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爲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8月5日,一對雙胞胎姐妹在青島一沙灘遊玩時走失,朋友圈紛紛開始了接力找孩子。

而今天下午,官媒發佈了最新的消息:也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

雙胞胎姐妹二人已全部遇難。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悲劇已經發生,指責孩子的家長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已經要承受太多悲痛。

可“雙胞胎失蹤事件”發生初期,除了搜救信息,還有各種謠言浮出。

有說“已經找到了”,還有說“被一個男人帶走了”,連我也收到了熱心讀者的問詢: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我對於朋友圈、微信群和口口相傳的新聞,向來有所警戒。

非官方消息,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急於傳播,一定先證實其真實度。

如果讓謠言拖延了救援進度、偏移了救援重點,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日後如何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誰家還沒有個孩子呢,誰家孩子不上街、不玩水、保證不調皮呢。

孩子的天性活潑,但作為家長,作為成年人,作為旁觀者,有些事你必須知道:

1

你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2017年,陝西咸陽的一位母親,帶孩子去水上世界玩。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她站在水池裡玩手機,孩子就在她身後悄無聲息地溺水而亡。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很多人都說,怎麼會沒人聽見孩子的呼救呢?大人都聾了嗎?

然而事實是,孩子在溺水身亡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辦法發出求救聲!

很多人以為溺水的人會大喊大叫驚慌失措。實際上,很多時候他只是站立的樣子,或者好像在水裡垂直爬一個隱形的樓梯。

溺水者頭大多數在水面上,嘴巴有時候在外,有時候在水裡,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孩子站在水裡遊動著死去

大人就在身邊而渾然不知

很多網友們回想自己的真實經歷,無不後怕:

“他張著嘴,滿臉通紅卻不呼救…”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截圖來自 青年計劃 評論區

“溺水後,很快就會豎在水裡然後下沉…”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截圖來自 青年計劃 評論區

“頭埋在水裡,身體不聽使喚…”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截圖來自 青年計劃 評論區

“弟弟露一個頭在水面上,很迷茫的看著我…”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截圖來自 青年計劃 評論區

“我爸說,當時只能看見我頭髮了…”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截圖來自 青年計劃 評論區

“根本沒法做多餘的呼救動作…”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截圖來自 青年計劃 評論區

我曾經和朋友們一起去泳池,他寸步不離的守著兒子在淺水區。

有人叫他上來喝點水,他也一定要拉著兒子一起走到岸上,邊喝水,目光也沒有離開過兒子一秒。

他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極深的話:“為人父母,一分鐘沒看好孩子,那都是我的責任。”

人溺水的時候,會本能自動先保護呼吸系統,其他身體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說話或者漸水來引起別人注意力的。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我呼籲大家,如果看到有孩子水裡狀況不太好,請不要怕麻煩,不管認不認識,請大聲喊一下這個孩子。

如果這個孩子不回答,寧可你判斷錯了,也要跳入水裡救起這個孩子。

不要先找他的家長,請直接救孩子!因為從溺水的剎那開始,我們幾乎只有30秒的時間將溺水者救起……

2

車內車外,務必看好孩子!

江西撫州,3歲男童橫穿馬路,其奶奶未能及時抓住,雙雙被轎車撞傷。

幸好車速不快,沒有重大傷亡。

幼教專家表示,兒童對危險本身的感知很差,而兩歲到六歲的兒童已具備一定的活動能力,卻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危險。

孩子不知輕重,可大人要有遠見。有些疏忽,一時就是一生。

有個母親抱著孩子坐在副駕駛上,汽車轉彎速度較快。車門沒鎖好,孩子直接被甩出車外。

索性後面的出租車及時剎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很多人說:兒童座椅才能坐幾下,浪費,大人抱著就行了。

可有些悲劇,就在那幾下里發生,別僥倖了,拿孩子的生命開玩笑,你承擔不起的。

在這個監控錄像中,綠燈剛亮,爸爸發動汽車。由於車門沒鎖好,4歲孩子從副駕駛下車。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圖片來源 錢江晚報

孩子的爸爸似乎沒有發現這一幕,可孩子竟橫穿馬路,在湍急的車流中就這麼過去了。

路人都嚇得直捂嘴,可孩子說:“爸爸以前也是這樣走的。”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

你現在怎樣保護他,未來他就怎樣保護他的孩子。你現在如何大意,他的前途將未可知。

3

高溫天,切莫把孩子留在車內

有些家長說,我把車停在陰涼的地方,一下就回來。

可你知道嗎,高溫天氣車內可達50度,且不論暴曬或陰涼。

安徽省一對小姐妹,爬入未上鎖的車內玩耍,就因沒能及時出來而發生意外。

經法醫確認,姐妹倆是在車內高溫下窒息身亡的。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來源央視新聞頻道

6月19日,在江西分宜縣,兩位家長下車辦事,卻將孩子留在車內近20分鐘。那天當地氣溫高達36攝氏度,被困在車廂內的孩子近乎虛脫。

“溺亡雙胞胎”悲痛後的反思: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

@來源央視新聞頻道

關於此類事件的科普,也不在少數:

①在室外溫度超過30度的情況下,即便是比較涼爽的地方,車內溫度也能在一小時內上升至47度。即使開了車窗縫,也完全沒有任何用處。

②小孩不能像大人一樣調節體溫,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被鎖在密閉的車廂內15分鐘,大腦和腎臟就會受到損傷。

超過半個小時,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脫水,中暑、休克,甚至窒息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對於15歲以下孩子,除去車禍外,車內中暑已經成為車輛相關死亡事件的第二位致死原因。

當你身為父母后,有一件事就變得非常清楚,就是保護好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要單獨外出,家長一定要做到“四個知道”:

孩子要去哪?

和誰一起去?

去幹什麼?

什麼時候回來?

失去就在一瞬間的疏忽,不管是多麼珍惜的東西,往往是一瞬間就會觸碰不到。

最後我必須再強調一次:

1. 帶孩子去泳池玩耍的時候,片刻都要留意,警惕任何一個求救信號;

2. 有事需要外出的時候,一定別把孩子關在車裡,他會害怕會哭泣會窒息;

3. 你要告訴孩子,遠離窗邊,人沒有翅膀,不要爬高;

4. 你更要告訴他,大人是不會向小朋友求助的,樂於助人很好,但是要第一時間讓家長知道。

責任兩個字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真的需要你全力以赴。

明天和意外,誰知道哪個先來,而1%的僥倖都可能100%地毀滅一個家庭。

孩子們來這世間一趟,還沒看夠這個世界的美好。

他們要面對的不應該是死亡,而是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