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玩科技!無道?有道!

今天看到了一張道長在擺弄相機的照片,突然產生了很多的感慨。不知道什麼時候,道教的形象已經被定格為深山、守舊、不接外物了。大眾們對於道長們持有電子設備,活躍於網絡平臺,往往採取一種新鮮的態度,甚至認為道長們不應該這麼先進。為什麼人們會認為道教理所應當的要落後時代一個節拍呢?要知道,道教是一個很開放,也願意包容新事物的宗教。尤其對於新的科技,道教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

道士玩科技!無道?有道!

《莊子·天地》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出遊,在漢陰見到一位丈人澆地。那位丈人居然是挖了一口井,抱著瓦甕下入井中,再抱著裝滿水的甕而出——這樣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子貢就好意的說,現在有很方便的引水機器,一天可以澆百畦的土地。丈人就很生氣,但是依然擠出笑臉說,用機械就一定會有機事,有機事就會產生機心,心中有機心就會純白不備,心神不定,遠離大道,所以丈人我特意不用那些機械。子貢心中震動,滿面慚愧,心生感慨,並用以教育弟子。但子貢將這件事告訴孔子後,孔子卻有不同的看法——孔子曰:“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識其一,不識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且渾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孔子說這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假修渾沌氏之術,而不能真正混融。真正修渾沌氏之術的人,不張揚,不退避,混同於世間。對於莊子而言,科技的進步是自然而然之事,新的發明能夠有益於社會,那麼就自然的去採用它,去服務社會,去便利生活。那種對於科技視而不見的態度,才是真正的背離了大道——那是隻知皮毛,而不知內裡的人所走上的歧路。

道士玩科技!無道?有道!

歷史上的道教對於科技的發展貢獻良多。最為出名的應當是煉丹時發明的火藥,併成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著名的科學技術史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記錄了大量的道教科技發明。其中第五卷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在論述道教煉丹術所帶來的中國早期化學研究、化學儀器的發展,以及煉丹術理論在阿拉伯、拜占庭、歐洲的傳播,以及對於文藝復興時期斯帕拉賽斯藥化學學派的影響,甚至如何影響了西方激素的製備。這些成就,或許有人歸因於道教誤打誤撞所,是偶然碰出來的。但這無法解釋為何道教會有如此多的科研成果,並代代相傳且有所突破呢?這隻能說明,道教保留了人類探求未知的渴望,並在一定程度上踐行這個願望。

如果說接受科技,是道教無為的一部分;運用科技,是道教修行的必然;那麼,主動探求科技發展,是否有悖於道教教理呢?道教本身便是一個不斷探尋萬物本源的宗教,道教將萬物的根本歸因於道,大道創生萬物,孕育萬物,長養萬物。老子說“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所憑藉的正是大道。因此,對事物的規律進行探求的科技,正是大道的一部分,而對科技的探索與應用,也是對於大道的印證。而認為道教應當恪守傳統,不應當接觸最新科技的態度,則是對於道教原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德之動,惟道是從——的背離:我們要跟隨著大道而動,大道演化到這一步,道教也應當追隨上來,接受與吸納最新的成果。

道士玩科技!無道?有道!

那麼為什麼大家又會有這樣一種錯覺,即道教似乎與科技的距離很遠呢?這其實也是對於傳統文化的誤解。中國是一個實踐理念很強的國度,同時又極為重視社會倫理,所有的學問都在為良好的社會秩序而服務。因此對於科技的研究,更多的關注於其百姓日常彝倫百用之上,能否為家國社會樹立更好的倫常綱要,而不關注所謂的“奇技淫巧”。且中國傳統的學問理路與現代西方文明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從中國傳統中走向新時代的道教,會讓許多人有一種古老的錯覺。

《詩經》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道教憑藉其千年底蘊,包容了人類智慧精華,也在積極探求新的弘道方式。科技,這一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生,有益於弘道的方式,道教為何不能接受呢?道教並不是一個拘泥於所謂的“門戶之見”的宗教。道教的開放與包容,將吐故納新,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所以,下次在網絡上見到道長們,可不要驚訝,指不定他們比你更現代哦。

注: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歡迎點擊左上角頭像私信免費解答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