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檢察共成長」田力:人生最美的遇見——兩代檢察官的中國夢

本文為“我與檢察共成長”主題徵文活動

一等獎獲獎作品

“爸,你們單位的名字寫起來好難呀。”爸拿來了字典和書籍,我看到在《蒼頡篇》中說:檢,法度也。在這裡,檢有法式、法度之意。《三國志》中說: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在這裡,檢有品行、節操之意。再看察,在《說文》中說:察,複審也。賈誼《道術》中說:纖微皆審謂之察。在上述文字中,察有觀察、仔細看之意。《左傳•莊公十年》中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呂氏春秋•察今》中說:故察己則可以人。在上述文字中,察有明察、知曉之意。那一刻,我知道原來檢察二字涵蓋了太多精妙,那一刻,我對父親所從事的工作充滿好奇又心生敬畏,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檢察工作值得我們父女兩代人窮其一生為之去磨練才智。那一年,我八歲,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因為,父親工作的調轉,我需要將父親的聯繫方式重新交給老師。那一年,父親已是中年,剛從鞍山市公安局預審部門調到鞍山市人民檢察院批捕處工作。那一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那一年,人民檢察院恢復重建。

當父親被永遠定格為書面語,我知道爸是真的離開了我,成為我記憶中最美最不忍觸動的珍藏。我再也無法拉住他離去的手,無法忘記他看我最後一眼時的那份不捨,我拼盡全身連風雨都可招來的力氣去呼喚他,他卻成了天邊永恆的一望。父親曾給了我這世上最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他為我訂了十二年的文學期刊,會在週末的閒暇時光,牽著我的手,去新華書店為我買一本書,這份屬於父親的陪伴,他堅持了十年。父親對我的要求,我記得也堅持著,因為他要求的太少,這是對父親的敬重,也是我該記得的父愛。

父親是嚴肅的,父親又是慈祥的,他是一位行誼謹厚,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作為五十年代的大學生,他參加過早期的鞍鋼建設工作,又先後在公安、檢察系統工作。當年,父親辦案時沒有配備公務車輛,他要騎著一輛28自行車去提審,出案發現場。經常是早上筆挺著出門,晚上膝蓋處鼓包,褲腿泥濘的回來。母親會一面埋怨著一面心疼著。那畫面至今想來,都是溫馨的。父親退休時依然是鞍山市人民檢察院批捕處的一名正科級檢察官,他不曾計較過在這個崗位上職位沒變的工作了十八載。1994年,我參加全省檢察系統增編補員考試。父親說,這個考試是比高考更嚴肅的一次考試,這是在為國家和人民選擇法律監督人才。我問父親,法律監督的目的是什麼?父親說,天下無冤!在備考期間,父親和母親如家有考生的家長們一樣,為我提供最安靜的學習環境,最豐富的營養需求。父親還讓我把法律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梳理出來,請單位裡法律功底深厚的小姐姐幫我解答。那一刻,我明白父親作為一名檢察人負責的學習態度、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他一生沒有豪言壯語,也沒寫過座右銘,他的辦案經歷也從不在家中說起。現在想來,“天下無冤”就是父親作為檢察官最樸素的理想和追求,應當是司法的最高境界。猶記得,父親退休時,只拿回家一摞厚厚的獲獎證書,證明他曾經的優秀。那一年,我剛從事檢察工作不久。為此,我給他寫過一幅小字:“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我希望辛勞一生的父親,能輕鬆愉悅地開始他的晚年生活,誰料爸有一天會真的休息了。

父親對子女的教育的是身教多於言傳,他性格耿直,作風清廉。記憶中,他不曾真正批評過我,甚至不曾大聲的跟我說過話,不曾用高深的哲理去教育我,只是偶爾會拿來某個哥哥、姐姐的字給我看,我就明白,他在提醒我該練字了。這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會自覺的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亮點,及時的補正自己。我沒有親耳聽過他對我的表揚,但我知道我是他的驕傲。他會在我消極時,翻看我曾經公開發表的文章,找我談談。在我得意時,提醒我作為一名法律人僅僅掌握現有的法學常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他會在高興時叫我一聲“老丫頭”,會在我出現問題時,叫我的全名。他為我起的名字的解釋是努力的力,他不曾說過是力量的力,或許他更希望我能做到盡力而為,更看重的是我努力的過程。父親一直用心地培養教育我,鼓勵我。

父親去世後,我依然保有讀書的習慣。品讀先賢留下的經典,恰如與他們進行一次次心靈的直接對話,進而扣擊內心。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見賢思齊,激濁揚清。那些美的讓人齒頰生香的文字,深邃了思想,盪滌了心靈。父親同樣是我受益終生的書,無論翻啟或合上,他讓我時刻都在審視人生,檢視言行,從對父親的孺慕之情,牽引我追隨著腳步匆匆。想為了父親試圖變得更加美好,讓自己變得美好起來也是一種紀念父親的方式。在沒有他的時光裡,依然活成他想要我成為的樣子……

