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折叠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这两首诗共112字,通过血吸虫病在旧社会长期流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社会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这两首诗是联章体,以丰富的想象,把过去和现在,神话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一九六一年)是非常著名的一首作品。《答友人》是毛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诗作中唯一只署年份、不署季节和月份的诗,确实有些特别。题中的友人是谁确实有多种说法。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对“答友人”的注释为:“友人即周世钊(1897-1976)。周是湖南宁乡人,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后曾参加新民学会,这时任湖南省副省长。”

有学者认为《答友人》这首诗的缘起,与毛泽东多年的挚友和乡人“九嶷山人”乐天宇有关,乐天宇1921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1941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主任兼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1947年后任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农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馆馆长,1954年任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院一级研究员,并被推选为第三届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晚年回家乡创办九嶷山学院。

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1月出版、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对于《答友人》的表述也并未拘泥“答周世钊一人”。文学作品如此处理应当说是深得毛心的。

《七律·答友人》在毛泽东所有诗作中最为绚丽飘逸,工艺上也最为讲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现实世界,可谓举重若轻、自然婉转。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从延安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对“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谈判共进行了43天,最终于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但这个协定公布不久,蒋介石便撕毁协议,开始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内战。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会见了宋庆龄、冯玉祥、柳亚子等民主人士和妇女界、民族工商业界的著名人士以及外国友好人士,取得了他们对我党的了解和支持。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要诗词,毛泽东抄写了以前作的《沁园春·雪》给他,之后又吟成这首《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被大家传抄开来。

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说是政论,但由于诗人运用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手法,读起来并不显得枯燥,反而富有诗意了,读后印象深刻,成为不可多得的好诗。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于6月27日凌晨写下这篇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

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抚今追昔、感而赋诗。这首七律,毛泽东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想念亲情之沉痛,感慨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深情悲壮;悲怆才起又笔锋一转,鼓起了中国人民誓为改天换地的那股子激昂豪迈勇猛向前的精神。

《七律·到韶山》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在语言运用上,它既具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同时又有现代汉语自然流畅、新鲜活泼的风格,这种俗中有雅,雅中有俗的语言增强了诗的精炼性和含蓄性。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写于 1961年11月17日的一首诗。

上世纪六十年代,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美苏两霸联合向我国施压,在1960年7月,苏联突然撤走援华专家,撕毁中苏合同,挑起中苏边境纠纷,任意践踏国家间的关系准则,推行世界霸权主义。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召开苏共二十二大。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便写下了这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艺术的形式概括和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给共产主义战士指明了斗争的策略。《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就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尊,面对妖孽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敢于降妖除魔的硬骨头精神。

本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是采用借喻等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写诗的目的,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诗词语言精练,比喻恰当,想象丰富,寓意深刻。“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借此比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也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气焰嚣张,制造什么千里尘、万里埃,但到头来只能像白骨精那样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尊,面对妖孽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敢于降妖除魔的硬骨头精神。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七律诗欣赏(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