法再將大石塊放進去了。但是如果你先將大石塊放進桶裡,那麼你依然能將將很多小石頭輕易填進去。

你最開始做什麼將會決定你的軌跡。

光早起還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將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當你將最重要的第一要務放在第一位的時候,你就會確保你在這一天中會優先完成這最重要的事情。在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後,你可以利用一些時間間隙來完成那些不那麼重要的事情。

這對於高質量決策至關重要。最好的決策者做的決策會讓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變得簡單。你做出的最重要的那個決定會讓其他決定變得無關緊要或是變得更簡單。當你將你的時間都用來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時,其它無關緊要的事情會照顧好自己。那些讓你分心的事情和優先級比較低的事情,要麼你分配一點有限的時間給它們,要麼讓它們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因為你已經讓價值更高的事情填滿了你的生活。

(三)勇於面對你抵抗的事情以及你逃避做的事情。

如果你有一段時間一直抵制拒絕做某件事情,你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會受到影響。舉個例子,雖然我的博士學位很快就完成了,但是我一直在迴避和拖延與完成博士論文有關的一些事情。我可以很容易用我的時間去做其它很多很酷、很重要、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在我的腦海中,我知道我忽略了一些對我個人目標至關重要的事情。我拖延了一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我就這樣處在一種裡外不協調的生活狀態中。

有趣的是,當我終於開始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即使只在上面花幾個小時時間,我也會立刻感受到我做其它重要的事情時也會充滿能量。

我開始感到我是有成功的希望的;我開始能看到生活中和周圍其他人身上更多的美;我開始更有動力在我的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目標上取得成功。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重要性時間安排

(四)擁抱多種學習方式。

“一個停止學習、不思進取的人才是真正的老人,不管他是二十歲還是八十歲。” —Henry Ford

根據研究,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困境中,我們可以依靠一些備用的學習方式。然而,也有一些我們每個人都會忽略和迴避的學習方式。

大多數人對於他們感到舒服的學習方式都有一種“成長思維”。例如,如果你喜歡數學,能夠用分析的方法去學習,你可能會相信你在數學上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你可能會把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失敗當作成長的機會。為此,你可能會尋求指導、教育和幫助。你可能會充滿好奇心,想要擴展你這方面的知識和視野。

然而,大多數人對於讓他們不舒服的學習方式會有一種“固定思維”。例如,如果你不喜歡寫作,你可能更願意相信你無法在寫作方面做得更好。你可能會這樣想:“有些東西是你怎麼學也學不好的,你就不是學這個的料。”

與我的博士論文有關的大部分工作都超出了我的主要學習方式(比如大量的統計數據)。所以我會迴避做這些事情。我更喜歡做那些與我的主要學習方式一致的事情,如寫作和教學。

然而,當你做那些你內心抵制的事情時,你就會激活那些被你壓制的大腦區域和情感。你就會在你的舒適區之外的目標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你就會為你自己打開一個全新的學習和體驗世界。你就會在你的大腦中建立新的聯繫。看到自己做一些困難的事情時,你就會對自己更加自信。通過做一些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並且發自內心的想做的事情,你會獲得更多的自信,但想做到這樣並不容易。

例如,我看到很多人想成為藝術家,不管是作家還是音樂家。但這些人中的許多人永遠不會成功,因為成為藝術家所需要具備的商業營銷方面的知識是與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是不一致的,因此他們拒絕學習這部分重要的知識。他們對於商業和營銷方面的知識存在一種“固定思維”,所以最終他們只能過著一種他們並不想過的生活。

諷刺的是,如果他們能夠擅長學習商業營銷方面的知識,願意接受和擁抱一些困難的情緒和落後的學習方式,他們的藝術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因為他們向自己證明了,他們對自己的夢想是多麼的忠誠。他們向自己證明了,他們不僅僅只想成為一個夢想家,更想通過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五)要做一個施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做一個施予者可能並不適合100米衝刺,但它在馬拉松比賽中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沃頓商學院教授Adam Grant

很多人都是索取者,尤其是那些拼命想要成功的人。這種人之所以會與其他人建立關係,完全是為了能從這段關係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說得更直白一些,這些人是交易型的。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種交易,或者是一種交換。

