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種養 一舉多得 南潯雙林鎮麻鴨成稻田「衛士」

2018-08-20 07:0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張斌 記者 許雅文

8月19日,位於南潯區雙林鎮的潯稻生態農業合作社的100多畝生態試驗田旁,負責人曹泉方一早就來查看稻穀長勢:“眼下,稻穀已到盈穗階段,更需防治病蟲害,我們有自己的秘訣。”曹泉方賣了個關子。

生态种养 一举多得 南浔双林镇麻鸭成稻田“卫士”

記者環顧四周,並沒有看到工作人員在田間除蟲噴藥的身影,田埂上圍著一圈綠色的塑料紗網,遠處不時傳來鴨子的叫聲,一派悠然的田園景象。原來,這塊稻田主打的是“生態”招牌,而這些麻鴨,正是稻田的“衛士”。

每年7月到10月,是農戶集中施放農藥的時期,這片稻田不用農藥治蟲,蟲子去哪兒了?雙林鎮農服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塊稻田三面環水,地理環境相對獨立,採用“稻田套養鴨、路邊種花草、田埂種芝麻”等措施,培養和吸引害蟲的天敵,代替施放化學農藥;同時利用鴨糞等有機肥替代化學肥料,充分發揮稻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迴歸生態種植。

記者看到,每畝稻田約放養10只至15只麻鴨,稻田旁安裝了寄生蜂箱、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防控設施。曹泉方表示,由於生態稻田需要給麻鴨留出充足的空間,因此預計每畝產量在600斤至700斤之間,是普通水稻田產量的一半,“但生態大米售價可達每千克25元,價格遠遠高於普通水稻。”據統計,合作社每畝成本減少300元左右,約增收200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