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提升职工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变革,交通运输行业规模扩大、文化多元化现象出现,企业职工心理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尤其是高速公路行业企业,普遍呈现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和人员少、坐班多特点,上班看车流、下班看“流量”的单调、枯燥工作生活环境,极易让职工产生工作厌倦感和业绩缺失感。因此,亟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心灵,用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精神引领行为,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鼓舞斗志,从而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实现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新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

■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根基,增强行业职工的政治幸福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企业必须积极组织职工学懂弄通吃透其精神实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教育引导职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为爱国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增强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政治幸福感。

■用干好本职工作的事业观凝心聚力作导向,增强行业职工的工作幸福感

对企业职工来说,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对自身职业前景的关注上。企业要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关心人,用事业凝聚人心,为职工增强工作幸福感搭建平台。

完善成长机制。关注职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建立职工成长机制和通道,为职工提供尽量多的发展机会,促进职工的个性、才智充分实现,激发职工的潜能,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能力”成为职工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要激励职工在职自学,并对考取相应资格证书的职工报销考试发生费用,给予奖励。同时要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体系,合理界定管理层次与环节,优化部门与岗位权责划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工作程序与办事制度,尽可能避免工作环节重复与反复,最终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与环节,实现直线型、工序化的流程制管理,提高工作与运营效益。加强后备干部选拔与管理,对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及时给予提拔,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为职工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教育培训。把培训作为对职工最大的奖励和关爱,把全面提升职工素质作为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保障。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的不同文化层次、岗位需求,制定学习规划,创造学习环境,确定短、中、长期培训目标,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多渠道创造学习条件,实行招聘和岗位分配时双项选择,专业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培训考核的“强制”与“自由选择”双结合“两个双向选择”。努力做到“八个有机结合”: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与开展适合职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机结合;二是导师带徒、兴趣小组等传统培训方式与模拟操作、能力拓展、案例教学等新型的培训方法有机结合;三是“送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四是“压担子”与“扶梯子”有机结合;五是建立学习工作室、课题攻关、绝招绝技展示活动与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结合;六是建立完善培训激励评估机制,业务培训、考核成绩与年度收入、评先、晋升挂钩有机结合;七是建立完善职工素质档案,规范教学管理体系与明确各项培训课程的学习周期、授课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有机结合;八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选聘教师与有针对性地购进、编制教材,按需施教有机结合。通过“八个有机结合”创造和巩固职工的发展愿望和动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激发和鼓励职工主动学习知识,刻苦钻研技术,练就过硬本领,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储备,更好地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氛围做依托,增强行业职工的生活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必须更加关注职工身心健康,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友善的环境,有效提升职工的归属感、自豪感,不断增强生活幸福感。

坚持把职工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有力措施,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免除职工后顾之忧,把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舒缓”压力,如组织各种球类比赛、放电影、兴办“职工书屋”、举办书法摄影展、组织文艺晚会等等,寓教于乐,促进职工交流,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

逢重要节日慰问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和一线职工。每年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过一次生日,送一份礼物,当一天监督员,提一份合理化建议”,把组织的温暖时刻送到心坎上。让职工在生活、工作的每一天都能不断产生幸福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开创职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共进共赢的良好局面。

此论文为廊坊市科学技术局软科学项目,项目编码:2018029036。

(作者单位:廊沧高速公路廊坊建设管理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