索取者不會真正的給予。他們只在為了達到自己某種目的時才會給予。而且,只有當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時,他們才會心存感激。他們總是低估別人給予他們的東西的價值。如果他們無法從這段關係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便不會珍惜這段關係,這段關係基本也就結束了。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學習能力代表未來

(六)不要高估了你對一段人際關係的貢獻,而低估了別人的貢獻。

想一想你自己的人際關係。在大部分人際關係中,你是高估了你的貢獻還是低估了你的貢獻。此外,你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其他人對這段人際關係的貢獻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高估了自己對一段人際關係的貢獻,而低估了別人的貢獻。如果你是一個給予者,你就會珍惜和欣賞別人的貢獻。你會對其真誠表示感激。你不會認為別人的貢獻是理所當然的。

(七)要多和匠人在一起,而不是和推銷員在一起。

“要成為一個質量的標杆,有些人不習慣面對一個卓越的環境。” —史蒂夫.喬布斯

你的生活質量是由和你一起生活的人決定的。

我發現,大多數人對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工作都有一個很低的標準。他們習慣拖延,直到最後一分鐘才能把事情做完,這樣質量就很難保證了。他們是索取者,也就是說,他們想盡辦法儘量少做一點事,而不是儘可能多做一點事。

一個人做任何事的方式就是他們做每件事的方式。如果他們在工作中不注重細節,他們在設計生活中其它事情的時候也不會注重一些重要的細節。

最近,我決定和那些真正的匠人一起合作。是的,合作的進展可能會稍微慢一些。但最終的合作成果質量是10倍甚至100倍的好的。和他們合作,工作不那麼倉促;生活的質量更好;計劃更加全面,質量也更高;對結果的期望更高;學習得更深刻。

我這裡所說的生活的質量,我指的是字面意義上的生活質量。和那些對他們自己的工作、飲食、花費時間的方式、花時間在一起的人、購買的產品的質量等的要求都很高的人在一起工作,這會讓你更加註重細節、對生活更有激情、在生活中更願意給予。

生活中有很多人是推銷員類型的人。這些人通常都是索取者。他們真的很善於交談,但他們的生活卻一團糟。

你需要和那些匠人和專家一起工作。然而,這些藝術家也是科學家和營銷人員。這些人最關注的是出色的完成工作,他們也會研究商業、戰略和市場營銷方面的東西。你不能成為一個只有一技之長的人。

你需要和那些關心你的工作的成功與影響力的人,這些人會幫你提高你對你自己,你的工作以及你能為世界做出的貢獻的期望。

​(八)決定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想辦法過上這樣的生活。

很少有人能做到量入為出(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的限度)。大多數人已經陷入了嚴重的消費主義,他們嚴重依賴賬單生活,尤其是在西方國家更是如此。

對大部分人來說,“量入為出”是你能給他們提的最好的建議了。實際上,量入為出應該成為一個健康的財務生活的基石。

相比將你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你目前收入的基礎上而言,一個更強大的方法是主動地決定你想要過上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想辦法過上這樣的生活。

當你是一個給予者時,擁有更多並不是為了擁有本身。雖然擁有更多不是一種罪惡。問題是可能會慢慢沉浸在物質的東西中,並試圖在這方面追上別人。

擁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沉迷於財富,就像《搏擊俱樂部》裡所說的那樣,那些你擁有的東西最終會擁有你,它將成為長期健康和幸福的替代物,然後它就變成了一種病態。但是,如果你在擁有美好的東西的時候不害怕它被奪走,那麼這就是一件好事。因為錢真的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工具。

錢是一種工具。你賺得錢越多,你就能做越多的好事。與其讓你的夢想融入你當前的生活方式,不如讓你的生活方式融入你的夢想。

決定你想要什麼。為你的生活創造一個大膽的願景。決定你想要怎樣去奉獻,決定你想過怎樣的生活,然後找出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當你的原因清晰而有力的時候,你就會找到實現它的方法。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財富

(九)儘快地讓你的收入自動化,從而為自己騰出更多時間。‍

“當你的被動收入超過你的支出時,你就會獲得經濟上的自由。”—《百萬富翁的思維秘密》作者 T. Harv Eker。

“實現財富自由和鉅額財富的一個關鍵是一個人將收入轉化為被動收入和投資組合收入的能力和技能。”—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Robert Kiyosaki。

