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多頭菊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盆栽多頭菊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我國菊花多為盆栽,在盆栽菊中又以多頭菊、多本菊栽培最具代表性,栽培技術較高,要求一株多頭(一株三枝著花三朵者為三頭菊,一株五枝著花五朵者為五頭菊,一株七枝著花七朵者為七頭菊,以此類推),主枝明顯,分枝分佈均勻,株形較矮,植株生長健壯,株形完美,莖直立,節間分佈均勻,粗細與高度適當,葉形正,葉色清新,葉片舒展,無病蟲害,無藥害,能充分表現出品種特性。現將多頭菊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期提高其栽培水平。

盆栽多頭菊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1 扦插育苗

1.1 育苗前準備

先要準備好育苗容器,規模化生產要準備苗床,然後配製好扦插基質,基質最好採用無土基質,以礱糠與珍珠岩1~3∶1配製為佳。將配製好的基質置於育苗容器或填入苗床中,其厚度為10~15 cm,整平後備用。扦插是以插穗自身養分供給生長的,故基質中可不含養分,也不必施用基肥。

1.2 扦插時間

最佳扦插時期在5~6月梅雨結束前高溫尚未來臨時。扦插期應根據育苗時間的長短、摘心次數和定頭時間而確定。一般無土基質育苗期為2 周,有土基質育苗期為20 d。上盆緩苗後10 d 摘心,定頭期在7 月25 日~8 月初,最晚不超過立秋。上盆後至定頭按栽培多頭菊花數量的要求,每隔20~25 d 摘心1 次,依據摘心次數推算最佳扦插期。

1.3 扦 插

選擇優良、健壯、無病蟲害的插穗,一般扦插育苗多采用菊株經多次摘心後萌發的,整理後的插穗長度以5~6 cm為宜。整理時可在插穗下部節下1~2 cm 處折斷,去除基部葉片。插穗切忌過長,以便將來控制株高。採摘的插穗切忌暴曬,應堆放在陰涼處並噴水或略在清水中浸泡以保持溼潤,可在水中加入藥劑防治病蟲。扦插的株行距為3 cm,有的品種葉較大可適當放寬。扦插時將插穗1/3 插入基質中,插後用手指輕壓插穗基部周圍基質,使插穗與基質緊密結合,插好一部分後即用細噴壺或多功能水槍用細霧噴足清水,以後繼續扦插,待扦插結束後,如水量不足再重複噴水1 次。對一些名貴品種及高溫條件下扦插不易生根的品種可用生根粉促進生根。

盆栽多頭菊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1.4 苗期管理

主要是控制溫、溼度,在扦插前期要保持較高的溼度,以空氣相對溼度在80% 以上、甚至接近飽和為佳。在扦插後的頭3 d 內保持高溼度不使插穗萎焉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期間要不斷間歇噴霧,噴水要求間隔時間短、水量少、次數多,在一天中,早晚噴水間隔時間略長,中午間隔時間短。陰雨天噴水量及噴水次數都應相應減少。扦插4~5 d 後噴水量可逐漸減少。成苗後出圃前3 d 要降溫、控水,鍛鍊幼苗適應外界環境。

1.5 其他管理

扦插1 周後插穗截面愈傷組織基本形成,根原基開始發生,插穗自身儲存的養分已大部分消耗,葉片開始發黃,為及時補充養分,可噴施0.2% 磷酸三氫鉀及0.2% 尿素1~2次。菊苗出圃前噴灑藥劑防治病蟲。

2 上盆及換盆

插穗生根成苗後要及時上盆,上盆的適齡苗以鬚根長2cm時為好。用不含養分的無土基質育苗則更要及時上盆。上盆時要避免損傷根系,可用較小的盆,避免大盆種小苗、營養面積過大、養分過剩、植株前期生長過旺,且用大盆佔地面積大,不便管理。上盆時宜淺栽,盆土不要一次裝填滿,可裝到大半盆,以後隨菊苗長大再陸續添土。上盆後要將盆略微振動並用手輕輕鎮壓盆土,盆土沉實後澆透水。新上盆的菊苗宜放在廕庇處,經3~4 d 緩苗後可移至陽光充足處正常養護管理。待菊株長大、根系佈滿容器、鬚根從盆孔露出時,將種在小盆中的菊株移栽到較大的盆中並添加盆土,以擴大營養面積。多頭菊整個生育期間可換盆1~2次,主要根據多頭菊著花數量而定。一般上盆時先種於盆徑10~12 cm的盆中,再換到盆徑15~20 cm 的盆中,再換到盆徑25 cm的盆中。每次換盆都要添加盆土並澆透水。

