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境外电商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跨境电商,境外电商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实际上,电商算是一个舶来品。

1995年,两个重量级的电商平台问世。Pierre Omidyar成立ebay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其当时的女朋友酷爱Pez糖果盒,却为找不到同道中人交流而苦恼。于是Omidyar建立起一个拍卖网站,希望能帮助女友与全美的Pez糖果盒爱好者交流。可是事实上,Omidyar第一件成交的物品是一只坏掉的雷射指示器,以14.83元成交。他惊讶地询问得标者:“您难道不知道这玩意坏了吗?”Omidyar接到了以下的回复信:“我是个专门收集坏掉的雷射指示器玩家。”——这也许就是电商的魅力所在:它总是能满足特殊需求的用户。

另外一家电商巨头亚马逊1995年成立于美国最具IT创新性的城市西雅图。如果把ebay对标成阿里巴巴的话,那么亚马逊更像是京东——因为从一开始,亚马逊只经营网络的书籍销售业务,后来才逐渐拓展了经营范围,现在号称是“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

相比成立于1999年9月的阿里巴巴、1999年8月成立的易趣,2000年成立的卓越网,和2004年1月开始拓展电商业务的京东,国外的电商企业可谓占尽市场先机。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国外的电商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遂。

实际上eBay和亚马逊最初都选择了被认为最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通过与国内的电商企业合作。2002年,eBay收购了易趣,更名为eBay易趣。2006年12月,eBay宣布与中国Tom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新的合资公司Tom占51%股份,eBay占49%,将继续易趣国内交易。另成立新公司CBT负责跨国交易部分的业务。但之后在与淘宝的竞争中落败,失去市场竞争力。于是,在2012年4月,eBay正式宣布推出中国市场,自此易趣不再是eBay在中国的相关网站。

用铩羽而归来形容eBay一点儿也不过分。相比eBay,亚马逊输得也许没有看起来那么丢脸,但是实际上,也仅仅是处在一个有苦不说的状态。

最初,紧随eBay之后,2004年,亚马逊收购了卓越,此后,用了3年的时间,2007年,将卓越网的名字改成“卓越亚马逊”,然后又用了4年的时间,到2011年,才正式更名为“亚马逊中国”——在改名字问题上的所谓“循序渐进”,既可以理解成是对商业规律的尊重,以期达到公司间的平稳过渡;当然,也不能否认,这种循规蹈矩的IT公司作风,实际上已经不太合适当时风风火火的物联网节奏。其带来的最大恶果:亚马逊中国没有迅速在中国用户当中树立自身的品牌,错过了最佳的发展周期;同时,给了同期进入互联网电商领域的京东一个发展的空间。

后来的事实证明,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完全不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对手。

在与玲琅满目的阿里巴巴、价格优势明显的京东相比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亚马逊中国最被用户诟病的,也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就是页面设计不符合消费者习惯的问题。这也难怪,中国用户已经被阿里巴巴和京东“惯坏”了,对来自购物网页的明晰、简单、易操作等等要求非常高。但是亚马逊的页面需要全球统一,需要面向各个地区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在区域用户个性化和企业管理标准化之前,亚马逊选择了后者。毋庸置疑,用户体验变差的结果,就是导致非常多最初的卓越网用户,开始抛弃亚马逊,转投京东和阿里巴巴。加上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快递、即时通讯、付费方式……各个层面的围剿,亚马逊实际上在国内电商业务上,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4年,亚马逊推出海外购业务——毕竟亚马逊全球网购平台的资源是所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这被看成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实现业务突破的最后一个机会。2年后,2016年年底,亚马逊中国为了加强海外购业务,又引进了在美国亚马逊的Prime会员服务。并且在本地化的过程中,针对中国地区的Prime会员,200人民币以上的跨境订单全年无限次免费配送,国内订单零门槛全年无限次免运费——这是亚马逊Prime会员落地16个国家中,首个提供跨境订单免费配送的会员服务。

但是此时的中国市场,已经号称是全球电商市场最发达的地区,这不仅仅是目前中国网购规模所决定的,还由于现在整个中国网购市场的从业人口、配套产业的成熟度也更加领先,同时,更是由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自身对网购的接受程度、依赖程度和成长速度所决定。

而且,此时的跨境网购,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甚至在2014年8月1日,海关总署“56号文”生效后,相关的跨境购物相关法律法规都已经趋于完善,海外购物平台不仅有传统的零售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也有最新涌现的创业公司如洋码头、小红书。

选项越多,用户的要求也就越苛刻。与选择境内购平台类似,消费者对跨境网购平台的选择理由:除了货品的品类要足够丰富,保证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还需要能够提供清晰快捷的服务和足够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很显然,亚马逊的所谓自以为的优势在其中并没有特别突出。

虽然在今年年初,亚马逊中国副总裁顾凡发布的《2017跨境网购趋势报告》时强调:在推出一年的时间内,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增长了800%的会员数量,Prime会员日当天销售额同比增加了300%。参照以往的数据,不难发现,事实上这种增长对于亚马逊来讲,很难起到反转乾坤的作用。

如果失去了跨境电商这个最后的稻草,最后一块遮羞布,境外电商在中国市场的前途,实际上已经一目了然。实际上,这也代表了大多数跨境发展公司普遍会遇到的几个问题:进入时机、区域战略、竞争手段……无论如何,过去的错误,应该给今天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借鉴,才算真正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