你越早能創造被動收入流,就越好。

思考收入時,最好只將工作收入算成收入的一部分。首先你通過工作賺取收入,然後利用一些投資理財工具將收入變成更多的錢。所以,從今天開始,就為自己選擇一個投資工具或投資工具組合,將你至少10%的收入投入進去,最終你將能從中獲得越來越多的利潤。如果長時間這樣做,你就會為投資給自己帶來的回報所驚歎。這時,和大部分高收入人群不同,因為只要你想,你可以隨時選擇停止工作,因為你的錢正在為你賺取更多的錢,而這些錢能確保你過比較舒適的生活。

(十)在你所從事的領域內,成為全世界的頂尖人才。

有時你會覺得,可能你永遠也實現自己的夢想。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有數不清的障礙和困難會擋在你面前。你需要在與成千上萬人的殘酷競爭中脫穎而出,最後才能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而真相是:要想贏得大部分的競爭對手其實並不困難,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們正在面臨和你一樣的各種現實的挑戰。你只需要對自己做一些調整和改進,便能實現快速的自我提升,並順利進入你所在領域的前5-10%。實際上,從前5-10%躋身到前1%才是你將面臨的真正挑戰所在。進入所在領域的前5-10%僅僅需要你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要想進入前1%則需要你做出一個根本性地改變。

從業餘愛好者開始。很少有人能夠謙卑到願意從業餘愛好者開始做起。他們打著完美主義的旗號,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你身邊肯定就有很多這種人,他們多年來一直在嘴上說要幹一番大事業,但卻一直不行動。他們在內心深處會害怕,害怕別人怎麼看待他們。他們深深陷入了“分析導致癱瘓”的狀態而無法自拔。他們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而是按照他們認為受他人歡迎的方式做事情,他們只是模仿那些已經流行起來的東西而已。

獲得指導和教育。認真地對待你的夢想。其實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你只有認真地對待夢想,才能擺脫平庸、實現卓越。為此,你需要獲得指導和教育。在你準備好進入下一個階段時,你心裡是知道的。因為為了讓自己能夠順利到達下一個階段,你會在導師身上做適當的投資。你的承諾水平和行動力是可以直接由你的投資水平衡量的。一旦做出承諾,這時為了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你會願意做出任何改變。

不要再按照別人的生活方式來生活了。流行的基本都是錯的。大多人數之所以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表現平庸,這都是有原因的。他們所遵循的規則其實都在阻礙他們取得上佳的表現。他們攀登的是那些傳統的梯子,而那些梯子是會減慢他們的攀登速度、使得他們一直平庸下去的。不要遵循社會既有的規則,要制定自己的規則。要重新制定遊戲規則,讓成功來得更快。忽略那些質疑聲和約定俗成的規則慣例。學會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就是這個內心的聲音在鼓勵你堅信自我、勇往直前。為了能夠快樂地生活,你必須要過著一種忠實於自我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能夠做到忠實於自己,美好的事情自然會隨之而來。

要想成為所在領域內前1%的頂尖人才,你必須要能夠走在懸崖的邊緣,承受住很高的失敗率。這時,你之前學到的所有東西都將與你認為你應該做的事情正好相反。但是你應該相信你的直覺。

要想成為所在領域內前1%的世界頂尖人才,這需要你用全局視角對待你的事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你做的每一件事要麼是在助你完成希望完成的事業,要麼是在阻礙你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業,包括你吃什麼東西、參加什麼活動、花時間結交什麼人、用什麼方式度過早上與晚上這兩個時間段等等。

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去休息恢復。少即是多。當你專注於結果,而不是專注於忙碌過程本身的時候,你工作的時候就能夠做到100%的全身心投入,不工作的時候就能100%的休息放鬆。這麼做不僅能讓你在工作中有好的表現,還能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和恢復。

擁抱恐懼和痛苦。無所畏懼的概念其實是旁觀者強加於人的一個錯誤概念。即使是那些位於所在領域內前1%的頂尖人才,他們也會感到恐懼、經歷痛苦。不過他們知道該如何承受並轉化這種恐懼和痛苦,就像練瑜伽一樣。當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其實也是你開始感覺良好的時候,因為這正是你獲得成長的時候。沒有痛苦的付出,就難有豐碩的回報。大部分人在這個過程中就放棄了,如果你想成為所在領域前1%的頂尖人才的話,你就絕不能放棄。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從而告別自卑?

自信成就人生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我們一起野蠻的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