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山寨自己」,倒逼提升商標註冊門檻

“雷碧”“小白兔”“老幹爹”“阿里爸爸”“辛巴克”……為了防止別人惡意搶注相同、近似商標,很多知名企業在商標註冊上“山寨”了自己。對此,有知識產權專業人士指出,“防禦性”商標註冊是大企業的常見做法,知名品牌這麼做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避免未來的口水甚至法律戰。

“自己山寨自己”,倒逼提升商標註冊門檻

日前,創維發佈品牌維權聲明,指責拼多多中所售創維先鋒、創維雲視TV、創維e家等,涉嫌假冒。假如創維也能“自己山寨自己”,就不會出現這麼多 “市場小鬼”了。

與創維公司境遇不同,其他知名企業就沒有遭遇如此困境。不少知名企業早已未雨綢繆,註冊了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標”。可口可樂註冊了“雷碧”,大白兔註冊了“小白兔”,老乾媽註冊了“老幹爹”,阿里巴巴註冊了“阿里爸爸”等。這還都是“自己山寨自己”的小鏡頭。有資料顯示,一些知名企業的“積極主動”更加強大,“自己山寨自己”的商標達到了幾十種、上百種。

“自己山寨自己”,被專家稱之為“防禦性”註冊,是大企業的常見做法。可以看出這種“自己山寨自己”的“防禦性”註冊是一種商業經營智慧。將可能被“傍名牌”的名稱全部進行註冊之後,就減少了“傍名牌”的空間,壓縮了被侵權的空間。“自己山寨自己”雖然維護了權益,然而也是很尷尬的事情。

據瞭解,一些名牌企業註冊了大量“自己山寨自己”的商標,其實都沒有任何用處,自己並不使用“自己山寨自己”的商標,只是存儲起來,目的在於“自己不使用”,“別人也不能使用”。這種智慧裡透露出更多的是現實無奈。

一些商家為了走“發展捷徑”,打起了傍名牌主意。藉助市場有影響力的品牌,給自己的店鋪,給自己的產品,取一個“相似的名字”,讓消費者因為粗心大意,而落入陷阱。比如,市場上有傍“藍月亮”的“藍月殼”,有傍“超能洗衣粉”的“超熊洗衣粉”。在筆者居住的小縣城,有一家當地創業者創辦的“愛嬰坊”母乳用品銷售中心,這家企業相當紅火。於是,一夜之間,小縣城處處都是高仿的母乳用品銷售中心,什麼“愛嬰島”、“愛嬰房”、“愛嬰方”也就出現了,字體是一樣的,顏色是一樣的。關鍵的是,還沒有辦法維權。

這暴露出的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對於明顯“假冒偽劣”的傍名牌行為,是不是能從商標註冊關口進行把關?雖然說,商標註冊堅持的是“沒有註冊的都能註冊”,問題是明顯的惡意註冊行為也不能縱容。比如“六小齡童”這個商標,有人註冊“六大齡童”、“六小靈童”顯然就不合適。這實際上是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存在漏洞造成的,比如,明顯有模仿嫌疑和相似名牌的商標不應該允許註冊。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商標註冊法律法規,不給惡意註冊,不給傍名牌留下空間。知識產權保護,別靠名企“自己山寨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