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麼高?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稱“元素週期表之父”: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重合率那麼高?

朱元璋得了天下後,為朱家子孫取名字定了很多規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規律是:朱姓+輩分+五行,其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輩有25個兒子加一個侄子,就給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輩分表,比如太子家裡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這二十個字,一輩接著一輩輪流用,用完了再回轉著用。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重合率那麼高?

而第三個字則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採用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字,如他的兒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孫子輩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

每個皇族的名字只有一個是用來區別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還必須一樣,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輪迴一次。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重合率那麼高?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朱家的後代的繁殖能力,子孫後代每一代人口都會呈幾何增長,一開始還能用通用常見的字,可是很快,悲劇了,朱家子孫發現字都不夠用了。

怎麼辦?只能翻找各種古籍,什麼生僻字、異體字、通假字都蒐羅了個遍,還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這之後,就有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如鐳、鈉、鎂、鈷、鈰、烷、烯等等。這些字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週期表。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週期表重合率那麼高?

而化學週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壽引進中國,當時並沒有能對應的漢字。為了能翻譯好這些元素,達到形聲兼備,這個老哥翻看各種古籍尋找靈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譜,這一個可不得了,這不再合適不過了嗎。

於是,徐壽就將明朝家譜命名了今天的化學元素。只能說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孫發明和創造了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後人借鑑和抄襲了他們的名字在後,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這種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