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省委市委全會系列評論之三: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系列评论之三: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市委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評論之三

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系列评论之三: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鄭 旗

鄭州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關鍵是走好緊要的幾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就是這其中一步。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就要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放管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牛鼻子”,也是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關鍵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放管服”改革已成為各地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關鍵突破口,成為優化政府部門職權配置的有效載體,成為轉變幹部作風的有力抓手,成為塑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一號工程”。

為此,我市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做出許多努力,“五單一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造了不少亮點。但從總體看,從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看,從與發達地區的比較看,仍存在一些差距。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把營商環境作為發展的“命門之穴”來抓,強化親商安商的意識,實實在在為投資者排憂解難。

我們要正視差距,看看是否存在“只愛鳳凰不栽樹,只引投資不服務”的思想,是否存在“有政策欠落實”“新官不理舊事”等問題。

我們要全面對標,用好“拿來主義”,下決心、出實招、求實效,使我們的“放管服”改革在短期內迎頭趕上、居於一流。

未來鄭州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然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市委工作會議,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

要優化審批流程,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的全週期、全鏈條,集成部門職責,再造業務流程,制定“一次辦妥”事項清單,壓縮辦理時限,減少審批環節,使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辦理、不動產登記、證照審辦等關鍵事項的辦理時間、方便程度趕上全國先進水平。

要提升政務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打破“信息孤島”,推進數據共認共享,構建“一網通辦”的電子政務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要提升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和效能,充實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手段,強化窗口人員能力素質提升,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前臺後臺無縫銜接,實行“一口辦、馬上辦、協同辦、網上辦”,讓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舒心。

各級各部門要樹立“整體政府”的理念,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敢於削自己的權,主動創新服務、主動協同配合。要以“放管服”改革為帶動,統籌推進商務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法治環境、城市環境的優化,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

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當我們把新時代的座標系和中原更加出彩、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對照起來謀劃工作時,當我們把回看走過的路和遠眺前行的路連在一起深入思考時,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負重感、責任感正在成為我們前進的巨大驅動力。

與更高標準和追求相匹配的是更大的擔當和作為。“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必須立足實際開放創新。這既是一種求實態度,也是一種探索精神。只有自覺把握規律、順應趨勢,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用新時代的眼光和標尺作牽引,把應該做的事情做早、做實、做優,才能有真正出彩的作為。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高質量發展只能“升級換擋”,不能“掛空擋”。我們既要在回看走過的路中增添信心,也要在比較別人的路中拉高標杆,更要在遠眺前行的路中創造機遇。我們要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形成招商引資的“強磁場”,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鄭州新標識。

中共二七區委宣傳部 鄭州晚報社

統籌:荊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