3 摘心與定頭

栽培多頭菊要多次摘心,其作用是促使菊株萌發側枝,形成最適花枝數,便於控制植株高度,防止徒長,防止發生柳葉頭。多頭菊摘心:三頭菊可摘心1~2 次,五頭菊可摘心2~3 次,七頭菊、九頭菊的摘心次數相應多些。1 次摘心者在上盆後10 d,基部可留3~5 葉;多次摘心者在側枝長到15 cm 時進行,摘心後基部僅留2~3 葉,易控制植株高度和發枝數。最後1次摘心在7月25 日至立秋前進行,亦稱定頭。

4 肥水管理

4.1 水分管理

菊花喜溼潤,忌水漬,水澇易死亡。澆水過多易使菊株徒長,澆水不足又會影響菊株生長髮育,澆水量要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生育階段和天氣情況而定,其原則是適時適量,盆土見幹見溼,不幹不澆,澆要澆透。在菊株較小時以及每次摘心後,耗水量較小,為促進腋芽飽滿,要控制澆水。隨菊株長大,氣溫升高,蒸發量加大,耗水量不斷增加,應適當加大澆水量。在梅雨及颱風季節雨水多,遇雨盆內積水,要及時將水排出。在營養生長期,為控制菊株高度,以午前澆水為宜,澆水量以能維持正常生長所需即可。花期澆水,一般在花芽分化期要適當控水,以利花芽分化;在花蕾發育、花蕾露色、花瓣迅速發育時則要充足供水,方能開出碩大花朵。為控制好土壤溼度,可採用葉面噴水的方法,葉面噴水可使葉片溼潤,防止葉片老化,提高光合能力。

4.2 肥料管理

菊花喜肥也較耐肥,多頭菊所用盆土是營養土,在配製時已加入各種肥料,無須再施基肥。在菊株生育期間為不斷補充養分可追施速效性肥料,如經發酵稀釋的豆餅水、骨粉、複合化肥等,也可每週噴施0.1%~0.2% 尿素及磷酸二氫鉀溶液,並不斷增添盆土以補充養分。

5 矮化處理

為控制菊株高度,摘心後要及時噴灑矮化劑,一般可噴B9 400~600 倍液,對矮化劑反應遲鈍的可噴400 倍液,反應較敏感的則可噴600倍液,也可噴多效唑(150~300×104稀釋液),一般噴施2~3 次,對花梗特長的品種要在花梗伸長前噴施矮化劑。

6 整枝造型

按多頭菊著花數量的要求,經多次摘心定頭後,留足側枝數,當側枝長至15 cm 以上時,按需要選留分佈均勻、長勢相等的側枝,其餘側枝均從基部剪去,整枝後可進一步造型。造型要及時,遲了基杆木質化,難彎曲、易折斷。同時造型要因勢利導,順勢而行,將菊株各側枝牽引至不同方向均勻分佈拉成水平,梢部彎曲向上。造型前應停止澆水,使菊株含水量較低,便於操作。牽引可用金屬絲,也可立支柱綁紮固定。菊株在秋天後短日照條件下,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花芽逐漸分化孕蕾,同時花蕾下部的側芽也大量萌發,抽生側枝,這些同化器官的形成勢必消耗大量養分,為使養分集中於主蕾,要及時抹去側芽、疏去側蕾。

7 花枝高度及花期調整

多頭菊整枝後所留側枝常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長勢不勻的現象,因此要作適當調整,可在側枝生長初期,對長勢過於旺盛的側枝噴塗B9 400 倍液,對弱枝噴施液肥。立支柱綁紮時要將矮的花枝上提,長的花枝下曲,以求各花頭在同一平面上。為使多頭菊花朵大小、花期一致,在現蕾後出現大小差異時,可通過疏蕾加以調整。主蕾較大的可留預備蕾,以分散養分,減緩主蕾生長;主蕾較小的則不留預備蕾,促使主蕾迅速生長。不論花枝和花期的調整都要適度,不要應調整失度而適得其反。

花蕾露色後最好將多頭菊置於保護設施內避免雨淋,在陽光強烈照射時,可用遮陽網遮蔭,以保證花的質量。

盆栽多頭菊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