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2017年的最后一天,于晨在朋友圈里总结这一年的跑步经历:“2017年,365天,372跑,3122公里。终年无休,2018年不这么干了,不科学。”在这一年中,他一共参加了19场跑步赛事,其中不乏青岛马拉松和深圳马拉松等《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而实际上,第二天早晨6点43分,于晨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奔跑。

  于晨身上有许多与跑步有关的标签。他是北京大学100871跑团团长,是“六星跑者”,也是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之一。然而,他却说自己并不喜欢跑步。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女儿的一句话,让他开启跑步生涯

  于晨跑步的初衷和很多人一样,都是出于健康的目的。走出校园之后,有了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他慢慢地对身体状况放松了警惕。体重很快从原来的170斤左 右,增长到200斤。有一次女儿看到了于晨大学年轻时的照片,坚决不相信那是自己的父亲。于晨就对女儿说:“你等着,老爸给你瘦到那个样子让你看看!”后 来,他从最开始单纯的控制饮食,到后来选择跑步,希望通过跑步获得健康。

  进入跑步行列以后,他也经历了初学者需要的所有过程,从买错跑鞋,到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完成自己的第一个一公里,进而开始参赛、收集奖牌。第一次参加一场五公里比赛时,他还会兴奋地每跑一公里就在朋友圈里晒一张照片。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忙中有序,跑步让他更加自律

  于晨坦然,虽然自己其实并不喜欢跑步,尤其不喜欢长跑,但是跑步这件事早已融入到生活当中,无法割舍。

  于晨平时工作繁忙,出差也非常多,但每次出门,他都会带上跑鞋。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晨不但完成了全年无休的跑步计划,还完成了更多其他的事情。不仅参加了 19场跑步赛事,还读了43本书。“现在回头去看去年完成的这些工作目标,如果没有跑步,我相信凭借我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于晨说。 是跑步帮助他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日程,做出更好的决断,提升了效率,完成了很多别人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

  自我约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一开始他选择晚上跑步的,因为白天工作比较忙,但因为有时要加班,所以晚上的时间还是没法保证。于是他决定在清晨跑 步,每天早晨四点半左右就准备出门。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跑过那么多国家和城市,都是早上很早出门,看着一座城市慢慢醒过来,那种感觉 是非常棒的。”

  从此,晨跑彻底改变了他的作息。每晚12点前睡觉,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晨跑,七八点便可精神焕发地到办公室。“我每天工作的有效时间比别人多了很多。”更大的改变来自精神状态,于晨觉得自己脾气变得比以前好了很多,做事情的坚韧度也强了很多。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创办“霸气妖”,带团奔跑中国

于晨在两年前创立了一个跑团,跑团的名字很特别,叫“100871跑团”。“100871”是北京大学的邮政编码,后来很多人也把它根据谐音戏称作“霸气 妖”跑团。那时候,于晨跑步减肥的事情已经在很多同学间传开了,于是大家也都很踊跃。在跑团发展的过程中,于晨很有成就感,“通过跑步这件事,不但对我自 己的生活、工作状态改变了很多,还对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都有很正面的影响。”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对于晨来说,跑步不再是一个人的自律,而是和很多人的分享与监督。在跑步群里大家需要打卡,相互监督,群成员必须向打卡的人点赞。于晨每天醒来会花很多时间给每个打卡的人点赞,也会收到很多不认识人的赞。

  跑团还设置了不同的跑步活动,比如在母亲节当天,跑团成员母亲多少岁,成员就要跑多少圈,以此庆祝母亲节。

  另外,还有团队成员组织共同参与马拉松。也因此,跑团成员们一同参与过需多场《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比如深圳马拉松和广州马拉松等,许多跑团成员都在《奔跑中国》的赛道上收获了他们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不仅得益于天公作美,也是因为赛事中所有环节工作人员的靠谱付出。比如官方配速员,“因为有了他们尽职尽责地陪伴大家跑完全程,关键时刻拉上一把,我们才能按照预想的方式成功抵达终点。”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尽管只跑了三年,但跑步已经成为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变成了我个人的标签的一部分,我现在其实很难想象如果我说不跑步了会什么样。”而未来,于晨还需要继续寻找支撑自律的新动力,继续奔跑中国。

365天,372跑,3122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