一直相信,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尋夢之旅,我和所有人一樣懷著夢想,前行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同的是,我同時也攜著父親未了的夢想一起開始這次旅程。

這夢想就是“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的灑脫,就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放,就是“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美感,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曠達,就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的感應,就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轉機,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坦蕩。這夢想曾讓心底嫣然,那點點潤了階前青石的雨滴,同樣也潤了心事。

實現心對夢想的期許,任多少思念瘦上了斑竹,化一縷淡淡的惆悵。歲月就如同放在相冊中的老照片,留下美好回憶,也脆弱了人心,但曾經的一段幸福時光裡,有父親的陪伴和殷殷教誨,足以令我終生感到富足,可以作為心靈的依託,慰藉我此後的人生。

我的中國夢,夢很長,從孩童到不惑,我的中國夢,夢也短,一個決定引領一生。

我的中國夢,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檢察官,在自己熱愛且平凡的崗位上,如我的父輩一樣,潛心工作直至慢慢的老去,因為檢察工作於我不是謀生的手段,它是我的理想,是我的事業,我敬之愛之。父親對職位的平常之心,對榮譽的珍惜之心,對職責的敬畏之心。都讓我深切領悟:位卑未敢忘憂國。

2015年,我來到偵查監督處工作,那一年,父親去世十年,那一刻,我離父親好近。有時候,面對十幾冊的卷宗,近10名犯罪嫌疑人,多起犯罪事實,要在7天的時間內完成全部的法律文書製作和提審工作,這7天會被我分解成168小時。要做閱卷筆錄,提審犯罪嫌疑人,排除非法證據,根據現有證據,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涉嫌犯罪,是否累犯,構成何罪,可能判處的刑罰、社會危險性分析,進一步做羈押必要性審查等。辦案同時,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監督,通過引導偵查取證工作,保證偵查活動的依法進行。從刑事立案到偵查終結的全過程,對適用法律、定性等實體審查,對收集證據、執行逮捕等程序審查。對於重大疑難複雜的案件還需要留出彙報案情、檢察官聯席會議的時間。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珍貴的,來不及心疼自己,因為沒有時間。下一個案子分來時,又會精神抖擻的去面對。太辛苦時,我會去想若是父親會怎樣面對這份工作?惟願不辜負、不蹉跎,只將歲月溫柔相待,留一份從容,多一些明澈,做一個有溫度、有情懷的檢察官。

我想,一個檢察官的夢想不會是斜陽巷裡的淺吟低唱,無論是告別還是繼續。父親和我一起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人民檢察院恢復重建的四十年。可以在驚豔的時光中求索,在成長的歲月裡沉思,那份既有的美好和對未知的希冀,讓人生更加積極。這夢想曾搖落了多少竹間風雨,又一任風雨聖潔了兩代的尋覓。

法律監督工作任重道遠,因為人類對公平與正義的永恆追求而充滿魅力與希望。從走進檢察官隊伍的那一天起,就深知自己的責任。選擇檢察官這一職業本身就要求去承擔懲惡揚善的社會責任。宋•劉攽曾贊大理寺丞焦千之說:“遭事不惑則知其節,臨財不私則知其廉。”這是對執法者最高的讚美,是當代檢察官必須具備的職業操守。

雖然已是鏡裡流年兩鬢殘,但寸心自許尚如丹,依然謹記不愧蒼天不負民的坦蕩志向。面對未來,我們一起正道直行。二十三年的從檢經歷,讓我在曾經激情與銳氣的年紀,能夠耐得住寂寞,守護對法律的認真和長情。或許,我也該感謝,我對檢察工作的這份不捨。因為,多年的法律工作培養了我平和嚴謹的內心世界,和不卑不亢的處世理念。

我堅信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在對法律監督工作的認知中,發現曾經枯燥刻板的法律條文,其實盛載著一代又一代的檢察人披肝瀝膽的拳拳之心,肩負著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執法公信力、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

在朝花夕拾,俯仰之間,常有一些情節,令人怦然心動或潸然淚下,行走在時光的流逝中,且記且思且悟。在對檢察事業的追求裡,我常有一種放不下的牽掛,一種如履薄冰的謹慎,更有一種日求精進的警醒。

人生有無數次的遇見,遇見美麗,遇見理想,遇見親情,遇見幸福。人生最美的遇見不是擦肩而過的相遇,而是初見時就決定讓夢想成為現實的渴望。曾經給夢想的一個承諾,變成了現在的堅守。對法律的敬畏和珍視,讓我不曾停下腳步,執著地用最大的真誠和熱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很幸運,遇見我們兩代人為之奮鬥的檢察事業,並在努力前行的路上,能夠遇見最好的自己。從青澀走到華髮,初心不染,為了我們兩代檢察官的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